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体育的基本特征及发展路径研究

来源 :广州体育大学 广州体育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体育是我国群众体育发展中的重点,也是发展中的难点。我国政府长期重视农村体育工作,相继采取了“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等措施推动了农村体育工作的开展,农村体育在发展历程已出现了两次“繁荣期”。然而,多年来“城乡分治、一国两策”所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制度制约着城乡经济社会事业统筹、协调发展,农村居民在就业、收入、医疗、教育、文化、社会保障、体育等方面仍然与城市居民有着较大的差距,农民难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体育服务的机会。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举措的实施,国家体育总局自2006年开始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以“行政村”为对象,以村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为重点,把场地建到农民身边,农村体育将迎来重要的发展契机。从战略角度看,国家以“行政村”为重点发展农村体育的意图已经比较明显,然而我国理论界对农村体育的相关研究还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对农村体育的基本特征缺乏系统的、整体性的研究,对农村体育发展路径问题的研究上还较为薄弱,尤其在工作重点取向上还存在一定的分歧。这些问题不解决,必将影响我国农村体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据此,本文运用文献、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农村体育基本特征、发展路径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农村体育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在制度建设、管理体制、资金投入、场地设施、体育人口、体育意识、体育消费、老年体育工作方面与城市有着较大差距;广大农民享受基本体育服务的保障水平还比较低。农村体育具有这些特征的原因,从体育外部成因来看,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是造成农村体育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从体育内部成因来看,群众体育发展战略重点的城市偏向,直接导致了城乡体育不协调、非均衡发展,是造成农村体育发展滞后的直接原因。(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体育发展路径是从“县城”到“乡镇”再到“行政村”铺开的。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体育将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为契机,以行政村为重点,加大场地设施建设力度,将行政村作为我国农村体育发展工作重点,能切实落实全民健身工作的“三边工程”乃至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要求。
其他文献
核心力量能稳定人体核心部位、控制重心运动、传递上下肢力量,减少运动损伤。传统的力量训练偏重于大肌群的训练,而核心力量训练则在重视小肌群训练的同时,强调神经对肌肉的支配
研究通过综合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运动素质特征和评价指标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经专家赋值最终确立的二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专家咨询与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螳螂拳为研究对象,以山东省烟台、青岛两地螳螂拳的发展现状为研究背景。从文化的层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中学生体育教学满意度进行研究。调查问卷由瑞典、北京市、聊城市的研究者制定。本人将调查问卷施测于两国随机抽取的初二年级学生。本
研究目的:全球经济动荡,香港特区首当其冲,通货膨胀剧烈、房价标升、工时过长等。以至每位香港在职人仕都身心严重透支,压力超标,情绪极度不稳。为免香港市民的情况持续恶化,是故
研究目的:分析北京女子曲棍球队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特征、损伤易患部位、导致损伤发生的原因,以便进行长期、连续的医务监督和体能康复训练对策,制定体能康复训练计划。研究对象
广东省是国家首批试办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省份之一,并且拥有100多所高校,体育氛围浓厚。我国排球运动起源于广东,而广东的台山素有“排球之乡”的美称。但从全国性高校排球比赛
青少年是社会重要的人才,也是未来的生力军。他们在青少年时期储备好力量,日后便可以为社会作出贡献,推动社会繁荣。然而,要顺利投身社会,殊不简单。关键在于他们能否拥有稳定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