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混凝土柱动力时程分析及累积损伤评估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tf_phoeni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是一种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坏,严重危及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地震作用是一个往复循环的过程,结构在整个过程中即使没有产生很大的反应,但是由于往复作用下的累积损伤可能使结构破坏。钢管混凝土柱由于具有许多优点而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工业厂房及桥梁结构中。目前对于钢管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评估,大多以延性、承载力、滞回耗能等特征为参考,很少考虑累积损伤的影响,损伤模型在实际地震作用下损伤评估的应用研究少之又少。由于地震的随机性,不同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反应差别较大。为此,本文对钢管混凝土柱进行了不同地震动强度下的动力时程分析,并从概率的角度对钢管混凝土柱的地震损伤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采用Perform-3D软件,选取18条强震记录,对某钢管混凝土桥墩实例进行了增量动力分析,详细分析了墩柱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反应、弯矩-曲率关系及耗能等特性。研究表明,钢管混凝土柱能够抵抗较强的地震作用,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对比分析了不同累积损伤模型,提出了基于损伤指标的地震累积损伤评估方法,并对钢管混凝土柱进行了易损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设防烈度为7度的钢管混凝土墩柱,在7度E1地震作用下处于基本完好状态,在7度E2地震作用下发生严重破坏和失效的概率为0,在两种超罕遇地震作用下失效的概率较小,满足抗震设防目标。研究结果可为钢管混凝土柱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和震后修复提供参考。通过对7个不同参数模型的分析考察了长细比、径厚比和轴压比对钢管混凝土柱地震反应和累积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参数对钢管混凝土柱抗震性能和累积损伤的影响较为显著,各个参数对钢管混凝土柱的影响规律不同。
其他文献
由于历史和资金的原因,我国大部分20世纪后期修建的桥梁仍在营运使用,但其桥面宽度已无法满足现代交通的通行要求,成为制约我国公路运输事业发展的瓶颈。对这些旧桥如要全部推倒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高墩连续刚构桥在我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西部地区的初步调查表明:在已建成及正在设计规划中的高等级公路中,墩高超过30m的高墩桥梁占桥梁总数的40%以上,而目前
我国对再生混凝土骨料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工程应用的研究已开展了一段时间,但主要集中于水泥混凝土的应用,对于再生混凝土应用于沥青路面的研究较少。随着我国交通建设的发展,考
近年来随着水电能源的深入开发,在高山峡谷、深切河谷地带修建的水电工程正在不断的增加,在深切河谷地段高陡斜坡岩体上修建的岩石高边坡工程也越来越多。由于复杂的地质环境
本论文以北京市某污水处理厂初沉池出水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式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和在此工艺基础上投加载体工艺的试验研究,探讨了两种工艺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脱氮特性
公路尤其是山区公路的行车视距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视距问题主要包括视距计算和评价等内容。我国公路设计规范里对此做了明确的规定,在设计过程中历来被高度重视。但资料
断裂已经成为钢结构行业最为苦恼的问题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构件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目前国内外对钢结构断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梁柱连接节点的改进上,试图通过改进节点的连接方
无腹筋钢筋混凝土梁中,在保持混凝土材性一致、配筋方式相同、配筋率一致和平面内几何尺寸相似的条件下,随着试验梁高度的增加,其平均名义极限剪应力降低的现象称为无腹筋梁
近年来,世界各地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结构破坏和人员伤亡,2008年5月12日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发生了里氏8级地震,制造了空前的灾难。其中大部分建筑破坏或者倒塌,经调查发现,倒塌的结构以
随着近年来大型结构的不断涌现,系统传统集中控制方法中所需要的传感器、控制器和作动器功能的要求也相应提高。系统越大,单个控制器破坏率越大,整个系统更容易导致瘫痪。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