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炭基催化剂介导电子转移促进高级氧化去除水中污染物的作用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稳步发展,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是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非均相高级氧化技术因其操作简易、反应温和且矿化效率高等特点在去除水体中污染物、实现水资源回用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而经济高效的绿色催化剂的研制及其对高级氧化技术的促进作用成为该工艺发展的热点和难点。由有机固废制备的生物炭,因其优异的表面特性、孔隙结构和生物兼容性,而成为一种具有可持续效益的热门环境修复材料。其制备过程中产生的杂原子官能团、缺陷位点、持久性自由基和活性矿物组分赋予生物炭催化性能,然而其紊乱的炭结构无法实现电子的有效定向转移,限制了生物炭在催化去除污染物领域的实际应用。因此,本论文以农业废物为原料,通过操作简易且绿色环保的合成路径制备具有不同功能型触发位点和电子传导能力的生物炭基催化剂,在保持生物炭优异的吸附性、低毒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提高其电子转移效率和利用率,耦合高级氧化技术实现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揭示污染物在生物炭催化体系下的降解机制和去除路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1部分研究了石墨化多孔生物炭基纳米复合材料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效能和机理。利用铁基化合物作为石墨化激活剂,通过热解得到的石墨化多孔生物炭(PGBC)具有高比表面积,是半导体良好的负载平台,通过进一步的水热反应以PGBC为载体自组装负载g-MoS2纳米片。生物炭的石墨化程度的提高加速催化剂中光生电子转移和载流子分离,g-MoS2/PGBC瞬时光电流强度与单体MoS2相比提高了一倍以上。在可见光辐射条件下,g-MoS2/PGBC通过吸附协同催化作用对四环素(TC)去除效率比单体MoS2和MoS2/BC分别提高了37.04%和32.15%。优越的催化性能来源于复合材料界面Mo-S-C键的形成有助于增强复合材料对可见光的吸收强度,以及光生电子跨界面转移减少载流子复合,产生更多的氧化活性物种,h+和·OH共同作用于TC的降解,反应1 h矿化率达40%以上。第2部分研究了氮掺杂石墨化生物炭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效能和机理。为了避免反应过程中毒性金属离子的释放,降低环境因素对催化氧化反应去除污染物的影响,以及对可见光辐射的依赖,第2部分通过生物炭与尿素、高铁酸钾共热解的方法实现生物炭有效掺氮和石墨化过程。电化学特性实验显示所制备非金属氮掺杂石墨化生物炭(N-PGBC)具有最小的电化学阻抗和最大的电流密度。通过耦合过硫酸盐(PS)体系,具有更强电子传导性能的N-PGBC对TC的降解速率是BC/PS非均相催化体系的7倍。石墨化和氮掺杂功能化有助于加速电子传递,提高非自由基途径在TC降解中的贡献。在sp~2杂化碳骨架上形成的空位和缺陷边缘以及氮掺杂位点和酮基官能团被认为是N-PGBC活化PS降解污染物的主要活性位点。N-PGBC/PS体系对污染物的降解不依赖于自由基,对溶液背景下的有机物或盐离子具有很高的抗干扰能力。第3部分研究了氮掺杂纤维结构生物炭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效能和机理。为了减少生物炭改性过程中腐蚀性溶液和试剂的使用,避免其后续处理工艺,第3部分采用绿色环保的试剂和合成路径完成生物炭的优化:利用低共熔溶剂(DESs)改性和慢速热解同步实现生物炭原纤维结构的分离和氮元素掺杂。表征结果表明所得到的氮掺杂纤维结构生物炭(NRBF)表观形貌更为规整,含碳量更高,芳香族簇结构更多,具有最强的电子传导性能。N原子掺杂提高了芳香环部分的电子密度,制造了更多缺陷位点并提高电子流动性。NRBF桥联介导的电子穿梭非自由基途径是NRBF活化PS降解污染物的主导途径,对水中TC的降解速率为0.0221 min–1,比PB/PS体系高4.5倍。此外,NRBF/PS体系能够通过电子穿梭的非自由基途径与细胞膜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实现细菌灭活。第4部分研究了多孔磁性生物炭活化过硫酸盐去除微塑料附着重金属的效能和机理。为了进一步提高生物炭基催化剂对去除水体中污染物的普适性,实现材料的简便回收,第4部分通过一步热解法同步实现生物质的碳化、石墨化、多孔化和磁化过程,制备得到的石墨化磁性生物炭(PGMB)具有典型的石墨结构和结晶度。饱和磁化值的微小变化和反应后溶液中的Fe元素的微量浸出说明了生物炭与Fe~0单质和Fe3O4的紧密结合具有较强稳定性,赋予生物炭基催化剂磁性的同时通过价态变化提高活化PS的能力。实验结果证明有机质层是微塑料吸附污染物的关键,三维荧光图谱证明PGMB活化PS实现对微塑料表面有机质的分解,重金属(Pb)失去附着力从微塑料表面脱附。PGMB/PS体系对老化微塑料表面吸附Pb的脱除率可达60%以上,且该氧化体系下回收的PGMB对Pb的吸附容量为31.29 mg/g,远高于单独PGMB组的吸附量(7.07 mg/g),说明PGMB/PS体系可实现Pb从微塑料表面转移至PGMB,且能通过磁性回收从水相中去除重金属。本论文系统地研究了生物炭介导电子传递性能促进高级氧化技术实现污染物去除的性能和机理,为有机固废资源化利用和应用于水污染修复的生物炭基催化剂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为生物炭技术应用于实际场地工程修复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和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能源需求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当前人类面临的两个重要的全球性问题。光催化技术作为高级氧化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太阳能为驱动力,具有节能环保、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因此有望成为新一代环境治理技术。溴氧化铋(BiOBr)是一类重要的V-VI-VII三元无机半导体,因其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可见光吸收性、无毒性、抗腐蚀性和自发的内建电场而被作为光催化剂广泛
