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改性玉米粉及玉米面条品质研究

来源 :河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in1985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作为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不仅营养丰富且年产量也居于首位,是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但是由于其缺乏面筋蛋白,在主食加工方面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微波是一个非常高效节能的技术,在食品加工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可用于食品原料的预处理以提高其应用品质。本课题采用微波技术对玉米粉进行改性,研究改性后的玉米粉性质及其在面条产品中的应用。1、分别对玉米粉进行湿法微波改性与干法微波改性。测定不同微波处理条件下,玉米粉组成成分、颗粒形貌、晶型结构以及色泽、糊化度、水合特性、糊化特性等理化性质变化,结果表明:微波湿热处理和干热处理后,均会提高玉米粉的直链淀粉含量、平均聚合度、糊化度以及蛋白聚合体的相对分子量大小,降低玉米粉的溶解度,使淀粉颗粒出现凹坑且偏光十字稍有模糊或消失,且上述变化湿热处理均比干热处理更显著,但是在短时间微波湿热处理时(1min内),直链淀粉含量稍有降低。微波湿热处理和干热处理均会提高玉米粉的峰值粘度、谷值粘度、最终粘度、衰减值以及回生值,使峰值时间稍有降低,但是微波干热处理降低了玉米粉的成糊温度,而微波湿热处理对玉米粉的成糊温度没有影响。2、将改性后的玉米粉与中筋小麦粉以2:8的比例混合,通过测定混合粉的揉混特性,面条的蒸煮和质构品质,确定微波干热处理5min(D-5)的改性玉米粉比较适合面条制作。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微波改性玉米粉(D-5)添加比例对混粉揉混特性、面条的色泽、蒸煮、质构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确定玉米面条中微波改性玉米粉(D-5)添加量为35%的面条和加工品质较好。3、将微波干热改性玉米粉(D-5)以最适添加量(35%)与小麦粉复配,测定面团及面条的品质。研究发现,与添加未处理玉米粉的面团相比,添加微波改性玉米粉的面团的面筋弹性、面团拉断力和拉断距离均显著升高,面筋网络结构更加有序,淀粉分布更均匀。与添加未处理玉米粉的面条相比,添加微波改性玉米粉的面条的持水性增强,亮度增大,蒸煮损失率显著降低;面条的硬度、弹性、咀嚼度以及拉断力和拉断距离均有所提高,但内聚性和回复性无明显变化,使面条质构和拉伸品质更接近于纯小麦粉面条;面条的色泽、韧性、粘性、光滑性以及食味这5项指标的评分均明显上升,感官评分明显升高,为81.2分。4、研究微波改性玉米面条的储藏、风味及消化特性,结果表明,与添加未处理玉米粉的面条相比,添加微波改性玉米粉的面条的初始菌落总数显著降低,在36℃、25℃以及4℃三种储藏温度下,面条的储藏时间分别为6.87 h、17.74 h以及88.56h,比添加未处理玉米粉的面条的储藏时间分别延长了1倍、35.68%和27.24%,且面条中的霉菌数量也明显减少。与添加未处理玉米粉的面条相比,添加微波改性玉米粉的面条中的挥发性化合物构成和相对含量都发生了明显变化,醛类和酮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降低,脂类化合物的种类发生改变,面条中清新的果香味减少,具有了油脂和芳香气味,且去除了萘类杂环芳烃。相比于添加未处理玉米粉的面条,添加微波改性玉米粉的面条的RDS和RS分别降低了0.08%和39.96%,SDS升高了20.57%。微波改性会降低玉米淀粉和蛋白的结合程度,降低玉米粉的溶解度和成糊温度,提高玉米粉的平均聚合度、糊化度和糊化粘度。相比于添加未处理玉米粉,添加干热处理5min的改性玉米粉,可以提高玉米面团的流变学性质,降低玉米面条的蒸煮损失率,提高面条的亮度,使面条的质构及感官品质更接近纯小麦粉面条。同时,可以延长面团的保质期,使面条具有独特的风味。
其他文献
淀粉是人们日常膳食的主要成分,与食品中其他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淀粉类食品的整体品质。蛋白质作为食品中另一主要成分,它与淀粉的相互作用不仅能够改善食品的营养特性也会影响淀粉类食品的整体质量。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几种外源植物蛋白(燕麦蛋白、藜麦蛋白、黑豆蛋白、扁豆蛋白)对小麦淀粉理化特性、消化特性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蛋白质与淀粉的作用机制,为糖尿病患者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首先,从几种外源
学位
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是许多农作物以及动物的共同致病菌,是Ⅰ级致癌物黄曲霉毒素最主要的生产者。香芹酚是一种天然植物精油混合物,是牛至精油和百里香精油的主要成分,据报道能对多种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产生抑制作用。本实验以黄曲霉为研究对象,开展香芹酚对黄曲霉生长和产毒的抑菌效果及机理研究。首先比较了黄曲霉菌丝脂质不同提取方法,进一步研究香芹酚作用下以及不同产毒力黄曲霉的脂质组学
