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社会教育理论发展史研究(1902-1949)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mz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饱受西方列强欺凌,特别是受到1895年甲午战败的刺激,许多仁人志士开始寻求救国之道。严复大力宣传西方富强之道,提出“开民智、鼓民力、新民德”的救国方案;为了唤起人民自觉,梁启超喊出“新民说”;陈独秀的“新青年”又开辟一条崭新的救国之路。近代中国逐渐掀起了一股“教育救国”的热潮。“社会教育”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引入了近代中国,从早期的“扫盲教育”,到国民政府训政时期的“训练民众”,再到抗战时期的“组织民众”,在不同时段,社会教育始终承载着极其重要的历史重任。本研究对中国近代社会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分析和研究,力图呈现理论发展全貌。进而归纳出近代社会教育的主要理论观点、理论形成路径以及理论特征,以此丰富中国近代社会教育史的研究。近代社会教育的理论内涵不仅与中国传统社会教化相容,而且也契合了当时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社会教育概念自清末一经传入中国,便受到了学界和政府的广泛关注。民国肇始,确立了社会教育在国家教育体制中的地位,社会教育事业广泛开展,此起彼伏,学术界对社会教育研究也倾注了极大热情,理论建设也取得了较大成就。中国近代社会教育理论建构是在对日本和欧洲的社会教育概念、内涵的引入、选择与模仿中开始的。1902年,社会教育概念由日本引入中国,欧美社会教育理论也对中国近代社会教育思想、理论与方法有着深刻的影响。但是日本和欧美社会教育在输入初期的影响方式却有着明显的区别和侧重,大致上看,国人选择了日本社会教育的实施与方法,选择了欧美社会教育的思想和原理。1922年,陶孟和的《社会与教育》认为,社会与教育二者相互影响,由于社会存在多变性和复杂性,所以教育应该适合于社会,以弥补社会的弊端,他认为教育的任务在于使个人成为社会化的个人,他还讨论了以学校为中心的社会教育。《社会与教育》提出的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理论确立了中国近代社会教育的理论基点。胡金平教授曾以马宗荣的社会教育学术成果为考察对象,将近代社会教育学术中国化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研究现象/材料的中国化,二是研究概念/原理的中国化,三是研究问题的中国化。实际上,这一论断具有普遍性,也就是说,这三种层次和方式指明了中国近代社会教育理论中国化的基本路径。1923年,马宗荣在《学艺》杂志发表的《社会教育概说》在取材、观点等方面已经具有显著的中国化痕迹,也是一部“系统”、“全景式”介绍社会教育的专著。《社会教育概说》的发表开启了社会教育理论中国化历程,自此,中国近代学者对社会教育理论中国化进行了深入探索。1938年,赵冕编著的《社会教育行政》是一部“在理论上有很深辟的见解,在取材上有很丰富的实际资料”①的学术专著。《社会教育行政》标志着近代中国在社会教育行政体系、行政管理和实施方式等宏观方面基本达成了一致见解。专门史是一门学科的基本问题之一,专门史研究对学科理论的价值贡献是巨大的,也是学科理论走向深入的重要标志之一。1939年,吴学信的《社会教育史》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社会教育专门史专著,时任教育部部长陈立夫和社会教育司司长陈礼江为其作序,可见该著学术价值之大。《社会教育史》标志着中国近代社会教育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学术起点,以此为标志,中国近代社会进入了理论体系的建构阶段。马宗荣的《大时代社会教育新论》(1941年)和《中国社会教育新论》(1948年)是两部较为系统、全面论述社会教育理论的代表性专著,也最能体现中国近代社会教育理论内部结构的研究成果。该两部专著标志着中国近代社会教育理论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本研究以代表人物和重要学术事件对社会教育理论贡献为主要标志,凝炼不同时期的理论旨趣、内容和理论形态。在此基础上,将中国近代社会教育理论发展划分为三个时期,即中国近代社会教育理论的萌发期(1902-1922)、社会教育理论的中国化探索期(1923-1938)和中国近代社会教育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期(1939-1949)。中国近代社会教育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既有外部输入的因素,也有学者的理论自觉;既遵循理论自身的客观逻辑,也受到来自国家意志和社会特定因素的影响。西方外来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政府与民间的双向推动以及实践对理论的不断检验是中国近代社会教育理论体系形成的基本路径。中国近代学者从社会哲学、知识哲学、社会实践三个维度来认识社会教育,把握了社会教育的理论根基,中国近代社会教育理论并非“空中楼阁”。总体上看,中国近代社会教育理论具有内核的继承性、旨趣的实践性和视角的开放性等特征,这些理论成果及其特征表现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与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习近平著作在海外的广泛传播为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自塑”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习近平著作中的政治修辞承载着阐释中国治国理政理念、传递合作共赢讯息以及展示领导人独特的个人魅力的多种职能。本文以奈达翻译理论为指导,将习近平论述中的修辞译文作为研究对象,从语言、文化、受众三个维度分别考察如何巧妙运用翻译方法,才能形象生动地传递中国声音,改变国际话语体系“外强我弱”的局面,变被动为主动地引导公允的舆论导向,
