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膜人工滤层干化处理污水污泥试验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w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我国目前城市建设发展水平及生态环境保护需求,开发高效、经济、节能和环境友好的污泥处理工艺具有重要意义。污泥自然干化技术是降低污泥含水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介绍干化床在分离污泥固、液组分方面的用途,通过竖式强化渗滤自然干化与消化反应器的现场试验,考察覆膜人工滤层干化床处理镇江市征润州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的效果,分析含水率及有机质含量等指标的关系,并对该工艺的适用性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①经过1年的运行后,干化床截留了污泥中98.5%的固体物质和99.9%的细菌,污泥产量为0.02m3干泥/m3生污泥,渗滤液体积占进泥量的76%。污泥含水率和有机质含量分别降至75.4%、33.67%,污泥减量率和有机物去除率分别达到97.8%、44.1%,污泥显著减容且稳定性得到明显的改善,且污泥减量和消化稳定这两个过程互为促进。污泥细菌总数降至9.8×105个/g,细菌去除率达99.7%,即常温消化在反应时间较长的情况下也可有效杀灭细菌,但干化床的浓缩效应使得污泥中重金属含量出现一定程度的升高。   ②基于污泥自然干化过程中体积、含水率和比阻的变化规律,构建了污泥减量模型和强化渗滤模型,通过模型计算拟合出的污泥减量率和渗滤液排放量与实测值基本一致,这两个模型能够较好的解释覆膜人工滤层干化床内污泥的强化渗滤干化过程,可用于污泥减量预测。   ③PAM调质预处理试验表明:投加PAM后,覆膜人工滤层干化床渗滤系统出水能力急剧降低,运行20d天后即停止出水,污泥干化速度缓慢且存在底层污泥板结的问题;此外,PAM不利于消化细菌与有机底物充分接触,常温消化受到抑制,降低了污泥稳定化速率。   ④覆膜人工滤层干化床较佳的运行模式为:进泥周期为100~120d,进泥周期内平均有机负荷为0.3~0.6kgVSS/(m3.d),污泥总停留时间为360d,每日搅拌3~4次并要求及时排除上清液。   ⑤本工艺可满足征润州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需求,污泥经过自然干化处理后氮、磷养分含量较高,保留了原有的土地利用价值,但存在锌、铜等重金属浓度超标的问题,可将其堆肥处理后用于土壤改良。渗滤液和上清液的污染物含量超标,需排至该厂原有的稳定塘系统进行处理。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高墩连续刚构桥在我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西部地区的初步调查表明:在已建成及正在设计规划中的高等级公路中,墩高超过30m的高墩桥梁占桥梁总数的40%以上,而目前
我国对再生混凝土骨料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工程应用的研究已开展了一段时间,但主要集中于水泥混凝土的应用,对于再生混凝土应用于沥青路面的研究较少。随着我国交通建设的发展,考
近年来随着水电能源的深入开发,在高山峡谷、深切河谷地带修建的水电工程正在不断的增加,在深切河谷地段高陡斜坡岩体上修建的岩石高边坡工程也越来越多。由于复杂的地质环境
本论文以北京市某污水处理厂初沉池出水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式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和在此工艺基础上投加载体工艺的试验研究,探讨了两种工艺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脱氮特性
公路尤其是山区公路的行车视距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视距问题主要包括视距计算和评价等内容。我国公路设计规范里对此做了明确的规定,在设计过程中历来被高度重视。但资料
断裂已经成为钢结构行业最为苦恼的问题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构件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目前国内外对钢结构断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梁柱连接节点的改进上,试图通过改进节点的连接方
无腹筋钢筋混凝土梁中,在保持混凝土材性一致、配筋方式相同、配筋率一致和平面内几何尺寸相似的条件下,随着试验梁高度的增加,其平均名义极限剪应力降低的现象称为无腹筋梁
近年来,世界各地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结构破坏和人员伤亡,2008年5月12日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发生了里氏8级地震,制造了空前的灾难。其中大部分建筑破坏或者倒塌,经调查发现,倒塌的结构以
随着近年来大型结构的不断涌现,系统传统集中控制方法中所需要的传感器、控制器和作动器功能的要求也相应提高。系统越大,单个控制器破坏率越大,整个系统更容易导致瘫痪。为
地震是一种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坏,严重危及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地震作用是一个往复循环的过程,结构在整个过程中即使没有产生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