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国民政府西迁,重庆不仅成为国内政府的陪都,也成为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伴随着人流大量涌入重庆,大量难童也随之涌入。在这种背景下,难童的组织和救济刻不容缓,难童教育工作也应运而生。以往对于抗战时期教育的研究,往往偏重于高等教育、中等教育,研究也相对比较深入,而对于抗战时期儿童教育尤其是难童教育的研究相对薄弱,许多资料都还沉睡在档案馆里,没有进行系统地整理和分析,没有开展较为深入地研究。从搜寻到的资料看,现成的专著和文章也不多,必须通过阅读各种浩繁的资料后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本研究在广泛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对抗战时期重庆的难童教育进行了比较系统地梳理。本研究试图着重阐述以下方面的内容:难童的来源和类型,意在获取难童的基本信息,作为开展研究的基础,增强研究的针对性;难童教育的发展阶段,勾勒出难童教育发展的基本脉络,而对于难童教育发展阶段的划分在前人的研究中尚未涉及,既有研究的困难但又非常必要;难童教育的主要内容,主要涉及文化教育、思想教育、童军训练、职业技能教育、参与社会活动等方面,这是研究的重点;难童教育的特点,意在对难童教育作进一步的探讨,这是研究的拓展和深化;难童教育的意义与成效,即开展难童教育的必要性和开展之后产生的实际效果和影响;难童教育的历史启示。总之,要通过对抗战时期重庆难童教育的研究,要勾勒出重庆难童教育的发展阶段和脉络,深入探讨重庆难童教育开展的情况,阐述难童教育的意义,为今天的儿童教育提供历史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