微生物量碳相关论文
为调查烟秆生物炭对典型植烟土壤根际与非根际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及其在不同土壤类型中是否具有一致性,选取我国烟草主产区贵州省......
为了更好地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下绿洲区农田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含量之间的关系,选择4种耕作方式(免耕、少耕......
湿地具有巨大的碳储量和固碳能力。以盐城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滨海湿地植被群落1 m深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比较光滩、盐地......
木炭对土壤的影响取决于土壤理化性质和木炭本身的性质,其农田应用已得到肯定。本研究就不同粒径的木炭(BC21、BC15、BC5)、有机肥(OF......
近年来,陆地生态系统中微生物在养分生物化学循环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山......
本文以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6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水田、旱地、果园、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和退耕还草地)土壤为......
为探究热带次生森林恢复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以西双版纳白背桐(恢复初期)和高檐蒲桃(恢复后期)次生热带森林群落为对象,通过室......
土壤盐分类型与含量对土壤生物活性和功能结构多样性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模拟新疆北疆典型硫酸盐盐土,通过设置不同盐分浓度梯度(......
绿肥压青还田是调控现代集约化稻田土壤逆境的重要手段,为评估绿肥压青下粉垄耕作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的......
本文通过棕壤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系统地研究了玉米-玉米-大豆轮作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及有机肥用量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储量的影响,探讨......
活性有机碳是海洋沉积物有机碳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河口区沉积物不同浸提组分的活性有机碳对于认知近海活性有机碳的迁移转化过程......
本实验以简阳市和成都温江区的保护性耕作田间定位试验点土壤为材料,研究了连续2年和连续5年小麦-水稻和油菜-水稻两种轮作方式下,不......
本文对川西亚高山米亚罗林区四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原始冷杉林(Abiea faxoniana)、45年龄云杉人工林(Picea likiangensis var.balfou......
[目的]研究不同产量水平下枣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不同时期枣园土壤和植株养分的关系,为南疆红枣高产提供土壤管理的理论依据.[......
随着工农业塑料制品的大量生产和使用,酞酸酯类增塑剂对土壤的污染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目前,关于酞酸酯对土壤环境质量影响......
在全球碳循环研究当中,土壤碳的变化是最复杂、最具不确定性的部分。由于土壤-大气之间CO2的流量巨大,土壤碳库的微小变化可能显著......
采用野外观测与室内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湿地土壤和垦殖10年的农田耕作后土壤呼吸通量、微生物量碳、土壤基础呼吸、土壤q......
研究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对于土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试验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对麦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活跃微生物量、土......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1999年开始保护性耕作,2004年采样测定),研究了豫西旱区坡耕地不同保护耕作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微生物量碳(SMB......
研究了旱地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下垄作覆盖对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水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在洛阳市农林科学院内防......
在武功山主峰1600 m草甸森林过渡区草甸,采集了乔木,灌木,高草、地被植物4类群落下0~20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每类2种典型小群落,......
研究了5种不同作用机理除草剂对青海高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类群对不同除草剂具有各自不同的反应。从影......
通过设置在甘肃省定西市李家堡镇的不同保护性耕作试验,对春小麦、豌豆两种轮作次序下的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
【目的】研究西藏色季拉山东麓不同海拔高度下土壤碳、氮含量的变化规律,以期为研究西藏色季拉山森林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
试验干2001--2003年研究了甲基溴替代技术对温室番茄土壤养分及微生物量碳的影响,替代技术为太阳能配合生防制剂木霉菌(SS+BCA)、甲基......
本试验通过两室分根装置种植玉米,利用网袋法研究接种Glomusmosseae和Glomusetunicatum两种AM真菌对玉米秸秆降解的影响。试验分别......
研究湘西北女儿寨小流域退化土地马尾松天然林(Ⅰ)、杉木人工林(Ⅱ)、杜仲人工林(Ⅲ)、油桐人工林(Ⅳ)、润楠次生林(Ⅴ)、毛竹杉木......
土壤有机碳的数量和形态,显著影响其在土壤中的转化,与全球碳循环特别是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为现代土壤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研......
通过研究西南大学试验农场包括不同的耕作、轮作和施肥的综合利用方式对经14年28茬的中性紫色水稻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差异,探究利用......
在实验室内,研究了模拟酸雨下Cd、Cu、Zn复合污染对供试土壤中微生物量碳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中微生物量碳和酶活性......
通过对高寒嵩草草甸不同放牧压力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物理性状和速效养分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表明随着放牧压力的增......
[目的]探讨乙醇溶液处理与地膜覆盖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以及引起微生物量碳的变化状况。[方法]乙醇溶液体积分数分别为0%(对照)、0......
目的: 通过分析山核桃集约经营过程当中,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变化规律, 来促进土壤的管理工作.方法:分析山核桃林土壤的样品, 并且与......
在半干旱地区采集7个不同利用方式的土样,利用干筛法获得不同粒径的团聚体,并分析其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和K2SO4浸提碳含量.结果显......
【目的】弄清茶园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量碳、氮的分布特征,以期反映退耕还茶模式对土壤团聚体及其养分循环的影响,为协调区域土地利......
应用 14C示踪技术研究了杂交狼尾草秸秆在稻麦轮作田中为期1年的原位分解.结果表明:秸秆用量对其分解率影响甚微,1年后秸秆C分解了......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在豫西半湿润偏旱区坡耕地进行了不同保护耕作下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及小麦增产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深松覆......
以东祁连山高寒草地为样点,对土壤有机质、K2SO4浸提碳和微生物量碳(氯仿熏蒸浸提法)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土壤有机质介于82.3......
豆科/禾本科作物间套作后进行秸秆还田能补充土壤养分,缓解集约化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压力。根据田间甜玉米/白三叶草套种各作物的秸......
以7年氮肥定位试验地玉米根茬为研究对象,通过把玉米根茬按2%比例与15 cm和45 cm土层深度的土壤混合后田间埋袋的方法,研究长期不......
在江都FACE平台上观测了常N水平下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小麦秸秆数量和性质的影响,并利用稻季淹水培养试验研究了CO2浓度升高引起的小......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不同w(硝基苯)和w(苯胺)下,湿地土壤w(微生物量碳),土壤呼吸强度和脲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输入硝基苯和苯胺......
以马尾松与木荷混交林(MM)为对照,马尾松与阔叶树复层林(MK)、封育林(FY)、阔叶混交林(KY)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恢复模式下根际与非......
通过野外实验与室内分析,对三江平原生长季内毛果苔草(Carex lasiocapa)沼泽湿地生物量及0~20cm土壤不同有机碳组分进行观测,分析......
土壤有机碳的积累主要由土壤有机质的输入与输出间的净平衡决定的,植被的恢复和凋落物质的大量输入是土壤恢复的先决条件,凋落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