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晚清民国时期社会教育的兴起是伴随着民族危机下的“教育救国”思潮产生的,以“唤起民众”、“作新民”为基础,旨在弥补学校教育带来的各类问题.在此过程中,社会教育地方化实践冲击着原有的教育空间,借“教育救国”重塑权力结构.以民众教育馆为例,作为社会教育中心机构,它通过传播现代知识、开展民生服务等方式重构民众的知识体系和生活空间,进而重新确立国家和民众之间的联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民国时期社会教育的兴起是伴随着民族危机下的“教育救国”思潮产生的,以“唤起民众”、“作新民”为基础,旨在弥补学校教育带来的各类问题.在此过程中,社会教育地方化实践冲击着原有的教育空间,借“教育救国”重塑权力结构.以民众教育馆为例,作为社会教育中心机构,它通过传播现代知识、开展民生服务等方式重构民众的知识体系和生活空间,进而重新确立国家和民众之间的联系.
其他文献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人们对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一直备受关注.在高校工作当中,若想提高大学生的素养就应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高校辅导员存在思想政治工作意识淡化的问题,严重降低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为此高校辅导员应该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在日常管理中增强自身的思想政治工作意识,从而提升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
微课内容短小、形式灵活,能够对教师教学进行查漏补缺.教师在利用微课对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微课生动形象的授课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教学课堂变得更有趣味.此外,教师可以利用丰富多样的微课视频进行知识传授,如此不但能够为课堂增添教学趣味,还能够补足学生的知识缺漏,丰富学生的知识容量.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寻求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积极利用微课进行教学实践,竭力将微课完美融入到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去.
每一种精神都是历史的产物.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进行的伟大长征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谱写了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辉篇章.伟大的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付出巨大代价进行伟大斗争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铭记长征精神,才能从辉煌的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只有不断地探索弘扬长征精神的路径,才能使之与新时代新发展结合,把党的历史转化为加快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强大动力.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革命时期总结的经验智慧,涵盖了精神、制度等多个方面.在“立德树人”的新时期教育背景下,将红色资源应用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补充,还可以将思政教育引向深处,对学生的三观塑造提供保证,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对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做出相关探讨.
大学阶段是塑造个人三观的主要时期,也是培育家国情怀的关键时期.中国在新时代所展现出的中国力量、中国速度和中国精神以及取得的发展成效,都为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素材.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也被赋予了提升青年责任担当、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培育合格时代新人的现实价值.文章就学校、家庭和个人层面的培育路径展开研究,旨在凝聚成“三位一体”的育人合力.
中国革命精神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能够取得胜利的重要支柱,作为中国革命精神源头的“红船精神”,其内涵十分丰富,现在许多高校都在尝试将“红船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部分高校将“红船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指出其必要性,并进一步提出应该将红船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渗透于校园文化生活之中,以及彰显于社会实践活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