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加热过程中电还原削减硝酸盐氮的实验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wei_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用水品质的追求也日益提升。在满足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前提下,如何进一步提升饮用水品质,一直以来备受研究者关注。硝酸盐是饮用水中的主要无机污染物之一,尽管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2006)中已有明确限值(10mg/L),但其普遍存在的现象会严重影响饮用水品质。本研究基于我国民众饮用热水的生活习惯,以进一步削减饮用水硝酸盐浓度从而提升饮水品质为目的,提出在饮用水加热器中增加电极使加热与电还原技术相结合,探索一种在烧水过程中削减水中硝酸盐氮含量的终端饮用水品质提升技术。实验在模拟烧水的高温条件下进行,首先选用常见单电极作为阴极、Ti/Pt为阳极,利用序批式实验考察了各类电极还原硝酸盐的效能及电极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制备Ti/Cu复合电极、煅烧Ti/Cu复合电极开展实验,系统研究高温电还原技术对饮用水中硝酸盐的削减效能,进一步探究运行参数及水质条件对硝酸盐削减效能的影响。研究获得主要结果如下:(1)选择Cu、Ti、Ni、石墨单电极作为阴极,考察高温条件下电还原削减硝酸盐效果。结果表明,高温条件下Cu电极削减硝酸盐效果明显,但电极稳定性较差;Ti电极稳定性良好,但其削减硝酸盐能力并不显著。基于上述结果,以Ti极板作为基底,利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出Ti/Cu复合电极,表面形貌及元素分析结果显示Ti极板表面沉积的Cu纳米颗粒较均匀。复合电极的硝酸盐高温削减实验结果显示,相比于单电极,Ti/Cu复合电极能够有效地提升硝酸盐的削减效果,但随着水温的提高,硝酸盐削减率显著降低。机制分析表明,虽然高温反应后Ti/Cu复合电极表面Cu颗粒晶体结构未发生显著变化,但出现明显的团聚现象,导致Cu活性位点数量减少,硝酸盐削减效率随着温度的提升而降低。(2)在上述制备的Ti/Cu复合电极的基础上,利用高温煅烧法提升电极稳定性,抑制高温反应条件下Cu纳米颗粒的团聚。以Cu电沉积时间、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为参数,优选出高温稳定Ti/Cu复合电极最佳制备条件为:沉积时间8min、煅烧温度为350℃、煅烧时间为45min。利用优选电极进行硝酸盐削减实验,结果显示,在电流密度为i=20m A/cm2、反应温度为80℃、反应120min的条件下硝酸盐削减率达到62.10%,总氮削减率可达43.84%,反应产物主要以氮气形式排出体系,电极上Cu的析出量为0.02mg/L,远低于饮用水水质标准的限制要求(1mg/L)。循环伏安扫描及重复试验结果表明,煅烧电极在高温环境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3)利用上述优选耐高温Ti/Cu复合电极开展运行参数和水质条件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i在10-50m A/cm2时,电流密度与总氮的转化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当i为10m A/cm2和50m A/cm2时,总氮的转化率可达37.39%和56.34%,反应产物主要以氮气形式排出;硝酸盐和总氮的削减率与反应温度呈正相关关系,当反应温度为90℃时,硝酸盐去除率为68.15%,总氮去除率为58.34%。在符合饮用水水质的前提下,p H、Cl-对硝酸盐削减效果无显著影响;共存Ca2+可明显提高总氮削减率,对应总硬度限值为450mg/L时,总氮削减率可提升至74.19%;共存Mg2+的存在会抑制硝酸盐削减率,对应总硬度为450mg/L时,总氮的转化率由39.62%降至20.24%。
其他文献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离不开高等职业教育的贡献。高等职业教育促进了我国教育多元化的发展,对于提高我国国民素质,优化我国的劳动力结构,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优秀的人力资源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实训教学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教育部逐渐将虚实结合教学模式引入到实训教学当中,实训基地成为高职院校教学实践最重要的场所。但是目前对于高职学院的建设标准非常缺乏,总体指标仍然停留在大的学科分类上,也很缺
饮用水在经过给水厂处理后都能够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但是,达标后的出厂水在经由给水管网系统的输配过程中极易发生二次污染。金属管道在给水管网中的使用最为广泛,它可以与饮用水中所携带的各类化学物质发生反应,造成管道内壁的腐蚀。腐蚀的危害主要包括:破坏金属管道,造成管道穿孔、爆裂等;影响管道输配水能力,增加输送水的能耗;造成管道内壁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此外,腐蚀还会造成饮用水的“二次污染”,使得到达用
