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馒头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主食,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占比很大。全麦产品中富含营养成分,因此,在人们更加追求营养健康与膳食平衡的当代,全麦馒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全麦馒头比容较小且馒头结构和口感较差,这限制了其接受度。酵子中的微生物种类丰富且数量可观,各菌群在面团发酵过程中共同作用,对改善馒头品质和丰富馒头风味有独特的作用。本文使用酵子发酵全麦面团并制作全麦馒头,研究酵子发酵对全麦面团特性和全麦馒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馒头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主食,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占比很大。全麦产品中富含营养成分,因此,在人们更加追求营养健康与膳食平衡的当代,全麦馒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全麦馒头比容较小且馒头结构和口感较差,这限制了其接受度。酵子中的微生物种类丰富且数量可观,各菌群在面团发酵过程中共同作用,对改善馒头品质和丰富馒头风味有独特的作用。本文使用酵子发酵全麦面团并制作全麦馒头,研究酵子发酵对全麦面团特性和全麦馒头品质的影响,这为利用酵子改善全麦产品的品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实验选用三种小麦籽粒原料分别磨制成全籽粒全麦粉和回添全麦粉,探究了制粉方式对全麦粉特性的影响。与回添全麦粉相比,全籽粒全麦粉中破损淀粉含量、面团形成时间及面团拉伸力较低;面筋指数、面粉粒度、面团稳定时间、面团拉伸距离及面团高度较大且面团的漏气时间较晚;其制成馒头的比容、亮度(L*)和弹性更大,馒头的硬度、黏性更低。因此认为全籽粒全麦粉更适合用于制作全麦馒头。酵子发酵全麦面团过程中,乳酸菌和酵母菌增殖并代谢产酸,影响了面团的理化特性。酵子发酵使面团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可溶性阿拉伯木聚糖、总酚及面团保水性均上升,植酸含量下降且发酵12 h后降解率达46.44%;面团的弹性和拉伸力下降,黏性上升;淀粉糊化黏度明显下降,而淀粉晶型未改变;酵子发酵6 h后,全麦面团中的有序蛋白质二级结构含量、游离巯基含量及面团拉伸距离未发生明显变化,且面团中可以看到明显的面筋网络骨架,面团的稳定性和强度未发生明显削弱;而酵子发酵12 h后,面团中的有序蛋白质二级结构含量及面团拉伸距离降低、游离巯基含量升高,面团中出现不规则蛋白质聚集体且面团稳定性明显下降。酵子发酵的全麦面团二次和面后进行发酵时发现,酵子发酵6 h的全麦面团更适合用来二次和面并进行发酵。二次和面同时加入全麦粉和碱后发酵,使得面团高度上升较快且面团终高度较大,这有利于面团的发酵。另外,加碱改善了面团的结构,增强了面筋蛋白的交联。50%的一次发酵面团添加量更适合用来制作二次发酵面团,面团在28℃进行二次发酵制成的全麦馒头有较高的比容和高径比。对比酵子二次发酵馒头(R-JZ)、酵子一次发酵馒头(Y-JZ)及商业酵母馒头(Y-JM)发现,R-JZ的馒头比容、馒头的凝聚性、弹性较大,馒头黏附性较低且馒头酸度适中,这使得馒头R-JZ的感官评分最高。另外,馒头R-JZ中的快消化淀粉含量较低、蛋白质消化率最高且风味物质中的醛类物质和醇类物质占比较重。
其他文献
基于营养米糠油生产、米糠油中提取谷维素及其应用过程中易在碱性体系下损失的问题,考虑到碱性体系下不同工艺条件对谷维素损失的影响规律会受米糠油中甘油酯、甾醇酯、生育酚、金属离子等多种物质的影响,本课题通过考察谷维素在二苯醚模拟体系及碱性甲醇体系中谷维素及其四种主要阿魏酸酯组分含量的变化,研究碱性体系下不同工艺条件对谷维素及其四种主要阿魏酸酯组分损失的影响规律,并对影响因素和谷维素及其四种主要阿魏酸酯组
随着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引起的肥胖和动脉硬化等慢性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如何降低或代替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引起研究者广泛关注。花生蛋白与多糖复合制备微凝胶颗粒,可形成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在低脂食品的开发利用中有巨大潜力。因此,本论文以花生分离蛋白和果胶为原料,通过研究超声波作用下花生分离蛋白-果胶分子间非共价作用力的变化规律,结合花生分离蛋白-果胶复
