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观察穴位贴敷(Acupoint Sticking Therapy,AST)治疗哮喘(Bronchial asthma,BA)气道炎症的临床疗效以及分析BA患者外周血中Ⅱ型固有淋巴细胞(Type Ⅱ innate lymphoid cells,ILC2s)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2.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以及网络药理学分析AST药物成分和预测作用靶点,以及动物实验验证,探讨AST治疗BA的作用机制。方法:1.本研究共纳入70例来源于2020-2021年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特色疗法中心和呼吸科就诊且确诊为BA的患者,将患者分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组(简称信必可组)35例和信必可+AST组35例,信必可组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粉雾剂治疗,信必可+AST组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粉雾剂治疗基础上加用AST治疗,总疗程6周,治疗结束时,信必可组脱落1例,信必可+AST组脱落病例2例。(1)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比较信必可组34例和信必可+AST组33例BA患者肺功能相关指标以及哮喘控制测试表(Asthma Control Test,ACT)情况以评价AST治疗BA的临床疗效;(2)按照患者意愿将2021年BA患者分为信必可组14例和信必可+AST组14例,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ILC2s%水平,①分析治疗前BA患者外周血ILC2s%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②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绝对值、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肺功能相关指标、BA控制水平、BA控制问卷评分(Asthma Control Questionnaire-7,ACQ-7)以及外周血 ILC2s%的水平;2.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 rmacology Data 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检索 AST 药物组方中最关键的五味药: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和生姜,选取其化学成分,完成自建库,采用HPLC鉴定AST核心组成药物中的化学成分作为质量控制,运用UPLC-Q-TOF-MS检测AST药物中的化学成分,并在自建库中进行分析;利用TCMSP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对得到的AST药物化学成分进行作用靶点的筛选;在GeneCards中收集BA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气道重塑的靶点;将药物作用靶点与BA机制靶点交集得到核心靶点,运用STRING和DAVID将核心靶点进行PPI、GO以及KEGG信号通路分析,Cytoscape3.7.2软件绘制“中药—化学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并进行可视化分析,综上以推测AST治疗BA可能的作用机制和信号通路;3.建立屋尘螨(House dust mite,HDM)诱导的BA小鼠模型,采用肺组织病理、肺功能检测、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和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等方法验证AST治疗BA的作用机制和信号通路。结果:1.(1)对比信必可组34例和信必可+AST组33例的临床疗效发现:①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进行组内对比,1)信必可组BA患者ACT评分改善(P<0.05),但在肺功能的几个检测指标方面没有明显改善(P>0.05);2)信必可+AST组BA患者BA患者ACT评分明显改善(P<0.001),同时在FEV1%(P<0.05)和MMEF75/25(P<0.05)两个肺功能检测指标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改善;②在治疗结束时进行两组间对比,发现AST能在信必可治疗基础上改善BA患者肺功能中FVC%指标(P<0.05),以及改善ACT评分(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对比信必可组14例和信必可+AST组14例相关资料发现:①外周血ILC2s%与外周血EOS绝对值(r=-0.706,P<0.0 01)和FeNO(r=-0.971,P<0.001)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性;②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进行组内对比,发现1)信必可组的BA患者FeNO水平下降(P<0.05),ACQ-7评分改善(P<0.01)以及外周血中ILC2s%(P<0.01)水平都呈下降趋势,但在BA控制水平和肺功能方面没有明显改善(P>0.05);2)信必可+AST组的BA患者控制水平提高(P<0.05)、FeNO水平(P<0.05)下降,ACQ-7评分改善(P<0.05)以及外周血中ILC2s%(P<0.01)水平都呈下降趋势;③对比治疗结束时两组间,信必可+AST组在BA控制水平方面优于信必可组(P<0.05),但在其他临床指标和外周血ILC2s%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HPLC分析得到:延胡索乙素、芥子碱硫氰酸盐、细辛脂素、6-姜酚以及大戟二烯醇可作为AST药物质量控制的主要化学成分;UPLC-Q-TOF-MS结合自建库分析得到AST药物组成中的41个化学成分,药物与BA机制的作用靶点筛选得到162个潜在靶点,根据Degree值选择前53个为关键靶点。“中药—化学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分析得到清风藤碱、芥子酸、二氢辣椒素、6-姜酚等关键化学成分以及SRC、PIK3CA等关键靶点;KEGG分析发现AST治疗BA的信号通路可能主要围绕PI3K-AKT、ErbB、Sphingolipid等;3.(1)肺功能方面:对比正常组小鼠,模型组小鼠的Penh水平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AST组小鼠的Penh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模型组小鼠,AST组小鼠的Penh水平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2)相关蛋白表达方面:对比正常组小鼠,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p-AKT和PI3K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TEN蛋白表达显著下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KT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模型组,AST组小鼠肺组织中p-AKT和PI3K蛋白表达显著下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KT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3)ILC2s方面:对比正常组,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ILC2s水平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比模型组,AST组小鼠肺组织中ILC2s水平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1)BA患者外周血ILC2s%水平与FeNO、外周血EOS绝对值存在正相关性,提示其ILC2s与BA气道炎症之间存在密切关系;(2)AST联合信必可治疗和单纯信必可治疗都能有效改善BA患者FeNO、外周血ILC2s%以及ACQ-7评分;(3)AST联合信必可治疗在改善肺功能、提高ACT评分以及BA控制水平方面优于单纯信必可治疗;2.HPLC分析得到延胡索乙素、芥子碱硫氰酸盐、细辛脂素、6-姜酚以及大戟二烯醇可作为AST药物质量控制的主要化学成分;3.UPLC-Q-TOF-MS结合网络药理学发现清风藤碱、芥子酸、二氢辣椒素、6-姜酚等可能是AST治疗BA的药物关键化学成分,且主要来源于白芥子、甘遂和生姜;SRC、PIK3CA等可能是AST治疗BA的关键靶点;AST治疗BA的信号通路与PI3K-AKT的相关性最大;4.动物实验验证得到AST治疗BA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ILC2s的分化产生,从而减轻气道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