学位
基于营养米糠油生产、米糠油中提取谷维素及其应用过程中易在碱性体系下损失的问题,考虑到碱性体系下不同工艺条件对谷维素损失的影响规律会受米糠油中甘油酯、甾醇酯、生育酚、金属离子等多种物质的影响,本课题通过考察谷维素在二苯醚模拟体系及碱性甲醇体系中谷维素及其四种主要阿魏酸酯组分含量的变化,研究碱性体系下不同工艺条件对谷维素及其四种主要阿魏酸酯组分损失的影响规律,并对影响因素和谷维素及其四种主要阿魏酸酯组
学位
随着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引起的肥胖和动脉硬化等慢性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如何降低或代替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引起研究者广泛关注。花生蛋白与多糖复合制备微凝胶颗粒,可形成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在低脂食品的开发利用中有巨大潜力。因此,本论文以花生分离蛋白和果胶为原料,通过研究超声波作用下花生分离蛋白-果胶分子间非共价作用力的变化规律,结合花生分离蛋白-果胶复
学位
青麦仁是由未成熟的小麦收割剥皮速冻而得,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酚类抗氧化物质等营养成分。青麦仁收获时,会携带大量的微生物;收获后,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脂肪酶等的活性较强;青麦仁是一个完整植物体,自身的呼吸也会消耗营养物质,造成青麦仁在储藏过程中品质下降。本文首先研究了未经稳定化处理的青麦仁在常温、4℃和-20℃环境中理化特性和储藏特性的变化,然后探究了不同稳定化技术对青麦仁品质的影响,并对比分
学位
课题以东北大豆和黄淮平原大豆为研究对象,研究大豆后熟期限和不同储藏环境对大豆后熟的影响,运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了大豆后熟的评价方法,并探究大豆在后熟期间加工品质的变化及品质变化的机制。得到如下结论:1.大豆在后熟期间品质得到改善,生理特性指标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都显著增加,菏豆19号大豆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在45 d达到最大值,分别增加了10%和32%;东升3号大豆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在30 d和45 d达
学位
多酚是从茶叶中提取的天然小分子物质,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淀粉可与多酚类小分子物质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影响淀粉的糊化过程,对淀粉的结构和性质造成影响。因此本研究以板栗淀粉(Chestnut Starch)为原料,采用普鲁兰酶处理得到脱支板栗淀粉,与多酚协同对板栗淀粉之间相互作用,建立有效的调控淀粉回生和消化性能的方法。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初步探究阿魏酸(FA)、没食子酸(GA)、
学位
植物油是一种天然可再生的资源,以其为原料制备得到的衍生物符合当前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植物油甲酯便是其中一种衍生物。本论文以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备而成的环氧植物油甲酯作为底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二氧化碳(CO2)通过环加成反应合成植物油基环状碳酸酯。环状碳酸酯是一类重要的精细化学品,常用作电池电解液、增塑剂、非质子极性有机溶剂、燃料添加剂以及可作为单体合成聚碳酸酯。本课题制备的植物油基环状碳酸酯具有较为
学位
玉米中胚芽的质量虽只占粒重的10%~15%,但其脂肪含量占整粒玉米的80%以上。如果玉米糁粉中含有较多的胚芽,则会导致其氧化酸败,因此提胚技术决定着玉米磨粉制糁成品的质量。玉米经破碴脱胚之后,可以根据胚乳与胚芽的比重、粒度及悬浮速度的差异,实现胚乳和胚芽的分离,但目前我国所用的分选设备分选效果不太理想,对分选工作参数的研究也少见报道,因而限制了玉米干法加工制品的质量提高。本实验选用的进口意大利Oc
学位
水果及其衍生产品是人类营养的重要来源。然而不利的生产和贮藏条件会导致水果中真菌的生长,其中展青霉素(Patulin,PAT)是最常见的真菌毒素之一。过量摄入PAT可引起急性中毒,甚至致畸、致癌。此外,由于PAT耐热耐酸,在水果加工过程中难以完全去除。因此开发用于检测PAT的分析方法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论文利用核酸适配体(适体,Apt)作为目标识别元件,采用电化学分析法作为检测手段,构建了用于快速灵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