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fyl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近年来,我国的国际贸易形势也出现了新的演变,对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国际贸易融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部分:首先,我国大宗商品交易需求依旧旺盛,而且后续发展势头强劲,然而受世界经济持续动荡的影响,大宗商品的走势出现分化,风险与收益并存,这就要求银行在安排大宗商品贸易融资时需将创新重点放在其风险防控方面,特别是货物价格风险和相关贸易方的信用风险;同时,大宗商品交易领域存在着大量的贸易融资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相关的中小型卫星企业,贸易融资供应链综合化将在保持核心企业与银行密切合作的同时,更大的提升了卫星企业的竞争能力,解决了一大批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其次,企业行业的不同、运作模式的不同,导致了融资需求和融资程度的不同,促使银行要持续完善贸易融资的业务内涵,充分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采用合适的策略,为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另外,人民币的逐渐国际化,直接影响到贸易融资结算币种的选择,不仅为企业在对外贸易上提供了更大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还能极大程度上规避相关汇率风险,为企业节约财务成本,获取更多收益提供了手段。  国际贸易形势演变的同时,商业银行也在积极探索着创新之路,目前,国际贸易融资创新产品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是产品组合化,银行以传统贸易融资产品为基础,根据企业需求自主创新并大量应用组合型产品;二是融资全程化,传统的贸易融资工具侧重于单个企业单笔交易的单个业务环节,而供应链融资通过覆盖企业整个贸易链,解决了银行风险准入要求和客户提供授信担保之间的不对称问题;三是境内外联动,当前贸易融资业务不仅银行利用自身资金展开,还通过向境内外银行联合运作模式转变,获取利差、汇差,在为企业节约财务成本的同时获得额外收益。  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商业银行应该紧跟形势,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充分把握机遇。机会稍纵即逝,产品的活力和空间也随之改变,商业银行只有更新理念,创新思想伴随着整个市场,以客户为中心,全局化思维、整体化思维才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迈向世界的进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其他文献
可转债是一种较为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具有许多嵌入式期权。国内外有很多学者采用不同方法对可转债定价进行研究。主要有 BS法、二叉树法、有限差分法、蒙特卡罗法等。本文采用
基于直流有刷马达无传感器测速方案,提出设计集成开关电容带通滤波器,以获得高精度传递函数,应用于马达电流纹波滤波和计数.电路采用了Fleischer & Laker双二阶结构,给出离散
20世纪70-80年代对世界经济来说是多事之秋。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石油危机、中东战争诸多的重磅历史事件使整个70年代充满动荡,各国不得不承受着通货膨胀高企和经济停滞的痛
伴随着全球工业经济的高速发展,温室气体排放过度,已严重破坏全球环境,因此各国纷纷提出对碳排放密集的产业征收以碳为基量的惩罚性碳税。因此碳关税应运而生,本文就是在此国
本文以某财务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该财务公司目前存贷款利率定价情况,认为该财务公司利率定价水平相对落后,贷款定价模式单一,定价机制差异化程度不高,在利率市场化趋势
资产配置决策对机构投资者资产收益乃至资产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投资决策的重要步骤。为充分利用机构投资者挖掘的私有信息,在进行资产配置过程中,机构投资者需要一个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