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参茎叶多糖对DS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治疗与干预作用研究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htyyu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作为模型,分别研究太子参茎叶多糖对相应病理状态的治疗效果与病理过程的干预作用。研究太子参茎叶多糖抗炎和保护肠粘膜的作用效果,探讨太子参茎叶多糖在肠道健康中的作用,为太子参茎叶多糖的临床应用提供可能参考。1.UC模型的建立。分别对KM小鼠采用以下两组方法诱导UC模型:灌胃10%DSS溶液(30 mL·kg(BW)-1·次,每日两次,自由饮水)与自由饮用3%DSS溶液(每日两次灌胃针空插)。观察记录小鼠精神状态、体重变化、疾病活动指数、死亡率、DSS消耗量、结肠长度与结肠病理形态结构,ELISA检测血清及结肠组织细胞因子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种造模组小鼠平均在8日内出现疾病活动指数升高,出现精神萎靡、血便、体重减轻等症状,病理切片可见炎性浸润、杯状细胞减少、隐窝消失。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两组造模方式均使小鼠结肠长度显著减少(P<0.01),血清与结肠组织内TNF-α、IL-1β、IL-6显著升高(P<0.01)。但相比饮用造模组,灌胃造模组的死亡率更低、血便始现天数更集中、DSS消耗量更低。因此,采用10%DSS灌胃是一种有效的溃疡性结肠炎造模方法,且优于传统的自由饮用3%DSS造模方法。2.研究太子参茎叶多糖对UC小鼠的治疗作用。KM小鼠经DSS致UC后,分别对小鼠灌胃蒸馏水及不同浓度剂量的太子参茎叶多糖(25、50、100 mg·kg(BW)-1)一周。研究发现,对比空白对照组,除高剂量多糖治疗组外其它的小鼠结肠组织内TNF-α、IL-1β、IL-2、IL-4、IL-10、iNOS mRNA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对比蒸馏水治疗的模型组,多糖治疗后小鼠体重与结肠长度的增长有所增加,结肠组织内 TNF-α、IL-1β、IL-2、IL-10、iNOS mRNA 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ZO-1、Occludin、claudin-1 mRNA 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表示太子参茎叶多糖可能通过减少炎症因子表达并且增加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从而对UC起治疗作用。3.研究太子参茎叶多糖对DSS诱导小鼠的干预作用。KM小鼠使用DSS致UC的同时,每天分别对小鼠灌胃蒸馏水及不同浓度剂量的太子参茎叶多糖(12.5、25、50 mg·kg(BW)-1)。研究发现,对比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的小鼠结肠组织内TNF-α、IL-1β、IL-2、IL-6、IL-10、iNOS的表达量极显著增加(P<0.01),各剂量多糖组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对比模型组,多糖干预后小鼠体重与结肠长度的增长有所增加,结肠组织内TNF-α、IL-1β、IL-2、iNOS mRNA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IL-10、ZO-1、Occludin、claudin-1 mRNA 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结果表示太子参茎叶多糖可能通过增加抑炎因子表达抑制炎症并且增加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从而对DSS诱导UC小鼠的肠道起干预作用。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多种环境刺激因素如电离辐射、高温、低氧、环境毒物、紫外线等均可诱导氧化应激。细胞通过激活复杂的DNA损伤修复反应以应对DNA双链断裂的损伤应激。DNA损伤反应包
目的探讨孕期雄性激素暴露在子代肥胖发生中的作用,为进一步认识肥胖发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将20只受孕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T组,10只)孕
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为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指导和建议。新课程表明,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在英语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
目的通过查阅西安地区3家大型三甲医院直肠间质瘤患者的病历信息,收集其病理诊断、治疗经过以及预后情况等临床资料,分析目前西安地区直肠间质瘤的诊治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文献探讨直肠间质瘤的规范化临床诊治,促进本地区直肠间质瘤诊疗水平的进步。方法收集陕西省人民医院、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及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08年至2018年间收治的42例直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结
论文以智尊曲吉坚参所著《宗义》中的关键术语作为切入点,基于后期格鲁派大师的不同理论性阐释,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进行论证各自所持不同观点的深邃内涵。首先把智尊曲吉坚参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分类结合肿瘤标志物在诊断肝细胞癌(HCC)中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
《旧译宁玛派系敏珠林派之哲学观发展研究》一文共分四个章节。第一章主要对旧译宁玛派之哲学观发展源流进行综述;第二章主要论述旧译宁玛派系敏珠林派在不同地域的发展源流;第三章论述了旧译宁玛派系敏珠林派的见、修、果三位;第四章探讨旧译宁玛派系敏珠林派之哲学观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第一章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通过旧译宁玛派哲学观源流为主线阐述了敏珠林派哲学观的总体发展,并论证了敏珠林派为一支有源可溯的正统派系
背景和目的: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约有近百万例新增肝癌病例和新增肝癌相关死亡病例。肝癌主要包括两种病理类型: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
目的:化疗导致的口腔黏膜炎(oral mucositis,OM)是一种由于化疗药物的毒性作用而引起口腔黏膜或周围软组织急慢性炎症反应的疾病,通常表现为口腔干燥、疼痛、溃疡等症状,影响
结肠癌是世界上排名第三的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均有60万人死于结肠癌,尽管结肠癌对人类的健康威胁巨大,但是有关结肠癌形成分子机制仍未能阐述明确,结肠癌的死亡率并没有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