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骨盆切除后利用自体同侧上段股骨重建半骨盆、再造髋臼的解剖学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200610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尽管辅助治疗手段、影像诊断学技术与外科手术已取得广足进步,骨盆恶性肿瘤仍是骨肿瘤医师面临最艰巨的挑战,当肿瘤累及髋臼时则治疗效果更差。不断发展的各式肿瘤假体设计与制造技术给该领域带来了福音,以马鞍假体和半骨盆假体为例,其不仅使得患侧下肢得以保存,而且使之获得了一定的功能,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假体技术与生俱来的弱点使得其发生远期的松动、断裂不可避免;而与假体使用并存的合并症如感染、神经损伤甚至肿瘤不敢完整切除给这一技术蒙上了阴影。上世纪80年代,Puget提出利用自体同侧上段股骨重建半侧骨盆并再造髋臼的理念,这种生物学重建方式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目的:研究半骨盆切除术后利用自体同侧上段股骨重建半骨瓮、再造髋臼的解剖学参数特征,包括骨盆与上段股骨的轮廓测量、大转子周围血供特点、骨量测定与比较等。并通过模拟手术分析入路中的解剖学影响因素。期望为临床应用自体同侧上段股骨重建半骨盆、再造髋臼提供一定理论支持和参考。   方法:通过多种方法从解剖学角度分析利用自体同侧上段股骨重建半骨盆、再造髋臼的相关特征。模拟外科重建手术分析入路中的解剖学影响因素。   (1)骨盆与上段股骨位点距离测量:通过对12具骨盆标本进行测量,包括1.骶髂关节至耻骨联合距离d1;2.骶髂关节至髋臼旋转中心距离d2;3.耻骨联合至髋臼旋转中心距离d3;4.股骨颈长度d4。骶髂关节测量点为其关节面前缘中点,耻骨联合测量点为其上缘中点,髋臼旋转中心采取影像学同心圆法定位的方法。上述所测量结果,耻骨联合至髋臼旋转中心距离d3与股骨颈长度d4比较,以判断d4是否可完全重建d3长度;骶髂关节与髋臼旋转中心的距离d2用以判断自体同侧上段股骨的截骨长度。   (2)股骨转子间血供观察:获得2具新鲜尸体标本,其死亡原因均为肿瘤性疾病。解剖出新鲜尸体的股动脉,使用氨水作血管冲洗后,红色乳胶悬液于指压下灌注股动脉,之后每隔2-3天进行再次灌注,一周后待塑胶成形,观察转子间血供情况。取甲醛灌注标本2具,沿髂肌至耻骨联合去除前腹壁肌肉,解剖髂总动脉及其周围分支、尤其注意发至转子区的分支。去除盆腔内髂肌、腰大肌、梨状肌等,沿髋关节外侧切口逐层深入直至暴露转子区与髋关节。仔细解剖出髂内动脉在髋关节周围的分支,股动脉及股深动脉发出的旋股内侧动脉和旋股外侧动脉等。观察上述动脉在转子区周缘的走形与分布,了解动脉间血管吻合情况。   (3)股骨大转子截面观察与测量:回顾性观察并测量70例髋关节CT平扫与三维重建(3D)的影像学资料,对3D图形进行再切割,大转子基底部截面面积设定为平行于股骨颈轴线,观察截面形态学特征,测量该截面的直径。以判断股骨转子间区可容纳髋臼直径的值,判断可否利用常规人工全髋关节假体进行髋臼重建术。   (4)正常髋臼与股骨大转子间骨量差异测定与比较:通过LUNARTM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DXA)测量正常人体髋臼顶与股骨转子间区的骨密度值(bonemineral density, BMD),并进行对比分析以便进一步为生物力学测试奠定实验基础。共对8例志愿者的髋臼顶与股骨转子间区进行了测定。   (5)模拟重建手术:选择2具骨盆标本,按照前述解剖学测量结果,进行术前计划制定,制造半骨盆切除模型并进行同侧上段股骨截骨,利用上段股骨重建半骨盆。股骨远端与骶髂关节之间使用骶髂螺钉固定,股骨头颈与耻骨支之间使用骨盆重建钢板固定。在大转子截骨斜面,即股骨转子间区的松质骨内,使用磨钻打磨出髋臼,再依据标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流程进行髋关节置换,组配股骨近端假体。模拟重建术后进行影像学评定。   (6)统计学处理:所有的数值资料录入SPSS13.0统计学软件,一般资料描述为均数±标准差,组间数值资料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   结果:   (1)骨盆与上段股骨位点距离测量与大转子血供观察:骶髂关节前缘中点至耻骨联合距离(d1)为14.29±0.72cm;骶髂关节关节前缘中点至髋臼旋转中心距离(d2)为10.93±0.60cm;耻骨联合至髋臼旋转中心距离(d3)为7.07±0.26cm;股骨颈长度(d4)为4.83±0.37cm。耻骨联合至髋臼旋转中心距离(d3)与股骨颈长度(d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股深动脉自腹股沟韧带下方约4.0cm发于股动脉,股深动脉自股动脉发出后约0.8cm即于相对面发出旋股内侧动脉和旋股外侧动脉。观察塑胶灌注标本,见旋股内外侧动脉在转子间区分出各级分支,相互之间有较多血管吻合并形成网状血管结构。   (2)股骨大转子截面与测量:股骨大转子截面为近似圆形,在后内侧梨状窝位置圆形面积有少量缺损。测量其横径平均为44.2±5.75mm,故可用常规大小的人工全髋关节进行重建。股骨转子间区主要为松质骨结构,适合打磨与放置髋臼杯。   (3)正常髋臼与股骨大转子之间骨量测量与分析:对8侧髋臼顶与股骨转子间区进行BMD测定,髋臼顶平均BMD为1.224±0.183g/cm3,股骨转子间区平均BMD为0.866±0.132g/cm3,配对t检验得P=0.000,统计学分析显示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4)利用自体同侧上段股骨重建半骨盆、再造髋关节模拟重建:依据Puget所描述的手术入路,成功地利用了自体同侧上段股骨重建半侧骨盆并再造了髋臼,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杯固定于转子间松质骨内稳定,使用重建钢板固定近端股骨与耻骨支。股骨近端与骶髂关节之间使用长骶髂螺钉固定十分稳定,未见异常活动。术后影像学证实,双侧髋臼旋转中心与中线基本对称。再造髋关节前倾角、外展角与对侧相等。   结论:   (1)行标准的半侧骨盆离断后,利用自体同侧上段股骨重建半侧骨盆,所需要的截骨长度约为10-11cm,此段股骨主要为部分内收肌、部分股四头肌与髋伸肌附丽,保留大小转子并在假体上原位重建肌肉附丽,理论上不会显著影响髋关节功能。股骨颈长度显著短于耻骨支长度,在半骨盆切除时应尽可能保留患侧耻骨支,不能保留时则要进行植骨,否则不能原位重建髋臼旋转中心。   股骨转子间区血供主要来自于旋股内外侧动脉,两者在此区形成了大量的血管吻合,为进行带血管蒂的上端股骨移植提供了条件。股骨大转子截面为近似圆形形态,直径为44.2±5.75mm,可采用常规全髋关节系统进行髋关节重建。转子间区多为松质骨结构,适合打磨与安放髋臼假体。   (2)髋臼顶的骨密度值要明显高于股骨转子间区,前者主要为皮质骨结构,而后者主要为松质骨。在股骨转子间区重造出新的髋臼后,理论上不能完全替代原先髋关节的负重功能。   (3)通过手术入路分析和模拟骨盆重建,验证了利用自体同侧上段股骨重建半骨盆、再造髋臼的可行性。截取的上段股骨远端与骨盆骶髂关节可用骶髂螺钉固定,股骨头颈与健侧耻骨支之间可用骨盆重建钢板加以固定。股骨转子间区为松质骨成分,髋臼锉较易在此处打磨出新的髋臼。经过重建前的解剖学测量与骨性标记点定位,所重建髋臼的旋转中心与髋臼窝面与健侧基本关于正中矢状面对称。常规的骨盆手术器械、肿瘤型全髋关节及近端股骨假体可以满足重建的需要,重建结果不仅恢复了骨盆环结构的完整性,而且再造了髋关节。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目的: 观察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1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行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心功能,QRS波
朝阳区来广营乡清河营农场农业技术员王秀珍,把多年的种田经验与所掌握的科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稻田养蟹的科学方法,创出了“绿色”品牌,提高了单位亩产经济效益,成为
《无字“词典”》一课,讲的是爸爸带聪聪到青岛 旅游。爸爸问:“什么是骄阳似火?”聪聪说是太阳光很 猛烈。爸爸说:“你这是背词典上的解释。你看,树叶都 被太阳晒蔫了,这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我们常说,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课堂 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课堂诗意的缔造者。当 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思绪飞扬、智慧流淌、诗性大发、 诗意盎然时,我们的语文
曾听一位即将入小学的幼儿园大班学生说起自 己即将到来的小学学习生活时,无奈地长叹一声:唉! 我要去坐监牢了。虽说有些夸张,但学生视学习为畏 途、为苦役的厌学情绪让人忧
一、课前交流: 老师想考考大家,汉初有一名出色的军事家,史 书上用“跨下之辱”来记载的。他是谁?他是我国汉朝 著名的将军叫韩信,除了有出色的军事才能外,他还 是个数学家。
《军神》是人教版第九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 文写了年轻军人刘伯承参加蔡锷“讨袁护国运动”, 右眼严重致残后,坚持不用麻醉药,忍受巨大疼痛接 受72刀手术治疗,被沃克医生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 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 的活动型德育课程。以热爱生活、学会做人为课程的 核心。只有让学生在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