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作为模型,分别研究太子参茎叶多糖对相应病理状态的治疗效果与病理过程的干预作用。研究太子参茎叶多糖抗炎和保护肠粘膜的作用效果,探讨太子参茎叶多糖在肠道健康中的作用,为太子参茎叶多糖的临床应用提供可能参考。1.UC模型的建立。分别对KM小鼠采用以下两组方法诱导UC模型:灌胃10%DSS溶液(30 mL·kg(BW)-1·次,每日两次,自由饮水)与自由饮用3%DSS溶液(每日两次灌胃针空插)。观察记录小鼠精神状态、体重变化、疾病活动指数、死亡率、DSS消耗量、结肠长度与结肠病理形态结构,ELISA检测血清及结肠组织细胞因子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种造模组小鼠平均在8日内出现疾病活动指数升高,出现精神萎靡、血便、体重减轻等症状,病理切片可见炎性浸润、杯状细胞减少、隐窝消失。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两组造模方式均使小鼠结肠长度显著减少(P<0.01),血清与结肠组织内TNF-α、IL-1β、IL-6显著升高(P<0.01)。但相比饮用造模组,灌胃造模组的死亡率更低、血便始现天数更集中、DSS消耗量更低。因此,采用10%DSS灌胃是一种有效的溃疡性结肠炎造模方法,且优于传统的自由饮用3%DSS造模方法。2.研究太子参茎叶多糖对UC小鼠的治疗作用。KM小鼠经DSS致UC后,分别对小鼠灌胃蒸馏水及不同浓度剂量的太子参茎叶多糖(25、50、100 mg·kg(BW)-1)一周。研究发现,对比空白对照组,除高剂量多糖治疗组外其它的小鼠结肠组织内TNF-α、IL-1β、IL-2、IL-4、IL-10、iNOS mRNA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对比蒸馏水治疗的模型组,多糖治疗后小鼠体重与结肠长度的增长有所增加,结肠组织内 TNF-α、IL-1β、IL-2、IL-10、iNOS mRNA 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ZO-1、Occludin、claudin-1 mRNA 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表示太子参茎叶多糖可能通过减少炎症因子表达并且增加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从而对UC起治疗作用。3.研究太子参茎叶多糖对DSS诱导小鼠的干预作用。KM小鼠使用DSS致UC的同时,每天分别对小鼠灌胃蒸馏水及不同浓度剂量的太子参茎叶多糖(12.5、25、50 mg·kg(BW)-1)。研究发现,对比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的小鼠结肠组织内TNF-α、IL-1β、IL-2、IL-6、IL-10、iNOS的表达量极显著增加(P<0.01),各剂量多糖组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对比模型组,多糖干预后小鼠体重与结肠长度的增长有所增加,结肠组织内TNF-α、IL-1β、IL-2、iNOS mRNA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IL-10、ZO-1、Occludin、claudin-1 mRNA 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结果表示太子参茎叶多糖可能通过增加抑炎因子表达抑制炎症并且增加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从而对DSS诱导UC小鼠的肠道起干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