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抗震救灾社会管理服务机制的有效性评估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1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地震灾害危机事件频发,关于地震灾害危机治理的研究逐渐进入学者们的视野。尤其汶川地震后,国内掀起了一波灾害危机治理研究的小热潮。但纵观已有的研究文献,鲜有学者从社会管理服务机制的角度来对灾害危机治理进行系统的研究。“社会管理服务机制”是本文的提法,与之相关联的概念有社会治理、社会管理、社会管理机制等。为了能更清楚地表达本论文的研究意图,论文首先对这些概念进行了界定和澄清,并对论文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概要性的介绍。论文的主体部分是雅安抗震救灾社会管理服务机制的构成和雅安抗震救灾社会管理服务机制的有效性评估。论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雅安抗震救灾社会管理服务机制在实践中的运行是比较成功的。最后,论文在总结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对我国如何在灾害危机治理中构建社会管理服务机制以及如何在常态化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构建社会管理服务机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具体而言,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在第二章,笔者对本论文中涉及到的主要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这些理论既是本文立论的依据,也是论文对雅安抗震救灾社会管理服务机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的依据。在第三章,论文对雅安抗震救灾中构建起来的社会管理服务机制进行了介绍和阐述,将其提炼、总结为“两组两中心”的领导、执行组织体系和“党政领导、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机制。“两组两中心”是机制建设的平台,是“多元主体”协同参与赖以实现的载体。其中,“两组”是领导组织,“两中心”是执行组织。在第四章,论文首先参照机制设计理论从机制构建的理论视角对雅安抗震救灾社会管理服务机制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然后从运行效率和效益两个角度对机制运行的实际效果进行了评估。论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从机制构建的理论视角还是从实际运行效果来看,雅安抗震救灾社会管理服务机制都是有效的。雅安抗震救灾社会管理服务机制是在抗震救灾的应急状态下筹建起来,而后在灾后重建的常态化管理过程中加以完善的。雅安实践无论是对于今后我国其他地区的灾害危机治理还是常态化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服务机制的构建,都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因此,论文的第五章在总结雅安抗震救灾社会管理服务机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雅安实践对我国社会管理服务机制构建的启示。论文的主要贡献在于:1.从新的视角对抗震救灾危机治理进行研究从已有的研究文献来看,关于灾害危机的治理,我国学者大多强调要以政府为主导,同时发动社会公众和各种群团组织协同参与。但是,如何通过机制的设计和构建在具体操作中既能确保党政的领导地位,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多方力量的积极性,却鲜有文献进行研究。本文从机制构建的角度来研究雅安抗震救灾治理行为,可以说是研究视角上的一点创新。2.对雅安抗震救灾社会管理服务机制的有效性从机制构建的合理性和实践运行的效率、效益两个方面进行了评估2008年汶川地震后,学者们纷纷对灾害危机治理进行了研究,但主要集中于四个领域,第一,侧重于国外危机治理经验的介绍和中外危机治理机制的比较。第二,侧重于研究地方政府在灾害治理中的作用和职责。第三,侧重于研究非政府组织或其他社会力量及公民参与灾害危机治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第四,侧重于研究灾害治理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协同机制。雅安芦山地震之后,也有学者对雅安抗震救灾治理实践进行了研究,但多侧重于阐述社会组织或公众参与抗震救灾的意义与作用,鲜有文献来研究雅安抗震救灾治理机制在实践运行中的有效性。论文参照机制设计理论,从社会管理服务机制构建中主、客体的确立,介质的构建等方面对雅安抗震救灾治理中的社会管理服务机制加以提炼,将其总结为“两组两中心”的领导、执行组织体系和“党政领导,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机制,并从机制设计理论和现实运行效果两个方面对该机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本论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我国重大灾害危机治理的机制构建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类别股制度是现代公司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其理论基础是“股东异质化”理论。“股东异质化”理论表明股东之间的需求并不趋同,股权内部各项子权利的不同排列组合诞生出不同类型的类别股。我国公司法遵循传统的“股东同质化”理论,采取严格的同股同权原则。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股东同质化”理论已经无法满足公司与股东对股权的差异化需求,公司与投资者为满足自己的投融资需求,只能采取合同形式的方式达成对股权
《反家暴法》出台后,家庭暴力因公权力介入而使家庭暴力的受害人(简称受害人)得以法律救济,但法律关注重点在于为受害人提供保护和惩治家庭暴力的加害人(简称加害人)。实践中加害人的角色往往多元而复杂,作为家暴根源的加害人并没有获得立法、理论和实务的足够的关注。法律中加害人干预矫治的视角缺位更是导致实务进展困难。本文通过对文献阅读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反家暴法》现有规范、司法和实务现状,尝试对我国加害人
