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研究——《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阐释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ssddnn_ccssdd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世界观转变历程中的一部重要作品。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确立了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并初步确立了唯物史观的思想。尽管它是一部未完成的手稿,但对我们仍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而研究青年马克思的法哲学思想,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条件和文化条件。
   青年时期的马克思处在资本主义刚刚兴起的德国,封建势力对社会的政治统治是蛮横的,自由的空气极其稀薄。严峻的社会现实考验着马克思所接触的理论知识,当马克思发现他所遵从和信仰的黑格尔所阐述的法和国家的观念不能符合社会现实的时候,他的思想开始转变,他探索的目光无法在“天国”继续停留,而是转到“人间”。马克思在《莱茵报》工作时期,当时的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和摩塞尔地区人民生活状况的讨论都是他“苦恼的疑问”,为解决这些困境,马克思开始了新的思想旅程。
   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类艰难曲折的发展史,就是人类向往自由、追求自由、争取自由和不断开辟自由之路的奋斗史。黑格尔的自由理念存在于精神世界里,马克思更希望在现实的世界里寻找一种世俗的自由。虽然他这个时候还没有指出人类解放的道路,但已初露端倪。他注意到在普鲁士的统治之下,德国人民的自由是很难实现的。而此时费尔巴哈扛起的唯物主义大旗成为马克思确立自己唯物史观的催化剂。费尔巴哈批判黑格尔“颠倒主体和谓语”的缺陷,是马克思突破黑格尔逻辑体系对政治哲学的束缚的关键,在这座桥梁之上,马克思超越了黑格尔,对黑格尔法哲学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和清算。
   《批判》中,马克思确立了自己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他由最初的黑格尔的追随者转变成黑格尔的批判者,几千年的哲学发展方向被青年的马克思拉到实践中来。他由在青年黑格尔运动中的宗教批判开始,转变到对社会和政治进行批判。哲学家都在“解释世界”的时候,马克思开始了“改变世界”的发端。
   马克思哲学不再是任何意义上的理论哲学,而是一种实践哲学。实践作为以“改变世界”为旨趣的实践哲学的灵魂,其真义在于现实具体的、实实在在的人的感性活动,而不只是一个“解释世界”的概念或范畴。
其他文献
西方隐喻理论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提出隐喻概念的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并且是作为修辞学的概念提出来。本文第一章首先介绍了当前比较流行的关于隐喻的几种定义,然后讨论了隐喻概念的产生背景。随后,介绍了西方隐喻理论发展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突出了隐喻理论是如何从修辞学逐步转向认知科学的过程,并且指出人们在研究隐喻理论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语用、语境因素对理解隐喻的重要影响。在第二章中,本文首先从“是”
学位
近年来,国内已经存在一定数量关于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从而有力地推进了关于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存在的“第二个萨特”的理论研究,但是整体说来仍存在某些不足。对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尤其是厘清该理论到底在何种程度上继承和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就显得尤为必要。  文章分为五个部分:“导论”部分扼要介绍了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流派的大致状况,概述国内外学界对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
学位
生与死是人类自身必然要面对的大事件,对生与死的思考,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哲学、宗教都无法回避。《庄子疏》作为成玄英的主要著作,完整地展现了作者的生死观。既发展了修心的理论,又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修身的思想;既有对佛教思想的借鉴与吸收,也有对道家道教理论的坚守与革新;既有境界地追求,又有对现实生活方式的理性探索。构成了其鲜明特点。  成玄英生死观的理论框架主要从“道”和“人”这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展开。  
学位
四分说属于今唯识学的唯识说。构成四分说的四个成份分别是:相分、见分、自证分与证自证分。四分说这个结构,不仅说明凡夫的认识活动,同样说明凡夫认识活动存续的存在基础。  凡夫指的是,四分说作为唯识说的一种,是与凡夫的境界相匹配的。四分只存在于凡夫的世界之中,证道位圣者的境界中的心并无四分。  唯识说起源于“三界唯心”的提示。随着唯识理论结构化的发展,出现了相分与见分的对举,是为影像门唯识;而随着陈那将
学位
关于汉魏之际的思想转型,民国以来的研究主要围绕“如何理解魏晋玄学”展开,或按思想的主要创建概括为经学向玄学的转型,或按其时思想的气质风貌概括为朴茂之学向超脱之学的转型,或按其时思想对世界根本见解的不同概括为气化宇宙论向玄学本体论的转型。很多成果已属定论。  本文所欲探讨“思想转型是如何发生的”,主要关注经学遇到困境后诸子学复兴的思想演变过程。本文认为,第一:所谓思想转型意味着一种思想型态向另一种思
学位
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基于更新框架来构造祈使句的形式语义,给出有效性概念,来刻画涉及到祈使句的有效推理形式。  祈使句的意义是力结构上的更新函项。力结构描述了主体所受祈使力的状态。力结构对应自由选择,其是主体完成力结构的方式。两个力结构相容当且仅当无论主体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完成一个力结构,都可以找到一种方式来完成另外一个力结构。祈使句对应力结构。说一个祈使句的结果是之前的力结构与这个祈使句对应的力结构的合
学位
自由是康德哲学的核心概念,是贯穿康德哲学的一条主线。可以说,康德哲学就是自由哲学。国内外关于康德自由概念的研究相当广泛,并取得富有价值和启发的研究成果,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学理上的基础。但是,当前关于康德自由概念的研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我们有必要将康德自由概念放在其整个哲学体系中,全面考察康德是如何展开对自由的捍卫和辩护。  康德捍卫和辩护的自由作为形而上学概念,首先是一个不可定义、不可理
学位
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注重和谐,和谐思想源远流长,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时至今日,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仍然深深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和谐”是中华民族孜孜不倦的追求,“和谐思想”则是在这种追求中折射出的精神反思。因此,梳理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基本内容、分析和研究其中所蕴涵的积极合理的思想内核,对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当今世界和平、发展与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共分六章。第
学位
康德哲学批判地考察了知识、道德、信仰等几个重要方面,由此形成关于科学知识和理念本体的思想。这里我们需要注意,他对宗教问题的讨论也是其批判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由此构成了在康德整个哲学构架中具有一个体系性意义的道德神学。而要构筑道德神学,康德首先要对传统的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进行批驳,由此清除宗教哲学的旧的知识论基础。但毕竟康德用意并未停留于此,而是要在批判传统神学、清除宗教的不合理的知识论基础的前提
学位
学界一般认为,康德伦理学是先验的和高度形式化的,其动机是出于构造一个先验哲学的完整体系的需要,就是把人的超感性存在(即本体)从知识领域推广到道德领域,使其实在性得到证实。然而,仅仅从理论的理由来解释康德伦理学的动机是不够的,因为它关乎世道变迁中的人心变迁,纯理论的解读很难理解其中所包含的社会政治意义。在此问题上,如果断言像康德那样的深邃智慧没有任何现实感,那肯定是贬低了康德。康德是一位先验哲学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