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调查了解医护人员对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术前急性疼痛管理现状,通过现状分析了解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前急性疼痛管理对应激反应的影响,为解决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前急性疼痛管理问题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19年7月就诊于海南医学院附属海南医院、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急诊科242例创伤性骨折患者,通过自行设计的《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前疼痛管理管理调查问卷》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了解医护人员对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术前急性疼痛管理现状,通过现状分析了解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前急性疼痛管理对应激反应的影响,为解决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前急性疼痛管理问题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19年7月就诊于海南医学院附属海南医院、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急诊科242例创伤性骨折患者,通过自行设计的《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前疼痛管理管理调查问卷》了解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前急性疼痛管理现状;分别于患者入急诊科时及术前1h时应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估患者的疼痛严重程度;使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焦虑状态评估;记录患者心率、血压(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并采集患者静脉血检测血管紧张素Ⅱ、胰高血糖素水平分析创伤性骨折患者疼痛管理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所有收集数据均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患者疼痛管理现状本研究共纳入242例患者,42.98%的患者使用非药物镇痛,20.25%的患者行药物镇痛,32.23%的患者未采取任何镇痛措施。术前疼痛管理服务现状发现仅12.40%患者的被告知疼痛管理的重要性,33.88%的患者接受过疼痛教育,62.81%的患者不了解疼痛相关知识。入急诊科时患者的平均疼痛评分为(8.57?1.21)分,术前1h的平均疼痛评分为(9.05?0.95)分;入科时与术前1h疼痛程度分布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29)0.05)疼痛对情绪、步行能力、人际关系、睡眠等多方面的影响得分分别是(7.53?0.68)分、(7.21?0.53)分、(8.04?0.33)分、(8.10?0.48)分,疼痛对患者情绪、睡眠等均有严重影响;患者对术前疼痛管理的满意度调查显示,处于满意以上的患者占比较少(23.96%),仍有52.48%的患者对术前疼痛管理持不满意的态度。104例采取非药物镇痛措施及78例未采取任何镇痛措施的患者术前疼痛评分无统计学意义((49)(29)0.05),采取药物镇痛及同时采取非药物镇痛及药物镇痛的患者术前1h疼痛评分较入急诊科时疼痛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7)0.05);性别、年龄、职业情况、有无创伤史、术前是否接受疼痛健康教育、采取镇痛措施疼痛未缓解后是否更换其他镇痛措施、术前是否了解疼痛相关知识在术前平均疼痛评分上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27)0.05)。2.疼痛管理对应激反应的影响使用药物镇痛及同时使用非药物及药物镇痛的患者术前1小时的血管紧张素Ⅱ和胰高血糖素水平血压(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相较于入急诊科时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7)0.05)。疼痛评分越高,患者的HAMA评分、血管紧张素Ⅱ、胰高血糖素、血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水平也随之越高,各项指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49)(27)0.05)。【结论】1.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前普遍处于中重度疼痛水平,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睡眠、情绪。2.目前临床医护人员对创伤性骨折患者采取的疼痛管理措施单一,患者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较低。3.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前疼痛管理不佳会导致机体产生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变等应激反应,通过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有效的疼痛管理,能有效减轻疼痛刺激,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胰高血糖素水平,降低创伤性骨折患者的应激反应程度。4.加强临床医护人员对疼痛管理的重视程度,正确使用药物镇痛和非药物镇痛进行疼痛管理,同时加强创伤性骨折患者的心理干预及术前疼痛健康教育。
其他文献
目的:从生物细胞及分子层面进行实验以验证Rho激酶(Rho-Associated Coiled-Coil Containing Protein Kinase,ROCK2)与冠心病猝死(Sudden Coronary Death,SCD)的关联性,为冠心病猝死的预测指标提供新参考。方法:通过脂质体转染,使小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Coronary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目的】探讨自我表露干预对车祸伤患者创伤后成长、心理弹性、应对方式的影响效果;提出可行的护理干预措施,促进车祸伤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形成,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最终促进车祸伤患者的恢复和身心健康。【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8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创伤外科住院治疗的60例车祸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急诊创伤外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基于常规护理给予
【目的】1.探讨4℃椰子水口腔喷雾、4℃饮用水口腔喷雾、无口腔喷雾运用于结直肠肿瘤术后患者,观察其术后口腔功能和胃肠功能的康复效果的差异;2.求证椰子水的医用价值,为椰子水医疗用途的开发提供实证支持;为中国特色热带护理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法,选取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2019年2月至2019年9月的结直肠肿瘤需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干预1组和干预2组,
[目的]本研究通过理解职业女性返岗后坚持母乳喂养的体验和经历,从中识别返岗后坚持母乳喂养的职业女性抗逆力特质内涵及其风险性和保护性因素,构建返岗女性坚持母乳喂养抗逆力特质的概念模型,旨在激发更多的职业女性返岗后形成坚持母乳喂养的抗逆力潜质,也为促进母乳喂养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内涵和思路。[方法]以现象学为方法论,通过方便选样、目的性选样和“滚雪球”选样的方法在海南省范围内寻找13名职业女性作为研究对
目的:1.编制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疾病感知及行为问卷,检测问卷信效度水平;2.了解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疾病感知及行为水平现况与影响因素,为临床医务人员制定健康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方法:1.问卷编制:采用文献回顾法以及专家访谈法初步形成问卷条目池;经过三轮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及小范围测试后形成调查问卷预试版;选取符合纳排标准的170名患者进行预调查,对收集的数据进行项目分析
【目的】制定较为严谨、科学的分娩计划书内容模板;以分娩计划书内容模板为基础、以冰山理论为指导深入剖析与挖掘孕妇需求,与孕妇建立伙伴关系制定并实施符合孕妇个人需求的分娩计划书;探讨基于伙伴关系的分娩计划书对分娩结局、产妇焦虑及分娩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方法】1.分娩计划书内容模板的研制在查阅指南、文献回顾、小组讨论等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适用于本研究的分娩计划书内容模板,包括8项一级指标、31项二级指标、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授权理论的自我管理健康教育方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行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进而为临床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自我管理教育方案。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选取在海口市某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0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住院病区的不同,将神经内科一病区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5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神经内科二病区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的52例患者作为干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为期6个月的透析中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类实验研究,选取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治疗的64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透析时间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日常运动指导,干预组实施为期6个月的透析中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干预。两组患者均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和6个月后收集患者的Hb、Alb、Kt/
目的:编制一套适用于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衰弱的评估量表,并对该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为COPD患者衰弱的情况提供专门的评估工具。方法:本研究综合采用文献分析法、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和横断面调查法。1.文献分析法:以Gobbens等人研发的“衰弱整合模式”作为理论框架,以COPD患者衰弱的操作性定义为基础,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借鉴相关的衰弱评估工具,结合COPD疾病特征,提取衰弱相关条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的脐带结扎部位及残端保留长度对脐部并发症、脐带残端脱落时间的影响,探究适宜的脐带结扎部位及残端保留长度。此外,对影响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相关因素对脐带残端脱落的影响。为新生儿脐带护理及操作提供建议及参考依据,丰富新生儿脐带的相关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19年12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分娩的符合条件的51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