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80年代对世界经济来说是多事之秋。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石油危机、中东战争诸多的重磅历史事件使整个70年代充满动荡,各国不得不承受着通货膨胀高企和经济停滞的痛苦。很多国家开始选择放弃凯恩斯经济政策,试图转而寻找一种新的经济思想作为指引,此时新自由主义适时登上各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通过逐步放开的方式渐进实行了利率市场化。 本文在对美日两国利率市场化的研究中使用了历史归纳法和比较分析法,从纵向角度分别对两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和影响进行了有侧重性的梳理:回顾美国利率市场进程,分析了其对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和银行自身经营情况等方面的影响。总体来看,美国利率市场化在其实施或完成的初期对宏观稳健性产生过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这些影响多集中在短期。而就中长期来看,利率市场化对美国宏观经济和银行业的稳健性都发挥了积极的影响;日本所实行的全方位的利率市场化对日本经济的总体影响偏负面,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经济增速和银行业稳健性的下降,在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金融监管的缺失,银行业高管理成本的损耗、过度追求高利润率引发的道德风险,以及银行系统脱离保护体制后的脆弱性也一并反映出来。本文还从横向角度对利率市场化的背景和动因的异同点进行了比较,发现:不同国家进行利率市场化的动因有所差别,美日两国国家实施利率市场化主要体现为对现实的被动“顺应”;通货膨胀是推动实施利率市场化的共同原因和直接原因;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的动因与发展中国家存在显著区别;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崛起并广泛用于指导各国经济改革实践,各国希望通过金融改革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是利率市场化的根本原因;经济全球化由通过跨国企业、金融市场化一体化、国际组织等方式为各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注入持续动力。 通过比较分析美日两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异同点,本文试图预测利率市场化将给中国商业银行带来五个方面的影响:(1)我国的存贷款利率完全放开之后,如果没有实施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存贷款利率上升是大概率事件,可能引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上升;(2)利率市场化将导致我国存款利率上升的幅度将大于贷款利率上升的幅度,从而净息差将收窄,商业银行盈利风险增大;(3)利率市场化将导致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占比下降,贷款占比上升。我国的贷存比将不断攀升,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升高;(4)银行竞争的加剧必然迫使金融机构加速金融创新;(5)我国的银行业将经历一个兼并重组的过程,银行数量将有所减少,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由此,对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提出了策略性建议:(1)转变战略思路应对利率市场化;(2)着力提升利率风险管理能力;(3)加大创新力度,提升中间收入占比;(4)大力发展小微金融,培育业绩增长新蓝海(5)积极走收购兼并与国际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