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7世纪中西“理欲观”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传统哲学和伦理学的重要范畴,“理欲观”是人性论中不可逾越的核心问题。如何正确处理理性与欲望之间的关系问题始终困扰着中西学者,而他们的观点也随着时代的演变而不断地变化。直至16、17世纪,在这一世界范围的思想大动荡时期,中西方社会都产生并发展起来了新的经济形态、政治结构和文化观念,并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了转变。尤其是在对人性的肯定、对理欲观念的转变上,中西方学者具有惊人的相似性。然而在相似性的掩盖下,这一转变不管是在表现形式上还是在本质上仍然拥有极大的差异,正是这些差异的特性决定了中西方“理欲观”以及“人性论”在各自发展道路上的不同方向和结局,而这一点正是本文所力求深入研究和探讨的。本文内容包含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介绍了论文选题的意义及研究现状。重在说明“理欲观”作为中国传统哲学和伦理学的重要范畴,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与探讨。第二部分:“理欲观”的释义及发展源流。中西历代学者对于“理”与“欲”的认识不尽相同,笔者在对文献资料整理总结的基础上,对“理”、“欲”概念做出了条理化的诠释,并对中西方“理欲观”的发展源流做出了系统化分析。第三部分:16、17世纪中西“理欲观”转变的历史背景。通过对16、17世纪中西方社会背景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经济生产近世化,政治环境动荡不安,社会新型阶级与意识形态产生以及传统“理欲观”的自身演化都给当时的理欲观的变化带来深远的影响。第四部分:16、17世纪中西“理欲观”的转变。阐述了宋明理学中不同派别的“理欲观”,尤其重点分析颜钧的生平、世俗化的“制欲非体仁”的理欲观以及其后泰州学派的主要代表何心隐和罗汝芳的理欲思想。同时也阐述了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中所包含的“理欲观”。第五部分:16、17世纪中西“理欲观”的比较分析。通过以上的论述,即包括对“理欲观”的释义及发展源流的系统化论述,对中西“理欲观”转变的历史背景的详细分析,对在这一时期中西“理欲观”转变思想的阐释,我们基本上可以对当时中西方转变过程中的“理欲观”有一个基本性的认识和理解。本章着重分析在这两个不同社会环境中的“理欲观”的异同之处,分别从发展源流、背景、内容、表现和影响等诸方面来加以论述。
其他文献
本文论述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高校教学改革的实践,提出了培养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主要是以创业教育为导向,以就业
公司章程是设立公司的必备要件之一,其内容涉及从公司设立、变更到终止的全过程,对公司、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有直接约束力,是公司管理运营的基本准则。公司章程
本文在阐述篮球训练中的基础训练重要性的基础上,论述了提高训练实效的对策,主要是:做好基础练习,规范投篮训练动作,注重提高自身技能和基础训练的实用性等。
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规范适度的信息披露。信息披露是建立公平、公正、公开市场秩序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实现投资者权益保护的重要前提,这对于我国尚未成熟的证券市场尤其
本文强调了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地位,阐述了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审计不仅具有建设性、防护性的作用,还有监控、咨询以及风险预警等作用。
文章分析了高校艺术生英语教学的现状,如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英语学习兴趣低、教学方法滞后,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合理选择教材,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丰富英语
教师专业共同体是当前教育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已有研究证明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发展对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改革的顺利推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内相关研究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国际政治地位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中国、了解中国,汉语也因此受到了人们的重视,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热门语言。近年来,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快
本文围绕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微博微信公共事件与社会情绪共振机制研究"开题研讨会上各位学者的观点进行综述,论述了当前新媒体事件研究中亟待超越现状的地方,提供了新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