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据数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标准,数学教育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现代学习、生活中所必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而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体现了学生良好迁移能力,学生只有对知识与技能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才会灵活运用理性思维能力去创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若学生没有良好迁移能力,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会对学生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在数学教育中,经常发生一种数学知识或技能由于学生理解肤浅、不能分辨出知识之间差异或不能概括出知识之间共同原理等各方面原因,导致这种知识或技能阻碍新学知识或技能,不利于新数学知识或技能的学习或发展,这就是在数学学习中发生的负迁移。若数学学习中经常发生负迁移,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学生学习效率,对学生身心产生不利影响,阻碍学生发展,这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本质。所以研究在数学学习中负迁移的产生原因,制定相应解决策略克服数学学习中负迁移的产生,促进正迁移,增强学生自信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本论文的研究过程立足于迁移理论、心理学理论与数学教育学理论,以实证的方法来进行调查,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等方法进行研究。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问题提出与研究综述。这一部分主要阐述该问题提出的背景与依据;并对该问题当前研究者所做的研究进行综合的梳理与总结,对该问题进行文献综述。第二部分:理论基础。这一部分对数学学习迁移理论进行详细阐述,对数学学习迁移的概念、分类、产生机制进行评述;在此基础上建构出数学学习负迁移形成原因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初中生数学学习负迁移成因的调查与分析。这一部分主要运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式,对当前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负迁移成因进行测试与分析,调查分析涉及年级、性别及学习成绩;在此基础上结合对数困生的访谈分析,得出初中生数学学习负迁移的形成原因。第四部分:初中生数学学习负迁移的成因分析。这一部分主要是将所得的调查结果进行系统分析与论述。首先结合调查结果与实际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数学中发生的负迁移现象进行分类总结;在此基础上,从影响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对初中生数学学习中发生负迁移原因进行分析与论述。第五部分:克服初中生数学学习负迁移的策略研究。这一部分主要针对第四部分提出的数学学习负迁移的产生原因,从影响数学学习中认知因素与分认知因素两个方面给出克服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发生负迁移的策略,为促进学生正迁移发生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