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合适储藏期内的蛋白原料能够保证品质稳定,有助于组织化植物蛋白产品开发;适量谷朊粉的加入对组织化植物蛋白的纤维结构起到增强的效果,但鲜有研究针对蛋白原料储藏和谷朊粉的两大组分对挤压组织化植物蛋白的品质影响。本文通过蛋白原料加速储藏实验以及利用能形成粘弹性特性的玉米醇溶蛋白和低过敏性的大米蛋白进行低水分组织化蛋白的生产,探究蛋白原料储藏变化以及大米谷蛋白与玉米醇溶蛋白两者复配替代谷朊粉的潜力。具体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合适储藏期内的蛋白原料能够保证品质稳定,有助于组织化植物蛋白产品开发;适量谷朊粉的加入对组织化植物蛋白的纤维结构起到增强的效果,但鲜有研究针对蛋白原料储藏和谷朊粉的两大组分对挤压组织化植物蛋白的品质影响。本文通过蛋白原料加速储藏实验以及利用能形成粘弹性特性的玉米醇溶蛋白和低过敏性的大米蛋白进行低水分组织化蛋白的生产,探究蛋白原料储藏变化以及大米谷蛋白与玉米醇溶蛋白两者复配替代谷朊粉的潜力。具体实验内容和主要结论如下:首先,通过加速储藏实验,测定大豆分离蛋白(SPI)、大豆浓缩蛋白(SPC)和谷朊粉(WG)在加速储藏过程中的性质变化。到储藏期结束,SPI和SPC羰基含量大约分别增加144.04%和130.42%,游离巯基含量则在加速储藏15天显著降低,大约分别减少62.44%和66.93%;WG的羰基含量大约增加45.07%,游离巯基含量在储藏过程中缓慢下降,大约减少15.29%。随着储藏的进行,三种蛋白的二硫键含量和表面疏水性均先增加后降低,同时非还原性电泳分析也表现为储藏过程中蛋白发生聚集、交联。从功能特性上看,SPI和SPC的溶解度分别从88.67%、78.69%降低到42.36%、25.22%,而WG溶解度却从6.78%增大到8.48%;三种蛋白质持水性均降低,其中SPC持水性下降程度大,下降幅度达30.17%,WG吸水率没有显著性变化;SPI和WG的持油性先升高后降低,SPC的持油性则在加速储藏75天时显著性下降;三种蛋白在储藏过程中b*值和ΔE*值逐渐增大,色泽加深。其次,测定不同加速储藏时间的蛋白所生产的挤压产品质构和功能特性,并分析原料和产品特性相关性,找到原料的最适储藏期。不同储藏时间的SPI生产的挤压产品硬度值先增大后降低,在加速储藏45天(模拟常温6个月)时产品的硬度值最高。加速储藏30天(常温4个月)的SPC生产的挤压产品复水难,硬度值最大。WG在加速储藏30天(常温4个月)时,生产的挤压产品硬度值最大。蛋白原料储藏的时间越长,生产的产品膨化度越小,持水性和持油性差距均不大,但SPI在加速储藏45天(常温6个月)时生产的产品持水性最小。综合产品质构和功能特性来看,选择生产低水分组织化蛋白所使用的SPI、SPC和WG分别在常温储藏下最好不要超过6个月、4个月和4个月。然后,采取测定不同谷朊粉特性,并对比不同谷朊粉挤压产品品质特性的方法,得到最优产品所使用的谷朊粉种类。提取该谷朊粉的麦谷蛋白(Glu)和麦醇溶蛋白(Gli)后,测定不同重组谷朊粉特性和重组谷朊粉挤压产品特性,分析Glu和Gli对挤压产品的影响,根据感官评分得到较优配比。谷朊粉由于生产工艺和原料小麦种类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理化功能特性,YH生产的产品最优。由于Glu和Gli本身性质具有较大差异导致不同谷醇比的重组谷朊粉特性不同以及挤压产品特性不同。谷醇比为100:0的产品冷却后表皮皱缩;且产品内部形成的孔隙小而且密集,产品密度大,复水率、膨化度小,硬度、粘结性、咀嚼性增大。谷醇比为0:100的产品内部形成的孔隙较谷醇比为100:0的更小更密,产品密度大,复水率、膨化度小,硬度、粘结性、咀嚼性大。由于Glu色泽较深,Gli色泽浅,同时谷醇比增大导致物料在挤压机内的流动性变差,美拉德反应程度大,产品L*值逐渐减小,ΔE*值逐渐增大。通过感官评价,谷醇比为0:100的产品评分最高,评分第二的是谷醇比为40:60的产品。最后,利用大米蛋白(RP)和玉米醇溶蛋白(Zein)按不同比例复配,测定复配粉性质以及复配粉替代谷朊粉挤压产品的品质,分析RP和Zein对挤压产品的影响,根据感官评分和试验生产得到最优配比。Zein能使挤压物料拥有保持气体的能力,达到与谷朊粉相同的作用。大米蛋白和玉米醇溶蛋白比例为100:0时挤压产品由于缺少Zein,导致产品内部孔隙大,孔壁厚,复水率和膨化度小,硬度值高。大米蛋白和玉米醇溶蛋白比例为0:100时挤压产品由于内部孔隙小而密集、色泽浅使得感官评分最高,但生产不稳定。大米蛋白和玉米醇溶蛋白比例为20:80时挤压产品孔隙均匀,复水率、持水性和膨化度均较大,感官评分也较高,故此比例为最优配比。
其他文献
青麦仁是由未成熟的小麦收割剥皮速冻而得,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酚类抗氧化物质等营养成分。青麦仁收获时,会携带大量的微生物;收获后,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脂肪酶等的活性较强;青麦仁是一个完整植物体,自身的呼吸也会消耗营养物质,造成青麦仁在储藏过程中品质下降。本文首先研究了未经稳定化处理的青麦仁在常温、4℃和-20℃环境中理化特性和储藏特性的变化,然后探究了不同稳定化技术对青麦仁品质的影响,并对比分
课题以东北大豆和黄淮平原大豆为研究对象,研究大豆后熟期限和不同储藏环境对大豆后熟的影响,运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了大豆后熟的评价方法,并探究大豆在后熟期间加工品质的变化及品质变化的机制。得到如下结论:1.大豆在后熟期间品质得到改善,生理特性指标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都显著增加,菏豆19号大豆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在45 d达到最大值,分别增加了10%和32%;东升3号大豆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在30 d和45 d达
