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柔性光电技术与产业的兴起,基于有机结构的电子和光学功能材料受到高度重视,其研究与应用开发为未来光电分子器件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芳基乙烯是重要的有机光电分子基元,蕴含丰富的光物理化学功能:一方面,其在光驱动下具有异构化、环化、二聚等反应活性,可构建灵敏度高、可逆性强的智能变色响应材料,在分子机器、信息存储、防伪等领域前景广阔;另一方面,其作为聚集诱导发光(AIE)活性分子的典型基元,可构建功能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柔性光电技术与产业的兴起,基于有机结构的电子和光学功能材料受到高度重视,其研究与应用开发为未来光电分子器件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芳基乙烯是重要的有机光电分子基元,蕴含丰富的光物理化学功能:一方面,其在光驱动下具有异构化、环化、二聚等反应活性,可构建灵敏度高、可逆性强的智能变色响应材料,在分子机器、信息存储、防伪等领域前景广阔;另一方面,其作为聚集诱导发光(AIE)活性分子的典型基元,可构建功能先进的固态发光材料,在柔性发光器件、化学传感、生物成像等领域展现出应用潜力。芳基乙烯分子的光学性质功能主要受激发态过程调制,然而其涉及多衰减通道及物理化学变量,十分复杂,且聚集态下其光化学活性常高度受限。因此,如何通过分子设计和聚集态调控,发展新型聚集态光功能材料成为研究的重点与难点。本论文利用分子内氧化脱氢环化方法,在芳基乙烯骨架上引入刚性正交的螺环单元,通过化学修饰和聚集态结构调控,发展了一系列螺环融合芳基乙烯的新型功能分子材料,其中大部分表现出高效的聚集诱导发光活性,探讨了分子化学结构-聚集态堆积结构-材料光电功能之间的联系,并探索该类材料在防伪、有机电致发光(OLEDs)、有机晶体激光器等领域的应用。主要内容如下:(1)发展自由基介导的分子内氧化脱氢环化的方法,构建了一类新型螺功能化的二苯基乙烯分子,其表现出高效的聚集诱导发光活性。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揭示了此类AIE材料的二苯基乙烯单元在光激发下,其高度可逆的开闭环光化学过程与分子发光效能高度相关。阐述了螺骨架对激发态自由基环化衰减的调制作用。研究表明光环化过程的抑制激活了固态下聚集诱导发光,从原理上为聚集诱导发光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视角。通过分子设计和聚集态调控,发展了固态荧光量子产率高达99.8%的深蓝光材料,其色度接近欧洲广播联盟标准蓝光。该材料可作为发光层材料应用于蓝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2)针对固态下光化学响应易失活问题,设计制备了溴基团取代的螺环稠合二苯基乙烯分子晶体材料:其在晶态下可实现基于光环化的光致变色和荧光响应转化,产生高效、灵敏且稳定可逆(大于10000次循环)的响应信号,并且发现光开环过程的时间受不同光照条件调制的响应模式,并应用于光学防伪方面。单晶结构表明,因为螺环立体结构的缘故,存在跨空间的、近乎垂直构型的卤素-π作用对。这些独特的C-Br···π跨空间作用模式增强了芳基乙烯功能单元的运动空间自由度,激活了晶体框架中高度可逆的光环化过程。此项研究也揭示了跨空间的卤素-π作用在聚集态结构-性能调控的潜力;(3)基于螺共轭芳基乙烯骨架结构,通过引入芳胺修饰基元,发展了一类新型有机固态激光材料。其作为光增益介质应用于光泵浦有机晶体激光器,实现了最低阈值为0.50 m J/cm~2、最小半峰宽为7 nm的蓝色(CIExy:(0.13,0.08))激光器件效果。通过单晶结构解析、瞬态光谱和超快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测试等实验手段,探讨了该类材料的分子结构、晶态结构与激光性能的规律,拓展了有机固态激光材料的设计和调控策略;(4)拓展了自由基氧化环化的合成方法,设计合成了一类新型的螺蒽基二苯基乙烯光响应分子。该类螺蒽衍生物不仅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活性,还展现出分子结构依赖的光化学性质。通过系统实验发现螺蒽化合物的光化学响应特性源于二苯基乙烯的可逆光环化,而蒽酮修饰螺蒽衍生物可使光化学活性中心转移至位阻拥挤的联蒽基元,并激活其光化学氧化过程。理论研究表明,蒽酮基元的共轭和吸电子效应可调控螺蒽衍生物的分子构型和激发态电子结构,进而影响其光激活的化学过程。由此,可为发展螺蒽基光响应材料提供新的见解和思路。
其他文献
铝合金具有密度低、强度高、高度可回收的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电子产品等领域,是大飞机、汽车、高铁列车、军事装备、海水养殖等结构轻量化、降低能耗的重要保障。但由于铝合金中的金属间化合物可作为阳极或阴极,导致其在自然及使用环境中易遭受局部腐蚀,进而影响设备平稳运行甚至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开展对铝合金腐蚀与防护的研究既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意义,也有着重要的基础性研究意义。向铝合金所接触的
非线性光学器件是重要的光信息处理功能器件,在光通信、光传感、生物医学、工业加工、国防等领域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伴随宽带超快光电器件的应用需求,探索具有高化学和机械稳定性、宽波段工作、超快响应时间、高调制深度、高损伤阈值、低成本等优异性能的非线性光学材料成为非线性光学和光电子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半导体异质结精准制备是半导体器件的起点,是现代电子学和光电子学的重要基石。层状范德华异质结构可以借助弱范德华
