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微博中体育赛事的传播特征研究——以里约奥运会为例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_ywt_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媒体的概念自1967年被提出以后,在社会上开始广为流传,近20年中,新媒体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代。我国新媒体发展中,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的崛起占领了重要的部分,近些年来,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两种传播媒介被多数国人接受与使用。体育赛事的传播通过多种媒介方式实现,其中微博、微博在我国最具有代表性。  本文着重于对微信、微博中体育赛事的传播特征进行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文本分析法,结合“议程设置”理论和马莱茨克传播模式,对体育赛事的传播主体,体育赛事的媒介与讯息,传播媒介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材料来源于里约奥运会举办期间传播者所开设的、经过官方认证的微博账号和微信订阅号。  在体育赛事传播主体的分析中,包括对体育赛事官方发言人、体育媒体机构、赛事相关运动员及知名体育评论员和赛事赞助商的分析,呈现出以下传播特征:体育媒体的个性化、内容娱乐化、互动性突出;奥组委官方制造了“信息流”,实现全民互动;赞助商亲民、互联网化等特征明显;运动员显示出平民化与真实化;体育评论员显示出及时性与专业化。  在体育赛事传播媒介与讯息的分析中,从里约奥运会的赛前、赛中、赛后三方面进行,呈现出以下传播特征:体育媒体和赛事主办方的“知觉模式”、“显著性模式”、“优先顺序模式”突出,赛后陷入“低谷效应”;赞助商注重品牌价值推广,“明星效益”运用;体育评论员个性化与情感化的表达等。  在体育赛事传播媒介的效果分析中,选取了微博中粉丝数、点赞数、转发数和评论数这四个指标,总结出传播者对讯息内容的选择和加工、受传者对媒介内容的接触选择影响媒介的传播效果。
其他文献
构建一个和谐的课堂,才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最有效手段。课堂的和谐首先是情感上的和谐。只有师生和生生间的情感都达到完美和谐时,课堂效率才能有效提高。课堂的和谐其次是行为
期刊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普通高中录取的学生人数和中职学校录取人数基本相等。从1999年大学扩招开始,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一直在走下坡路,学生学业水
培养造就赋有创造力的创造型人才是创造教育的核心重任。而创造力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体,因此,不仅要重视智育对创造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德育对创造意识、创造情感
研究目的:2013年以前我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心肺功能的检测指标采用1000米(男)、800米(女)、肺活量、台阶试验指数受到很多学者的质疑。在2013年的《国家学生体质健
志愿者事业的发展利己、利他人和利社会,可谓是利国利民的事业。它的发展依赖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其发展程度是社会文明和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准和尺度。随着人类社会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