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管理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政府管理模式改革成为世界各国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这就要求政府管理模式必然要进行适当改变,以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环境。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政府管理模式内涵。为适应社会环境的改变,政府不断调整自身的管理范围和管理方法,从而形成不同的政府管理体制类型或“模式”,即政府管理模式。虽然各国采用的政府管理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但观其实质,各国政府管理模式一般都具有注重公共利益、注重问题的解决、注重结果管理、注重服务、注重制度创新等共同特征。政府管理模式的选择不是凭空而来的。首先,社会的宏观结构和管理模式是由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特别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水平就有什么样的政府管理模式。无论哪个民族或国家,不管它们相距多么遥远甚至彼此隔绝,只要它们在生产力水平上处于相同的阶段,它们就具有本质上相同或相似的社会结构和管理模式。其次,政府管理模式具有选择性,各国宏观的社会结构和管理模式虽然是被社会生产力总体发展水平决定的,但各个国家仍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对其微观社会结构和管理模式进行自主选择。第二部分是对中西方政府管理模式沿革的梳理。从根据地时期到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政府管理模式主要经历了3种形态变迁:根据地时期高度集权的政府管理模式、计划经济时期的全能统制型政府管理模式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型政府管理模式。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管理模式的转型是紧紧围绕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展开的,从15世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到今天的400多年时间里,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管理模式主要经历了3种形态变迁:“守夜人”模式、干预模式(官僚制模式)和新公共管理模式。通过对中西方政府管理模式发展历程的梳理,我们得出以下几点启示:经济基础(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是各国政府管理模式建立的基础,引进机制必须适应国情,改革目标的实现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和正确看待发展中的矛盾。第三部分是我国社会环境和政府管理模式现状分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行政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政府管理模式也呈现新的特点,面临新的困境。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会环境现状为:经济落后,市场发育不足,转轨时期的特点,科技发展水平比较落后,民主发展程度不足等。我国政府管理模式现状为:原有封建官僚体制和官僚作风对政府行为仍有重大影响,理性官僚制不足,新型政府管理模式正在构建。目前,我国政府管理体制仍面临组织活动缺乏理性且效率低下、人格化倾向严重,法治精神的严重匮乏,公务员制度不完善,家长制作风的严重影响,官僚化不足等诸多困境。 第四部分对我国政府管理模式的选择提出建议——“三合一”政府管理模式是现阶段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管理模式。首先介绍什么是“三合一”政府管理模式:是指集服务型政府、学习型政府和法治型政府三种政府管理模式特性于一体的政府管理模式。服务型政府,即政府由原来的控制者,改变为组织者和服务者,施政目标由机关和专家决定到由民众的希望和合法期待来决定,管理目标由经济领域转移到公共服务领域。学习型政府,其精髓是以个体学习为基础,强调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共同奋斗。法治型政府,强调的是政府行为受法律的约束和控制。其次,说明“三合一”政府管理模式是当代中国的必然选择。我国构建“三合一”政府管理模式的客观必然性表现在四个方面:是由我们党的宗旨和政府的性质决定的;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关键;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选择;是提高政府效能,提升政府形象的关键。最后,对如何构建“三合一”政府管理模式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借鉴官僚制的理性精神,使我国行政组织尽快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二是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三是建立政务公开制度。四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五是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实现中央与地方的合理分权。六是提高公务员素质,改进工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