近几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日渐增加,人们不只满足于追求物质生活层面的提升,更加开始注重物质生活水平与精神生活水平的共同提升,人们对于日常休闲生活更加注重,而购物中心可以为人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休闲空间,因此,购物中心的区位选择就变得至关重要,是购物中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本文基于微区位视角,以中心地理论、商圈理论及消费者行为理论为研究基础,在充分梳理购物中心的定义、分类和发展现状后,对西安城市购物中心的
目前,我国居住街坊集中绿地普遍存在指标配置不足,服务效率不高,无法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修规详细设计不合理、实际建设出现问题所导致集中绿地布局配置不合理;另一方面是由于控规层面城市居住用地开发强度和集中绿地配建之间产生了矛盾所导致集中绿地规模配置不合理。因此本研究针对城市居住街坊集中绿地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以西安市雁塔区155个居住街坊为研究对象,通过自
苏南地区自古以来是中国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的先行地区。受农村工业化的影响,乡村地区长久以来显现出半城镇化和农村工业化特征。传统村落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空间单元,也由封闭到逐渐开放。自解放后乡村工业化的苏南模式到1990年代外向型经济的新苏南模式,苏南传统村落在产业变革中发生巨大变化,部分村落呈现出农村用地高度非农化、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进入到新世纪,乡村工业经济在与城市经济竞争逐渐处于劣势,同
“十三朝古都,三千年历史”,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赋予了西安的古都文采和魅力。“西罗马,东长安”,汉唐时期,长安城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在汉长安城遗址中,散乱分布着很多村落,其中遗址村落是汉长安历史时期存在于大遗址中逐渐演化形成的村落,承载着汉长安城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遗址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然而,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这些村落的发展未能充分考虑其所在大遗址的文化基因,现状遗
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中国各大城市的规模都已经发生扩张,同时城市内部不同类型的中心发生分裂,其规模在空间上向外不规则的扩展。从城市整体发展来说,近年来在科技技术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单中心为适应城市整体发展,其内部不断向多核心、复杂化且无序的方向发展。因此,为研究城市中心体系则首先需要研究各个中心的空间特征。目前研究城市中心空间特征时主要从用地规模、建筑总量、业态功能等静态要素入手,而忽视了重要
气液界面是微颗粒富集的重要场所,对气液界面上的微颗粒进行操控在微装配、微混合、微清扫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微尺度下,常规的接触式操控粘连现象凸显且易造成污染;通过施加非均匀外场产生的梯度力进行非接触式操控可有效避免粘连现象,但这些作用力如光场梯度力、磁场梯度力、电场梯度力等分别正比于~L3、~L3、~L0(L为颗粒特征尺度),一旦尺度较小,其操控效率较低。而漂浮于气液界面微颗粒都会受到表面张力
截至2016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已达99.9%,小学升学率已达98.2%”。“上学难”已不再成为小学教育的难题,然而随着适龄小学生人数的日益增长,许多学校的人均规模指标难以满足国家规范要求,大班额、超大班额以及巨型学校的问题显著。同时,学校规划布点和学区划分不尽合理,学生难以就近入学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因此,在家长追求高质量教育的愿望愈加迫切的趋势下,如何高效利用并合理
陕南巴山地区是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明确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既是汉江流域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中明确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中最大的一个,其农村社会生活水平改善与乡村振兴的任务也很艰巨。陕南巴山地区县城城边村作为城市与乡村及其生态系统与功能空间的过渡区域,承载着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等多重功能。本研究以协调陕南巴山地区县城城边村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为导引,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