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逐渐加深,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不受地域限制的清洁能源,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然而,受限于太阳能电池的生产成本较高、效率较低,未能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对于提高太阳能电池光吸收和利用效率而言,采用纳米材料特别是纳米线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其不仅具有比表面积大、晶体质量好等优点,而且阵列结构还可以减少光反射、增加光耦合。目前,ZnO基半导体纳米材料由于原料丰富、生长技术相对成熟而受到广泛关注。最近研究表明,利用ZnO和ZnSe等材料形成的Ⅱ型异质结构可实现电子-空穴对的有效分离,在光伏器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然而,ZnO和ZnSe均为宽带隙半导体材料,不利于太阳光有效吸收。为此,如何调控纳米结构材料,降低材料有效带隙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 为此,本文优化了垂直排列ZnO纳米线阵列的制备参数及工艺,并详细研究了应力及相结构与材料有效带隙间的内在联系,提出利用应变调控异质界面量子能级间的跃迁方式,以将材料的有效带隙拓展至红外波段的方法,取得了以下几方面成果: (1)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通过生长温度、氧流量及Zn蒸汽压等参数优化,制备出垂直ZnO纳米线阵列。SEM、XRD表征结果显示,制备的ZnO纳米线为六方纤锌矿结构,沿(001)方向生长,取向一致性好。紫外-可见透射光谱和光致发光谱研究结果表明,ZnO纳米线具有较好的晶体质量。 (2)进一步制备了不同壳层厚度的Ⅱ型ZnO/ZnSe同轴纳米线阵列。SEM、XRD、TEM等研究结果显示,同轴纳米线ZnO芯层表面会优先共格生长一层纤锌矿结构ZnSe材料,且通过控制内芯层的直径和外壳层厚度,可调控其晶格常数。当芯层较粗、壳层较薄时,共格生长层晶格常数与ZnO接近;当芯层较细、壳层较厚时,共格生长层晶格常数与ZnSe接近。紫外-可见透射光谱结果显示,随着壳层厚度的增加,共格生长层晶格常数变大,同轴纳米线的有效带隙变小,在红外波段的吸收范围增宽,强度增强,更适合于太阳能电池的应用。 (3)利用上述制备的Ⅱ型ZnO/ZnSe异质结同轴纳米线,制作出宽带隙基半导体纳米线太阳能电池。外量子效率测试结果显示,太阳能电池在红外波段就开始有光伏响应,其中,具有20nm厚ZnSe的太阳能电池的响应阈值为1300nm(0.95eV),在392nm(3.16eV)处获得最大外量子效率达82%,而50nm厚ZnSe的太阳能电池的响应阈值更低,延伸到1350nm(0.92eV),在410nm~430nm(2.88~3.02eV)范围内获得最大外量子效率为75%,光电转换效率达1.19%。这些结果说明我们制备的ZnO/ZnSe同轴纳米线具有高的界面质量和Ⅱ型界面跃迁吸收效率,且其有效带隙可通过应变和相结构调控,实现近全光谱吸收,有望成为新型高效的太阳能电池功能结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