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在逐渐提升,文化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功能。大学校园文化不仅对大学生有持久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社会、对国家的文化发展意义重大。大学校园文化既是社会文化的子系统,也自成一个独特的文化系统。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人在长期的知识传播、文化传承与文明创新的历史积淀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气质、价值信念、行为方式、制度体系、知识符号和建筑风格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对大学校园文化进行研究,必须坚持整体性、开放性和自主性的基本原则。大学校园文化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组成。其中,精神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灵魂,制度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保障,行为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动力,物质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基础。大学校园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扬弃”、对西方文化优秀成果的借鉴和吸纳以及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共同孕育了大学校园文化的生成。而其发展演变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变迁和社会性质的影响。本文从三个历史阶段,即近代至建国前、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来分析我国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明确了大学校园文化的优化目标,即:文化传承和文明创新的统一;教师传道与学生参与的统一;联合发展与相互参透的统一;适应社会与文化发展的统一。大学校园文化是一个文化系统,因此,大学校园文化的优化过程是大学校园文化这一系统的优化过程。自组织支配原理告诉我们,系统要实现结构的有序化,必须要有起支配的力量去引领和规范其它力量,系统才能形成有序结构,才能实现系统的整体优化。因此,要实现大学校园文化系统的优化,首先必须提高大学校园文化的引领力;其次,要增强大学校园文化的吸纳力;再次,要形成大学校园文化的整合力;第四,要提升大学校园文化的竞争力;第五,要增进大学校园文化的吸引力。这五种力量相互协同、相互作用,实现系统的整体优化大于部分优化之和的效果,形成系统整体优化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