许鞍华具有“张爱玲情结”,所以会三度改编张爱玲小说。对经典文学文本进行影视改编本身具有极大的艺术风险,张爱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地位较高,其小说创作形成了独特风格,被称为“张爱玲体”,影视转译很难捕捉其风格特征。张爱玲小说大体可分两类,前期多为心理分析小说,风格浓艳,后期多为世情小说,风格平淡,比较适合改编的是第二类作品。在已出六部张爱玲小说改编电影中,《色,戒》《红玫瑰与白玫瑰》《半生缘》较具创造
在愈加不稳定的全球经济中,供应链中断作为突发事件,使得复杂网络中的企业暴露于运营和财务风险之中。供应链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应对不利事件、解决潜在问题、适应变化环境时,保持运营稳定和提高绩效的重要手段。企业逐渐认识到利用企业能力和组织间治理来进行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其中,桥接响应和缓冲响应是应对供应链中断的组织间响应策略。供应链恢复性和稳健性是组织内供应链风险管理实践。目前研究已关注到组织内部中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由反向剪接形成的共价闭合单链RNA分子,表达稳定。研究表明,circRNA与RNA结合蛋白(RNA binding proteins,RBP)相互作用,与多种疾病关联,是癌症诊断和治疗中新兴的生物标记物。另外已经在被病毒感染的人体细胞中发现了病毒circRNA,它们会干扰免疫系统并诱发包括人类癌症在内的疾病。因此,对circRNA进行系统研究
中共党史的翻译不仅有助于全球范围内讲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故事,而且有益于“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以往研究较少关注中共党史翻译,尤其是其跨语言、跨文化叙事传播效果。另外,在后经典叙事学理论兴起发展的当下,读者及其叙事体验研究亟需开展。本研究聚焦中共党史这一非虚构历史叙事语类,结合后经典叙事理论,尤其是修辞性叙事理论,从叙述可靠性、叙述感知性和叙述投入度三个读者体验维度探讨中共党史翻译建
泥炭沼泽能够真实的记录环境演变历史,也能较准确的反演人类活动,并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国泥炭沼泽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干旱区的新疆天山、阿尔泰山等区域泥炭沼泽也较丰富。近年来,受全球变化的影响,北方中高纬度地区气候变化更为敏感,而气候变化对脆弱的泥炭沼泽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同时,近两百年以来,频繁的人类活动严重影响了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尤其对中高纬山地泥炭沼泽生态系统产生了
本文为解决大断面、大采深、高地应力矿井破碎煤岩注浆加固材料渗透性差、抗压强度低、界面结合力弱等技术难题,重点开展了特种水泥基注浆材料(Special Cement-based Grouting Materials,简称SCGM)大水灰比条件下超细化处理后的水化特征和物理性能、添加碳酸钙和水化硅酸钙(C-S-H)凝胶的增强机理和水化特征、添加亲煤岩性有机调节剂对注浆结石体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工业
车辆检测与识别技术能够为公安部门交通管理提供极其显著的帮助。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与识别技术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的主要研究方向,并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在检测识别的速度及精度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进而导致其可应用性受限。本文对深度学习模型训练时存在的模型参数冗余、弱光环境下图像细节特征提取困难、相似车辆识别错误率高等问题,针对现有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多种有效的优化理论与方法,并在当前主流算法模型下
黄曲霉毒素具抑制免疫和致畸致癌致突变的作用,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主要由产毒黄曲霉生长代谢产生,抑制黄曲霉孢子生长萌发是预防饲料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有效途径。探明黄曲霉孢子萌发过程中的代谢规律及调控途径,对科学抑制黄曲霉孢子萌发、生长并进而预防黄曲霉毒素污染有重要理论意义。本研究观察了黄曲霉孢子在萌发过程不同阶段的形态学变化,采用高通量测序、代谢组学等现代生物学技术,研究孢子萌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在关于城市建设工作的重要论述中明确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应统筹城市布局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住房金融是以住房信贷为主的各种住房信用资金的交易活动,90年代以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政策促进了房地产业和房地产金融业务快速发展。2008年金融危机后,住房引起的金融系统性风险日益受到学者与政策制定者的关注。正确处理政府调节和市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