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主体特征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应用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3547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着资金缺口大、效率低下和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监管难等诸多问题。国家着力寻求一种新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模式。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发展打开了政策空间。经过数年发展,PPP模式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得到了大规模应用。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作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三个主体,同时也是PPP模式的三个主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来看,PPP模式应用到生态文明建设,其实是人在处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中的一种实践活动,实践是主体有目的、有计划的、能动的活动。政府、社会资本和公众由三者的互动机制连结起来构成一个整体,作为这种实践活动的主体。而是否能够有科学的计划,是否能够有效地能动,最终实现生态文明这一目的,恰好需要在这一整体内部三个局部主体间建立起良好的相互作用机制。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在生态文明建设PPP模式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政府的意志主导着PPP模式的整体走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和立场决定着政府是将生态效益放在第一位的,同是为了激励社会资本积极的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其又必须兼顾社会资本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合理收益。社会资本的主体是企业,是人格化的资本。资本追逐利润以实现自身增殖的天性,加上生态资源使用的非排他性,使得企业在使用生态资源时无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并有逃避监管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趋势。因此,资本的本性是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冲突的,必须加以引导。同时,资本在调配和使用资源方面的优势,以及企业在对技术使用上的敏锐嗅觉可以改变传统生态建设模式中的效率低下问题,提高生态物品与生态服务的生产效率。社会公众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大受益者,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评判者,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作为广泛的监督力量而存在。消费水平上的差异以及“邻避困境”,使得不同的社会公众在参与生态监督时存在积极性上的差异。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可以监督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决策方针的贯彻执行程度,能监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因其监督的广泛性,政府及社会资本对抗社会公众监督的成本是巨大的,善加利用,能够将政府与社会资本的行为向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引导。
其他文献
随着大数据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广泛运用,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也使得患者隐私权的保护形势更为严峻。目前我国有关患者隐私权保护的规定散见于各项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文件当中,呈现出抽象性、原则性的特征,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针对性不强,难以对患者隐私权形成充分的保护。同时通过医疗大数据技术对患者隐私进行价值发掘,其所带来的巨大的技术红利亦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因此,在患者隐私权保护的过程中,需要紧密
随着“互联网+”理念和行动的持续推进,网络的潜力被不断地发掘,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的同时,也出现了竞争加剧的现象。市场经营主体为了在商业经济活动中攫取竞争优势,攻占更多的市场份额,越来越频繁地在互联网领域实施新型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即利用计算机技术,在提供网络产品、服务的过程中实施流量劫持、数据爬取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此类行为往往具有传播迅速、隐蔽性强等特点。近年来案件数量整体呈爆发式增长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信贷业务发展迅速,同时信用活动有着更加频繁的特征,信用经济在整体生活机制中有着更加关键的影响,信用权作为民事主体的重要权益,其内涵也愈加丰富。2014年正式颁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对于加速未来的信用体系发展,塑造更为诚信与优良的市场经济体系形成了新的纲领性部署方案,基于行政法的视角指出信用的重要价值,可以说,信用逐渐成为经济社会的通行
网约顺风车是指有出行需求的驾驶员,通过网络平台与路线相近的乘客形成合乘意向,双方共同分摊出行费用的一种新兴出行方式。近些年,新闻媒体不断爆出乘坐顺风车出行遭遇抢劫、强奸、杀害等恶性安全事件,乘客的人身安全存在着隐患。《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网约出租车平台的法律地位和责任,保障乘客与驾驶员的合法权益。但其在附则中,将网约顺风车与网约出租车相区别,定义为“私人合乘小客车”,由各城
纵观近几年的《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我国吸毒人员规模有所下降,治理毒品滥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吸毒人员规模仍然十分庞大,而由吸毒人员引发的刑事案件占同期刑事案件的比例超过10%,如此庞大的吸毒群体对我国社会治安带来严重危害。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涉及犯罪行为的吸毒人员规模进行了相关研究。本文将1987年-2014年香港18个地区每半年内涉及犯罪行为的吸毒人员规模作为实证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描述性分析对其
患者生存机会丧失作为特殊的医疗侵权类型,随着公众权利意识的提高,相关案件的频发,逐步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学者们纷纷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现阶段我国患者生存机会丧失的侵权法保护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司法裁判中认定方式和标准也存在差异,并且已有研究大多是针对比较法上的理论学说,较少有结合我国司法实践的深入研究。因此笔者通过剖析患者生存机会丧失型侵权的理论依据,从中找到其进行保护的必要性和正当性,结合现有法
社会组织作为介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第三部门”,在我国经济社会结构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对其进一步发展的需求也愈加迫切,尤其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社会组织被明确认为是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其促进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功能越来越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未来,社会组织对于进一步弥补市场和政府功能的缺失,缓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带来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对于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必将发挥不
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保障,它对于农民的意义不仅是生存的资源,也是退路和底线。土地权益是农民极其重要的权益。妇女长期以来是中国传统农村地区的弱势群体,随着人们对土地价值认识的不断提高,对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侵害的现象也越发严重。其中,集体经济组织对婚姻状态变动的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的侵害最为常见。侵害现象频发的背后是村民自治与宪法权利、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农村人口流动性等多方面的问题。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近年来,我国地震灾害危机事件频发,关于地震灾害危机治理的研究逐渐进入学者们的视野。尤其汶川地震后,国内掀起了一波灾害危机治理研究的小热潮。但纵观已有的研究文献,鲜有学者从社会管理服务机制的角度来对灾害危机治理进行系统的研究。“社会管理服务机制”是本文的提法,与之相关联的概念有社会治理、社会管理、社会管理机制等。为了能更清楚地表达本论文的研究意图,论文首先对这些概念进行了界定和澄清,并对论文的理论基
在中国社会,“养儿防老”的观念深入人心,家庭养老是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的主要途径。家庭养老是一种典型的非正式照料模式,成年子女是家庭养老服务的主要提供者。虽然现阶段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全国有近30%的人口尚未纳入养老保险计划,并且养老保险提供的经济支持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正常生活需求,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参保率和养老保险提供的保障额度仍然很低。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