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氧化亚铜米线的无酶型传感器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oxi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有关纳米材料的研究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合成和基本的性质探索,而是根据其各自特点投入各种实际应用。采用纳米材料和生物活性物质搭建的生物传感器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含酶生物传感器利用生物活性物质的亲和性,如酶—底物、激素—受体、抗原—抗体等的分子识别功能来检测待测物,由于其较高的选择性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这些基于酶等生物活性物质设计的生物传感器仍存在一定的缺限,生物活性物质是酶生物传感器的核心部分,它们的稳定性会受到温度及PH值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大大限制了含酶纳米生物传感器的应用范围。目前,无酶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和应用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在本论文中,采用二次阳极氧化法制得多孔AAO模板,通过在AAO模板中恒电流电化学沉积合成颗粒状氧化亚铜纳米线,利用滴涂法设计了氧化亚铜纳米线和Nafion复合膜修饰金电极的无酶型传感器。应用循环伏安法和安培计时电流法对无酶型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检测。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Cu2O纳米线的制备   (1)将高纯铝片经清洗、退火预处理,通过两次阳极氧化过程,在草酸电解液体系中制备高度有序的多孔氧化铝模板,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深入观察AAO膜的微细结构。   (2)在制备的多孔AAO模板的基础上,通过直流电沉积的方法合成氧化亚铜纳米线,采用XRD、SEM、HRTEM、SAED等手段对其物相、形貌、组成和晶体结构进行表征,初步分析颗粒状氧化亚铜纳米线的合成机理。   2.基于Cu2O的无酶过氧化氢传感器   构建了两种无酶型H2O2传感器——氧化亚铜阵列传感器和纳米线传感器。对两种无酶型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检测。循环伏安法和安培计时电流法检测结果显示,氧化亚铜纳米线阵列传感器具有更宽的线性范围,分散纳米线传感器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检测极限。   3.基于Cu2O纳米线的无酶抗坏血酸传感器   采用滴涂法,将合成的颗粒状氧化亚铜纳米线修饰到金电极表面,构建了基于颗粒状氧化亚铜纳米线的无酶型抗坏血酸传感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在碱性支持电解液中对抗坏血酸传感器的性能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和选择性,并对抗坏血酸在修饰电极表面的反应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其他文献
We identified a leafy head mutant pla1-5(plastochron 1-5)from the progeny of japonica rice cultivar Taipei 309 treated with60Co-γray irradiation.The pla1-5 mut
癌症一直是人类致力攻克的难题,在治疗过程中放疗是经常被用到的手段。放疗使用的放射物媒介主要是高能X射线。随着技术的发展,强子(主要是质子和碳离子)也逐渐被用到放疗中。强子相对X射线的优势在于强子的大部分能量损失发生在射程的末端(布拉格峰),因此强子尤其适用于深部肿瘤和接近重要器官的肿瘤。目前,全球大约有70个质子和碳离子治疗中心正在运转。在强子治癌中,为了确保处方剂量能够精确的投递到肿瘤区域,必须
近年来,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逐渐加深,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不受地域限制的清洁能源,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然而,受限于太阳能电池
我国古代社会谣谚承担着记录古代社会发展轨迹、彰显人们生活习俗、传播历史文化的重大作用。舆论是伴随着人类历史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语言传播形式,与谣谚具有密切的关系。本
量子计算、量子通讯和量子密码术作为量子信息的三个主要研究领域,由于其诱人的应用前景,已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课题,其中量子通讯由于其独特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但
氟基、氯基等电负性等离子体广泛运用于刻蚀加工领域,但是电负性等离子体电子密度的测量用传统方法比较繁杂。本文主要研究了利用微波共振探针对电负性容性耦合等离子体电子密
L(l)0相的FePt合金具有单轴磁晶各向异性能高、饱和磁化强度大和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等优点,可以用来制作下一代超高密度磁存储介质。然而这需要写磁头能够提供足够大的反转磁
[Objective]The study aimed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light and temperature factors on biomass accumulation of winter wheat at each growth stage and changes in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打破了原有的媒体格局,媒体竞争更趋白热化,传统媒体遭受着冲击,便捷的移动终端让人们随时随地随身浏览各种信息。面对竞争和挑战,县域媒体怎样才能锁住更
环境污染和能源枯竭是当今社会正面临的两大难题,开发新型清洁能源,例如风能、潮汐能、地热能以替代化石燃料是最重要的解决策略之一。然而新型能源的有效利用需要提升配套储能设备及系统的效率。二次锂离子电池作为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电化学储能器件具有工作电压较高、能量密度高、使用寿命长以及自放电效应小等优点而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然而,目前商业化最为广泛的LiCoO2/C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约为150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