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虽然我国体育迅速发展,但学校、家长、学生依然不能完全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普遍重文化轻体育。据调查显示,每年我国青少年的肥胖、视力下降等慢性疾病呈上升趋势。《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后,对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重要路径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运动习惯以及健康观念的重要抓手,是提升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重庆市南岸区8所高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进行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分析原因,提出策略,为南岸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谏言献策。研究发现:(1)体育教师:南岸区高中体育教师男女教师比例失调,女性教师偏少;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相对较少;每学期参与培训学习的次数较少,多数体育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趋于比较了解。(2)体育课程目标:南岸区高中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认知程度较高;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程度较好;体育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上对制定下位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参与培训的认知程度较低。(3)体育教学内容:南岸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开展较为丰富,但排球、网球、游泳等课程开设较少,甚至有的学校对于网球、游泳等课程处于不开设状态;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的满意度和支持度相对较高,他们想通过此课程学习科学的锻炼方法和知识;体育教师对开展健康教育课程支持度相对较高,每周能够保持1课时健康教育理论课程;南岸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出现较为严重的占课现象,且每周2节体育与健康课程占多数,不符合重庆市高中体育课时设置规定;体育教师每周课时量较大,授课班级数多在5个及以上占多数。(4)体育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南岸区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方法单一,缺乏创新;班级教学组织形式主要采用行政班分组,分组教学组织形式丰富多样,基本能够满足教学需求,但这也给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选择分组教学组织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南岸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集中在体育器材和教学内容上,家长和学生很少参与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并且资源开发过程中面临着物力资源的缺乏;南岸区高中学校都制定了校本教材,教师体育教材的掌握程度相对较好;南岸区部分学校缺乏室内体育场馆,器材设施出现老化较为严重;教育部门需加大对学校体育资金支持。(6)体育课程评价:南岸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趋向于知识、技能、体能方面,而对于学习态度、情谊合作较少;评价方法以传统评价方法为主,评价形式以综合性评价为主;体育教师在科研能力上有待提升,对教师评价方法以学生学习效果为主的评价方法。研究建议:(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在体育教师招聘中增加女性教教师招聘比例;引进高学历高素质经验丰富的体育教师,提升体育教师整体专业素养及科研能力;学校及相关部门合理组织教学培训,突出培训的个性化、多样化、多元化,尽量避免一些报告形式的培训方式,聘请有着丰富经验的学者和教师以公开课的形式进行演示,从而提升体育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水平;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习,杜绝单一的下达文件,提升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水平。(2)加强体育教学目标的学习,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3)加强体育课程内容的整体建设,满足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需求;合理安排体育课时,依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对高中体育课时规定保证每周3节体育与健康课程,杜绝学科之间占课现象的出现;合理安排体育教师每周课时情况,向社会和学校招聘临时教师分担体育与健康课程。(4)加强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力,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如:对于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可以延长锻炼和练习时间,而对于枯燥乏味的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竞赛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来提升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体育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勇于尝试和创新各种教学方法,便于提升学生们自主学生的能力。学校之间应该加强联系,便于体育教师之间合作与交流,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从而体现教学的技术与艺术。(5)加大体育资源开发力度,突出民族性、多样性、新颖性、多元化等特点,鼓励学生和学生家长参与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为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提出宝贵意见;相关部门及学校加大体育资金的支持力度,完善室内体育场馆的建设、器材设备的维修等。(6)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体系,尤其史对学习态度、情谊合作的评价,在评价形式上力求主观与客观评价相结合;体育教师需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及科研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