随着大数据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广泛运用,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也使得患者隐私权的保护形势更为严峻。目前我国有关患者隐私权保护的规定散见于各项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文件当中,呈现出抽象性、原则性的特征,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针对性不强,难以对患者隐私权形成充分的保护。同时通过医疗大数据技术对患者隐私进行价值发掘,其所带来的巨大的技术红利亦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因此,在患者隐私权保护的过程中,需要紧密
随着“互联网+”理念和行动的持续推进,网络的潜力被不断地发掘,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的同时,也出现了竞争加剧的现象。市场经营主体为了在商业经济活动中攫取竞争优势,攻占更多的市场份额,越来越频繁地在互联网领域实施新型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即利用计算机技术,在提供网络产品、服务的过程中实施流量劫持、数据爬取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此类行为往往具有传播迅速、隐蔽性强等特点。近年来案件数量整体呈爆发式增长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信贷业务发展迅速,同时信用活动有着更加频繁的特征,信用经济在整体生活机制中有着更加关键的影响,信用权作为民事主体的重要权益,其内涵也愈加丰富。2014年正式颁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对于加速未来的信用体系发展,塑造更为诚信与优良的市场经济体系形成了新的纲领性部署方案,基于行政法的视角指出信用的重要价值,可以说,信用逐渐成为经济社会的通行
网约顺风车是指有出行需求的驾驶员,通过网络平台与路线相近的乘客形成合乘意向,双方共同分摊出行费用的一种新兴出行方式。近些年,新闻媒体不断爆出乘坐顺风车出行遭遇抢劫、强奸、杀害等恶性安全事件,乘客的人身安全存在着隐患。《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网约出租车平台的法律地位和责任,保障乘客与驾驶员的合法权益。但其在附则中,将网约顺风车与网约出租车相区别,定义为“私人合乘小客车”,由各城
纵观近几年的《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我国吸毒人员规模有所下降,治理毒品滥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吸毒人员规模仍然十分庞大,而由吸毒人员引发的刑事案件占同期刑事案件的比例超过10%,如此庞大的吸毒群体对我国社会治安带来严重危害。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涉及犯罪行为的吸毒人员规模进行了相关研究。本文将1987年-2014年香港18个地区每半年内涉及犯罪行为的吸毒人员规模作为实证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描述性分析对其
患者生存机会丧失作为特殊的医疗侵权类型,随着公众权利意识的提高,相关案件的频发,逐步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学者们纷纷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现阶段我国患者生存机会丧失的侵权法保护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司法裁判中认定方式和标准也存在差异,并且已有研究大多是针对比较法上的理论学说,较少有结合我国司法实践的深入研究。因此笔者通过剖析患者生存机会丧失型侵权的理论依据,从中找到其进行保护的必要性和正当性,结合现有法
社会组织作为介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第三部门”,在我国经济社会结构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对其进一步发展的需求也愈加迫切,尤其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社会组织被明确认为是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其促进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功能越来越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未来,社会组织对于进一步弥补市场和政府功能的缺失,缓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带来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对于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必将发挥不
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保障,它对于农民的意义不仅是生存的资源,也是退路和底线。土地权益是农民极其重要的权益。妇女长期以来是中国传统农村地区的弱势群体,随着人们对土地价值认识的不断提高,对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侵害的现象也越发严重。其中,集体经济组织对婚姻状态变动的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的侵害最为常见。侵害现象频发的背后是村民自治与宪法权利、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农村人口流动性等多方面的问题。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