多酚是从茶叶中提取的天然小分子物质,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淀粉可与多酚类小分子物质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影响淀粉的糊化过程,对淀粉的结构和性质造成影响。因此本研究以板栗淀粉(Chestnut Starch)为原料,采用普鲁兰酶处理得到脱支板栗淀粉,与多酚协同对板栗淀粉之间相互作用,建立有效的调控淀粉回生和消化性能的方法。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初步探究阿魏酸(FA)、没食子酸(GA)、
植物油是一种天然可再生的资源,以其为原料制备得到的衍生物符合当前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植物油甲酯便是其中一种衍生物。本论文以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备而成的环氧植物油甲酯作为底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二氧化碳(CO2)通过环加成反应合成植物油基环状碳酸酯。环状碳酸酯是一类重要的精细化学品,常用作电池电解液、增塑剂、非质子极性有机溶剂、燃料添加剂以及可作为单体合成聚碳酸酯。本课题制备的植物油基环状碳酸酯具有较为
玉米中胚芽的质量虽只占粒重的10%~15%,但其脂肪含量占整粒玉米的80%以上。如果玉米糁粉中含有较多的胚芽,则会导致其氧化酸败,因此提胚技术决定着玉米磨粉制糁成品的质量。玉米经破碴脱胚之后,可以根据胚乳与胚芽的比重、粒度及悬浮速度的差异,实现胚乳和胚芽的分离,但目前我国所用的分选设备分选效果不太理想,对分选工作参数的研究也少见报道,因而限制了玉米干法加工制品的质量提高。本实验选用的进口意大利Oc
水果及其衍生产品是人类营养的重要来源。然而不利的生产和贮藏条件会导致水果中真菌的生长,其中展青霉素(Patulin,PAT)是最常见的真菌毒素之一。过量摄入PAT可引起急性中毒,甚至致畸、致癌。此外,由于PAT耐热耐酸,在水果加工过程中难以完全去除。因此开发用于检测PAT的分析方法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论文利用核酸适配体(适体,Apt)作为目标识别元件,采用电化学分析法作为检测手段,构建了用于快速灵
玉米作为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不仅营养丰富且年产量也居于首位,是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但是由于其缺乏面筋蛋白,在主食加工方面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微波是一个非常高效节能的技术,在食品加工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可用于食品原料的预处理以提高其应用品质。本课题采用微波技术对玉米粉进行改性,研究改性后的玉米粉性质及其在面条产品中的应用。1、分别对玉米粉进行湿法微波改性与干法微波改性。测定不同微波处理条件下,玉
黑小麦作为一种新兴的黑色食品的原料,由于其营养价值丰富,加工性能良好,在现代食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黑小麦不仅仅含有类似于杂粮的营养成分,而且具有和小麦一样的面筋结构,可以用于各种面制品的制作与开发。此外黑小麦还富含多酚、黄酮、花色苷、戊聚糖、维生素等多种活性成分,不仅可以调节人体生理活动,同时还具有降血压、降血脂、减肥等功效,而且还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等。本文先将两种黑小麦16W16(紫色小麦)和
馒头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主食,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占比很大。全麦产品中富含营养成分,因此,在人们更加追求营养健康与膳食平衡的当代,全麦馒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全麦馒头比容较小且馒头结构和口感较差,这限制了其接受度。酵子中的微生物种类丰富且数量可观,各菌群在面团发酵过程中共同作用,对改善馒头品质和丰富馒头风味有独特的作用。本文使用酵子发酵全麦面团并制作全麦馒头,研究酵子发酵对全麦面团特性和全麦馒头
随着人们对食品的营养、风味等综合品质愈加重视,鲜食花生作为一种食用方便、味道鲜美和营养丰富的绿色食品愈来愈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鲜食花生贮藏稳定性差,在贮藏或销售过程中易出现酸败、腐烂变质和褐变等现象,从而严重影响鲜食花生的品质和货架期。气调保鲜技术因其安全环保、保鲜效果好、技术成熟等优点,在生鲜农产品保鲜领域应用广泛,然而其在鲜食花生采后保鲜方面的研究鲜有系统报道。本课题采用不同的氮气(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