青麦仁是由未成熟的小麦收割剥皮速冻而得,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酚类抗氧化物质等营养成分。青麦仁收获时,会携带大量的微生物;收获后,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脂肪酶等的活性较强;青麦仁是一个完整植物体,自身的呼吸也会消耗营养物质,造成青麦仁在储藏过程中品质下降。本文首先研究了未经稳定化处理的青麦仁在常温、4℃和-20℃环境中理化特性和储藏特性的变化,然后探究了不同稳定化技术对青麦仁品质的影响,并对比分
课题以东北大豆和黄淮平原大豆为研究对象,研究大豆后熟期限和不同储藏环境对大豆后熟的影响,运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了大豆后熟的评价方法,并探究大豆在后熟期间加工品质的变化及品质变化的机制。得到如下结论:1.大豆在后熟期间品质得到改善,生理特性指标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都显著增加,菏豆19号大豆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在45 d达到最大值,分别增加了10%和32%;东升3号大豆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在30 d和45 d达
多酚是从茶叶中提取的天然小分子物质,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淀粉可与多酚类小分子物质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影响淀粉的糊化过程,对淀粉的结构和性质造成影响。因此本研究以板栗淀粉(Chestnut Starch)为原料,采用普鲁兰酶处理得到脱支板栗淀粉,与多酚协同对板栗淀粉之间相互作用,建立有效的调控淀粉回生和消化性能的方法。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初步探究阿魏酸(FA)、没食子酸(GA)、
植物油是一种天然可再生的资源,以其为原料制备得到的衍生物符合当前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植物油甲酯便是其中一种衍生物。本论文以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备而成的环氧植物油甲酯作为底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二氧化碳(CO2)通过环加成反应合成植物油基环状碳酸酯。环状碳酸酯是一类重要的精细化学品,常用作电池电解液、增塑剂、非质子极性有机溶剂、燃料添加剂以及可作为单体合成聚碳酸酯。本课题制备的植物油基环状碳酸酯具有较为
玉米中胚芽的质量虽只占粒重的10%~15%,但其脂肪含量占整粒玉米的80%以上。如果玉米糁粉中含有较多的胚芽,则会导致其氧化酸败,因此提胚技术决定着玉米磨粉制糁成品的质量。玉米经破碴脱胚之后,可以根据胚乳与胚芽的比重、粒度及悬浮速度的差异,实现胚乳和胚芽的分离,但目前我国所用的分选设备分选效果不太理想,对分选工作参数的研究也少见报道,因而限制了玉米干法加工制品的质量提高。本实验选用的进口意大利Oc
水果及其衍生产品是人类营养的重要来源。然而不利的生产和贮藏条件会导致水果中真菌的生长,其中展青霉素(Patulin,PAT)是最常见的真菌毒素之一。过量摄入PAT可引起急性中毒,甚至致畸、致癌。此外,由于PAT耐热耐酸,在水果加工过程中难以完全去除。因此开发用于检测PAT的分析方法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论文利用核酸适配体(适体,Apt)作为目标识别元件,采用电化学分析法作为检测手段,构建了用于快速灵
玉米作为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不仅营养丰富且年产量也居于首位,是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但是由于其缺乏面筋蛋白,在主食加工方面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微波是一个非常高效节能的技术,在食品加工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可用于食品原料的预处理以提高其应用品质。本课题采用微波技术对玉米粉进行改性,研究改性后的玉米粉性质及其在面条产品中的应用。1、分别对玉米粉进行湿法微波改性与干法微波改性。测定不同微波处理条件下,玉
黑小麦作为一种新兴的黑色食品的原料,由于其营养价值丰富,加工性能良好,在现代食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黑小麦不仅仅含有类似于杂粮的营养成分,而且具有和小麦一样的面筋结构,可以用于各种面制品的制作与开发。此外黑小麦还富含多酚、黄酮、花色苷、戊聚糖、维生素等多种活性成分,不仅可以调节人体生理活动,同时还具有降血压、降血脂、减肥等功效,而且还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等。本文先将两种黑小麦16W16(紫色小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