光动力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癌症治疗方式,与传统化疗、放疗相比,具有选择性高、微创性和副作用小等优势,已然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氧气、光源、光敏剂是光动力治疗的三大基本要素。然而,由于实体瘤内氧气浓度较低,无法提供充足的氧源支撑光动力过程,严重阻碍了光动力治疗的有效性。此外,由于生物组织对紫外和可见光具有较强的吸收和散射,传统光敏剂的激发波长较短,无法穿透组织到达深度肿瘤内部,所以难以实现深度肿瘤的有效
近年来,二维(2D)材料因其丰富且可调的电子、光学和力学等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以及在光电探测器、晶体管、发光二极管和催化等领域的令人兴奋的潜在应用,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范德华(vd W)异质结和vd W超晶格为各种各样的2D材料的集成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打破了异质结和超晶格制备过程中的晶格匹配的限制,为进一步的基础研究以及技术应用构筑丰富的材料平台。到目前为止,2D vd W异质结和vd W超
工程爆破作为一种经济、高效、适用性广的施工手段,被广泛运用在水利水电工程坝基、边坡和隧洞开挖过程中,其带来施工便利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诱发的一系列有害效应,作为公害之首的爆破振动的预报和控制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目前,对于评价爆破振动安全的标准,质点峰值振动速度和爆破振动频率是两个最重要的爆破安全标准判据。由于爆破振动信号的频率成分及其变化规律更加的复杂,相比于对质点振动峰值速度衰减预测成熟而深入的
非对称无机纳米材料是指在其相反的两面具有不对称的形状或组分的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催化、能源、传感、光电器件和生物成像等领域吸引着广泛关注。非对称无机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对形貌及组分具有较高的依赖性,因此,开发形貌和组分可控的制备技术已经成为非对称无机纳米材料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尽管,目前有各种非对称纳米粒子制备技术,但这些技术只是针对特定的材料而言,不具备普适性,而且可控性差、
先进信息通信技术在给汽车带来更高水平的驾驶效率和驾驶体验的同时,也使得车辆暴露在互联网所带来的负面风险之中。随着信息科学与汽车工业的深度融合,汽车朝着人-车-计算机三元世界交叉融合,信息安全风险同样会威胁人和车的实体安全。不同于针对传统信息设备的网络攻击,攻击者可以通过入侵安全关键车内网获得对智能汽车运动的控制权限。基于这一能力,网络犯罪组织或者汽车黑客可利用汽车这一媒介发动恶性攻击甚至恐怖袭击,
虽然我国工业源挥发酚的排放总量在逐年下降,但内陆水域挥发酚污染依然严峻,这不仅影响着水生系统的稳定,也对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开发可有效去除或中和苯酚及其衍生物的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氧化还原酶促生物法因同时具有微生物可将酚类化合物降解为无毒产物和可以克服污染物抑制作用的特点脱颖而出。加之酶固定化技术的兴起,使得该方法在环境污染控制中备受关注。然而,固定化酶构象变化及其与酶活性、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能源需求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当前人类面临的两个重要的全球性问题。光催化技术作为高级氧化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太阳能为驱动力,具有节能环保、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因此有望成为新一代环境治理技术。溴氧化铋(BiOBr)是一类重要的V-VI-VII三元无机半导体,因其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可见光吸收性、无毒性、抗腐蚀性和自发的内建电场而被作为光催化剂广泛
抗生素作为新兴有机污染物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环境水体中的残留抗生素会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从而导致抗生素抗性基因不断增殖扩散,这将对公众健康构成巨大威胁。因此,开发环境友好且高效的抗生素污染水体修复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光催化技术是一种新型高级氧化技术,它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净化能力强、能耗低以及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在众多的光催化材料当中,石墨相氮化碳(g-C3N4)由于安全无毒、制备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