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技术哲学目前是缺乏范畴体系的学科。持任何一种哲学观的技术哲学研究者都无法回避技术的发生和发展问题。可以从关于技术的发生和发展的理论中提炼一些关于技术存在方式的范畴。本文认为,技术进化可以作为技术哲学的一个范畴。 技术是累积式发展的,它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同时,这并不否认技术的发展会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进化”这个概念被学者们引入以描述技术的这种发展特征。但学界对“技术进化”却有多种理解,已有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哲学目前是缺乏范畴体系的学科。持任何一种哲学观的技术哲学研究者都无法回避技术的发生和发展问题。可以从关于技术的发生和发展的理论中提炼一些关于技术存在方式的范畴。本文认为,技术进化可以作为技术哲学的一个范畴。 技术是累积式发展的,它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同时,这并不否认技术的发展会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进化”这个概念被学者们引入以描述技术的这种发展特征。但学界对“技术进化”却有多种理解,已有的理解有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不对“技术进化”做出合理的解释,就没有充分的理由将其作为技术哲学的范畴。 可以用一种修正了的生物进化理论来解释技术的演化。技术在技术环境中进化,技术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技术进化具有拉马克式的特征,其要点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状的遗传;技术在选择中进化,技术的选择包括自然选择和社会选择两个方面;技术进化意味着技术信息的流动和组合;技术进化不仅仅指技术的进步,还包括技术的退化及技术发展的停滞;技术进化具有多样性;技术进化是不确定的,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技术进化是连续进行的,但也表现出突变的特征;技术进化并不意味着技术是有机体。对技术进化的这种理解揭示了它的工程传统蕴含。 “技术进化”的理论解释力表现在:“技术进化”表明技术的“过程”特质;“技术进化”能够比较好地解释技术的发展规律,它的解释力蕴含在它的理论要素中;从“技术进化”这一概念出发,能够消解技术哲学中的一些争论。 “技术进化”是具有丰富人文蕴含的概念。技术进化是对人的本质的揭示;技术进化的阶段性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技术的进化必然伴随技术的异化,而异化的消解也是技术进化的过程。对“技术进化”的人文蕴含的揭示,进一步表明了它的解释力和作为范畴的合理性。 “技术进化”在技术哲学的范畴体系中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作为一个反映技术存在方式的范畴,“技术进化”在技术哲学的范畴体系中
其他文献
特征标的诱导,限制和扩张为特征标的三大基本技术。如何在有限群的不可约特征标与其子群的不可约特征标之间按特征标的诱导关系建立一个一一对应,将对研究大群与子群的特征标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十分有用的技术。 设S为有限群G的一个次正规子群,η为S的任意一个不可约复特征标,则称(S,η,)为G的一个次正规特征标对。本论文重点考察了在何种条件下可以在(S,η)的稳定子群IG(S,η)和G之间按特征标的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ARCH模型的提出背景和发展过程,着重探讨了ARCH过程的相依性问题。在第一章和第二章两部分分别简单介绍了ARCH模型的提出背景和发展过程,国内外研究简况,以及ARCH模型的若干基本性质。本文的重点内容是第三章。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讨论ARCH(1)序列的各种相依性,以及与此相关的性质。我们研究了ARCH(1)序列各种意义下的正相依性和尾部相依性,以及ARCH(1)平方序列的最大不
时滞微分方程可以用来描述许多自然现象,在物理、生物、生态等诸多领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因而对时滞微分方程进行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分为三章,主要讨论时滞微分方程 (?)(t)+integral from 0 to b(t) (R(t,θ)x(t-θ)dθ)=0 (1)及中立型微分方程 d/dt[y(t)+integral from a to b (P(t,
用酶或细胞生物转化一些特殊产物是酶工程领域的支撑点。然而,酶常以可溶性形式存在,难于从反应混合物中再分离,往往随转化过程的完成而一并弃之。酶是一种比较昂贵的产品,因此,如何能使酶反复利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就成为酶工程领域的技术瓶颈。用某些不溶性支撑物将酶或细胞固定化可解决上述技术难关,有关这方面内容已有详尽报道。 海因酶(Hydantoinase, EC 3.5.2),是一类催化海因、5
在许多科学领域的研究中,例如:力学,物理学,生物数学,经济数学,自动控制等。常微分方程已不能精确的描述客观事物了,许多现象都用泛函微分方程作为它们的数学模型,因此对泛函微分方程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普遍重视。而泛函微分方程的渐近性与周期解又是泛函微分方程中两个大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线性的,非线性的,中立型的,时滞泛函微分方程的渐近性与周期解都做了深入的研究,见文[26,27]。该文研究
本文以有限群的特征标为核心概念主要讨论了以下两个内容:有限群特征标的π-限制和π-诱导及有限群特征标的核与中心。主要结果如下: 第一部分是关于有限群特征标的π-限制和π-诱导的内容。在这一部分提出特征标的π-限制和π-分量两个概念,考察了它们的基本性质,并用之证明了一个特征标对应定理的π-形式。这一部分的主要结论是下文中的定理A和定理B,其中定理A为特征标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定理B是该
本文在介绍基于三能级结构单分子光子源的基本原理和单光子统计测量的基础上,具体进行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 (1) 理论上研究了利用Hanbury-Brown-Twiss(HBT)探测方法来记录两个单光子计数器响应的单分子光子源输出的每一个事件,给出了单脉冲的统计分布Mandel参数Q(T)的特点。同时利用ON(?)OFF动态模型对单分子光子源强度涨落进行了分析。 (2) 理论研究了基于H
真核细胞被细胞内膜分隔成许多不同的区室,各区室之间通过复杂的囊泡运输和微管系统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囊泡运输具有高度的选择性,Rab-G7Pase作为囊泡运输的分子开关,在囊泡运输的不同阶段调节囊泡特定的运输途径。纤毛虫是一类低等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它的许多功能由细胞内特化的细胞器来完成,各细胞器之间通过囊泡转运进行物质交换。研究Rab蛋白在其中的功能,有助于了解真核细胞中囊泡定向运输机理。
非线性高阶微分方程边值问题在物理学领域中有着极为丰富的源泉和广泛的应用,研究它的解的存在性与多解性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分三章对一类非线性四阶、六阶微分方程边值问题进行了讨论。在第一章中,我们主要利用强单调映象原理和临界点理论对一类非线性四阶两点边值问题进行了讨论。我们对非线性项f进行一些适当的限制,得到了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唯一性以及多解性。这部分内容已经被SCI收录
安清翘(1751-1830)的著作《数学五书》被李俨和日本学者薮内清所推崇,赞为中国天文史上的杰作。《推步惟是》是《数学五书》只一部。《推步惟是》在详尽辨正古今中西天学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独特的天行理论,即黄极在自转(本体正转)从而形成黄道的同时,还围绕着北极公转(斜转),二者同为左旋,但本体正转微迟于斜转,由此形成其关于岁差的特有理解。 在1723—1840年这一中国与西方科技交流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