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中药甘遂及其炮制饮片效应物质整体轮廓差异及质量控制研究

来源 :上海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xk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毒中药的质量控制是中药控制的难点和重点之一。寻找和发现有毒药物的活性成分和毒性成分(即效应物质)并对其进行质量控制是毒性药物控制的有效手段。甘遂作为中国药典收载的有毒药物,其安全性长期难以控制。传统为降低甘遂毒性使用了多种炮制方法,其中醋炙法、甘草制法和豆腐制法依然为现代所使用。然而至今甘遂的毒性仍无法有效控制,致其临床使用率极低。因此对甘遂的深入研究将可能揭示甘遂的毒效和药效物质基础,从而更好地进行质量控制和临床使用;也将为同属药材的质量控制和使用提供借鉴意义。  中药毒性药物炮制后毒性降低,而活性保留,则其物质基础必然有相应的变化,即炮制后毒性成分降低或转化;而炮制前后相对稳定的共有成分,则与活性成分相关性高。基于此认识,本课题提出以中药炮制为基础的整体轮廓定性、定量分析思路:以色谱轮廓为纽带,建立化学成分、定性方法、定量方法、毒性数据与色谱轮廓的相互关系,用以分析甘遂的效应物质基础。  本课题在分离纯化32个甘遂化学成分基础上,对主要化合物进行了细胞毒活性研究。然后采用质谱检测手段对甘遂化学成分结构类型和分子量分布特点与色谱轮廓关系进行了研究,明确了不同类别和结构特点化合物的色谱分布规律(谱构关系);继而采用直观分析方法和引入质谱-化学计量学方法,系统分析了甘遂生品和三种不同炮制饮片50批样品的整体轮廓图差异,结合急性毒性结果,确认了炮制后降低的成分在色谱中的分布和结构特点;最后对炮制前后共有的13个成分采用程序波长/一测多评方法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测定了75批甘遂及其炮制品中kansuininB,kansuininD,kansuininA,kansuiphorinD,3-O-(2′E,4′Z-decadienoyl)ingenol,3-O-(2′E,4′E-decadienoyl)ingenol,3-O-(2′E,4′Z-decadienoyl)-20-O-acetyl-ingenol,3-O-(2′E,4′E-decadienoyl)一20-O-acetylingenol,3-O-(2′E,4′Z-decadienoyl)-20-deoxyingenol,3-O-(2,3-dimethylbutanoyl)-13-O-dodecanoylingenol,tirucallol,euphol和kansuiphorinA的含量。  本课题在甘遂化学成分谱构关系研究中,首先分析了其主要化合物在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PCI)和电喷雾离子源(ESI)下的质谱数据。进而采用母离子扫描检测手段,成功分析了巨大戟二萜不同母核和取代基类型的色谱分布规律。此外还对甘遂药材的MRM测定条件进行了优化。  在不同炮制品炮制前后整体轮廓差异分析中,首先采用同一批生甘遂的不同炮制品进行不同检测器色谱轮廓的直观比较。进而引入质谱-化学计量学方法,采用两种不同原理的质谱数据处理软件(Metalign和XCMS)进行了三种炮制品50批样品的不同炮制品炮制前后共同变化分析,得到了一致的分析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三种不同方法炮制后,主要降低的是集中在色谱轮廓3-12min,且分子量在400以下的成分;而与毒性相关较大的是12-16min分子量550-600的共有降低成分;进一步结合谱构关系确认该区域是以2,3-二甲基丁酰基为主要取代基的、具有五个氧的巨大戟二萜主要分布区域,且该类成分的紫外吸收均较弱。急性毒性谱效实验结果也证实甘遂色谱图上12-16min的相应提取物是两个有毒性的部位之一。此外本文还对京大戟、狼毒和千金子进行了简单的轮廓直观比较。  在炮制前后共有成分定量方法研究中,选择炮制前后13个主要共有成分进行定量分析(3个假白榄酮二萜,8个巨大戟二萜和2个三萜)。采用常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核壳辛烷键合色谱柱,建立了分析时间为25min的快速高效分析方法。并针对甘遂13个成分特点,首次提出了“外部对照品-程序波长一测多评”的方法进行多成分的质量控制。实验同时采用PB实验设计探讨了方法的耐用性,并成功测定了75批生品及其不同炮制品。  本文通过对甘遂化学成分整体轮廓定性和定量系统研究,为深入研究有毒中药甘遂毒效和药效物质基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我是下午四点一刻到达伊斯毛道的,中间在岗根乌苏倒了一次车。岗根乌苏车站是个小站,有两条铁路线从这里交叉。铁路的一边是起伏的山丘,另一边是开阔的草甸子,散落着几十户人
目的:  研究海棠果降胆固醇作用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效部位海棠果乙酸乙酯提取物(AC),以及降胆固醇作用机制,为开发新的降胆固醇的中药新药或功能性食品提供临床前数
本论文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内容为红大戟的毒性研究,第二部分内容为小驳骨的活性成分及质量标准研究。   一、红大戟毒性研究   《中国药典》(2010版)中收载红大戟为茜草
尖尾芋Alocasia cucullata(Lour.)Schott是传统“祛癌邪”中草药,有解毒退热,消肿镇痛之功效,在四川民间等地常用其水煎液治疗胃癌,中医临床常用其治疗乳腺癌,疗效显著。本文旨在
国债不仅是一个财政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金融问题国债是国家对公众的一种负债,原是国家在入不敷出时向公众借款。在近代,它演变成国家在特定条件下调节经济的方式之一。中国
目的:  通过筛选脱颗粒的检测指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建立和完善RBL-2H3细胞模型,结合整体动物实验,考察阳性药使用RBL-2H3细胞模型进行过敏反应实验的可行性。采用RBL-2H3细胞
杂交水稻在四川省水稻生产上开始应用时,是以温室(两段)育秧、培育多蘖秧为主。近几年来,随着地膜在农业生产上的运用,杂交水稻的育秧方法发生了深刻变化,目前全省杂交水稻基
雄黄是一味传统的中药,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上就有记载。中医认为雄黄性温味辛有毒。归心、肝、胃经,具有解毒杀虫、燥湿祛痰、化瘀等功效,外用可
丹酚酸A(Sal A)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但在丹参药材中含量极低,直接提取纯化难以获得大量高纯度的Sal A,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本论文根据丹酚酸B(Sal B)受热可部分降解为Sal A的特点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