抗生素作为新兴有机污染物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环境水体中的残留抗生素会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从而导致抗生素抗性基因不断增殖扩散,这将对公众健康构成巨大威胁。因此,开发环境友好且高效的抗生素污染水体修复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光催化技术是一种新型高级氧化技术,它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净化能力强、能耗低以及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在众多的光催化材料当中,石墨相氮化碳(g-C3N4)由于安全无毒、制备简单
随着柔性光电技术与产业的兴起,基于有机结构的电子和光学功能材料受到高度重视,其研究与应用开发为未来光电分子器件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芳基乙烯是重要的有机光电分子基元,蕴含丰富的光物理化学功能:一方面,其在光驱动下具有异构化、环化、二聚等反应活性,可构建灵敏度高、可逆性强的智能变色响应材料,在分子机器、信息存储、防伪等领域前景广阔;另一方面,其作为聚集诱导发光(AIE)活性分子的典型基元,可构建功能先
省会书院始见于明代,是地方大吏自发在省会建立的招收通省士子肄业的高等级书院。明代省会书院的主要建设者是提学官,是其为扭转官学积弊而创设的兴学举措。随着王学在中晚明广泛兴起,在思想与制度上对省会书院产生双重渗透,打破了既有的书院建设模式与官学体制,引发了万历三年张居正的学政制度改革。在新制度下,提学官失去了通过建设书院衍生的“教士”职能,而向着科举“校士”专官转变。明末省会书院在延续传统办学模式的同
以刘西渭为笔名享誉文坛的李健吾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文艺理论家、戏剧家、作家、翻译家及法国文学研究专家。当我们回顾李健吾文学的诞生、发扬、寂灭及复燃的全过程,不难发现李健吾文学总与法国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然而,现今学界多以单一形态文学理论观照李健吾某部单篇作品,对其与法国文学关系观照不足,更对其文学接受法国文学现实主义理论基础上呈现的诗化面貌有所忽略。事实上,李健吾从法国文学理论的花园里
本文以中国哲学典籍《墨子》为研究对象,从经典化视角切入,借助翻译学相关理论与方法,同时参照传播学、阐释学、海外汉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将《墨子》在英语世界经典化历程置于西方汉学发展的整体脉络之中加以考察,从历时的角度揭示《墨子》在英语世界从儒家异端到世界经典的经典化轨迹,分析影响《墨子》在英语世界经典建构的具体要素,并结合新时期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时代语境,对《墨子》在英语世界经典化的生成机制进行总结,
近年来,因“桩承式路堤”复合地基在软土地基处理方面具有良好的处治效果,以及施工速度快、经济合理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城际铁路等软土地基处理和旧路拓宽等工程。桩承式路堤的组成较为复杂,其荷载传递特性通常由路堤中的土拱效应、加筋垫层的拉膜效应、加固区的桩-土相互作用、下卧层沉降变形四部分组成。然而,目前的理论研究多集中于土拱理论、拉膜效应。对于“路堤-加筋垫层-桩土加固区-下卧层”的耦合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增长,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造成了严重的资源错配,例如,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产业间资本投入扭曲以及企业间竞争恶化等问题。与此同时,经济增长也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对于目前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一系列环境规制手段应运而生,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化,环境管理已然过渡到信息化阶段,环境信息披露作为可以激发市场多主体共同参与环境治理
随着全球矿业回暖与“一带一路”战略全面推进,国内的大型矿山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大吨位矿用自卸车(Heavy Duty-Mining Dump Truck)的需求将迎来新一轮增长。面对这样广阔的潜在市场,要在逐渐集中化、稳定化的矿用自卸车行业竞争格局中取得突破,就必须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运行成本,其关键既在于提升产品使用可靠性,也在于着力解决产品现有问题的同时控制改进成本。这就要求在针对自卸车的优化设
贝叶斯不确定性量化在复杂系统的数学建模中具有重要应用,在反问题中大多数模型具有不确定性.经典的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方法是研究贝叶斯反问题的基本方法,但该方法在高维空间中收敛慢,且样本具有相关性.因此,如何快速有效的探索未知参数的后验分布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本文选择了对集合方法的贝叶斯不确定性量化展开研究,并对高维空间中的强非线性多孔介质模型的输入(参数,源,域几何和系统结构等)的后验估计方法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