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孔淀粉制造技术及其性质的研究

来源 :西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21次 | 上传用户:a15813225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研究项目来自于重庆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410697)。 本文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分别采用酸水解和酶水解2种处理方法,研究制造微孔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和技术参数,同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淀粉经处理形成微孔后颗粒的表观特征和理化性质,并初步探讨了微孔淀粉作为吸附剂吸附水溶性功能性物质和脂溶性功能性物质的性能。研究结果如下: (1)影响酸水解制备微孔淀粉的主次因素为,盐酸浓度的影响>反应时间的影响>反应温度的影响,同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酸处理后淀粉颗粒形态,得到酸处理制备微孔淀粉的最佳反应条件:盐酸浓度6%,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18h。 (2)试验分别进行了葡萄糖淀粉酶、α-淀粉酶、普鲁蓝酶处理制备微孔淀粉的工艺和参数的研究,获得了最佳的技术参数,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酶用量、pH值等。并且在单酶处理制备微孔淀粉工艺条件的对比研究中发现,单酶作用的效果为葡萄糖淀粉酶>α-淀粉酶>普鲁蓝酶。 (3)选用葡萄糖淀粉酶、α-淀粉酶、普鲁蓝酶以不同酶组合作用生淀粉颗粒,结果表明:以一定配比组合的复合酶作用生淀粉粒后的水解效果均较单酶处理效果好,其中酶组合后作用的效果为葡萄糖淀粉酶与α-淀粉酶组合>葡萄糖淀粉酶与普鲁蓝酶组合>α-淀粉酶与普鲁蓝酶组合。实验确定复合酶处理制备微孔淀粉的最佳酶组合为葡萄糖淀粉酶与α-淀粉酶,酶配比为1.0~3.0。 (4)对比原淀粉,微孔淀粉的粘度热稳定性下降,沉降体积减小,透明度增加,淀粉糊的持水性下降,溶胀体积增加,其吸水率、吸油率明显高于原淀粉。 (5)在对功能性物质(水溶性物质维生素C、脂溶性物质亚甲基蓝)的吸附研究中发现,微孔淀粉与原淀粉相比对功能性物质的吸附量增加,但较β-环糊精对脂溶性物质的吸附量减少。微孔淀粉的吸附能力与功能性物质的最初浓度呈直线关系,即浓度越大,吸附能力增大,但与吸附效率则呈相反关系。并且,微孔淀粉吸附功能性物质后,可有效降低其氧化、光解等损失。 本文研究方法规范可靠,所得结论完全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微孔淀粉的生产制造中。 (全文包含图10个、表20个、参考文献75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替米沙坦20~40mg(轻度高
<正> 一、学习风格概述 因材施教是古今中外都倡导的教学原则。这里所谓“材”,指的是学习者的个别差异,在现代教育和心理学研究中,通常用能倾(Aptitude)予以表示,并分为三大
教育的改革必然要求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性、灵活性和自由度,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安排个人计划和发展方向,网络教学是现代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开放性和互动性是传统教学无法相
长久以来,我国对于指导性案例的研究多集中于刑事司法、民事审判以及法理学科的领域,而在行政法领域却相对较少。2010年11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的出台
为探明粳稻稻米蛋白质与蒸煮食味品质的关系,本试验在田间条件下设计了高氮、低氮2个氮素营养水平,选用了水陆稻1号、东农415、东农416、富士光、东农V7、东农V10、藤系180等7
本论文针对发酵干香肠的产品工艺和包装技术,展开了两个方面内容的研究: 1、选择适合于中国消费者口味的低酸发酵干香肠产品的生产工艺,试制一种发酵干香肠产品,并跟踪检测了
目的:探讨行为转变理论的整体护理干预在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78例,依据建档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两组均
本文通过溶胶—凝胶法(Sol-Gel)可以使木材与二氧化硅等无机物在分子水平上的复合,复合后能够综合木材与二氧化硅或其它无机物的性能,提高木材的尺寸稳定性、阻燃性等性能。
目的分析2009-2017年北京市海淀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病例信息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对2009-2017年
云南花卉产业面临着升级与转型,如何在鲜切花发展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个性化、精细化和差异化发展,促成"南国花都"的品牌化培育、国际化竞争和高原生态文化建设,考验着云南人的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