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托卡马克位形下撕裂模的性质及其控制的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035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卡马克等离子体中的撕裂模不稳定性(Tearing mode instability)是一种十分危险的宏观磁流体(Magnetohydrodynamics,MHD)不稳定性。它可以破坏径向嵌套的环形平衡磁面从而形成螺旋磁岛,降低实验中粒子和能量的约束效果,甚至直接导致等离子体大破裂(Major disruption)。大破裂将严重损坏实验装置,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磁岛内的压强剖面展平引起的自举电流缺失还会导致更加危险的新经典(Neo-classical)撕裂模不稳定性,这将造成约束的进一步破坏,后果不堪设想。反磁剪切(Reversed magnetic shear)位形被认为是实现先进位形托卡马克稳态约束的主要候选方案之一。在反磁剪切位形放电实验中,产生的内部输运垒(Internal transport barrier)极大地提高了约束效果,因而可以达到更高的芯部等离子体压强。尽管反磁剪切位形优势明显,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在反磁剪切位形下,成对出现具有相同安全因子的有理面,这将导致两个有理面上扰动的耦合而发生双撕裂模不稳定性。双撕裂模引起的快速磁重联可以导致等离子体发生离轴锯齿振荡(Off-axissawtooth),从而造成托卡马克芯部温度的快速坍塌。为了实现稳态约束,必须完全控制撕裂模不稳定性。实验上,可以通过电子回旋电流驱动(Electron cyclotron current drive,ECCD)对撕裂模磁岛进行控制。虽然,目前已有通过电流驱动的方式成功抑制撕裂模和新经典撕裂模的案例,但是电流驱动并不能保证万无一失,一旦失败同样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对于不稳定性问题而言,最理想的解决方案是在其发生之前就预测其变化趋势,而不是在不稳定性出现之后再采取措施。因此,发展出一种通过主动探测的方式实时监测多模磁流体稳定性的方法,即三维磁流体频谱法(Three-dimensional/3DMHD spectroscopy)。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可靠性已成功在DⅢ-D和KSTAR托卡马克实验中得到验证。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分别是:先进托卡马克位形下撕裂模的性质、撕裂模的主动控制、多螺旋撕裂模的主动控制以及撕裂模稳定性的实时探测。首先对研究对象的性质进行研究,便于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然后,对基本控制手段的控制效果进行研究,来保证基本的控制需求能够被满足;最后,进一步对实时探测稳定性的方法进行研究,从而达到预测不稳定性的目的,力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本论文的结构以及各部分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通过回顾能源消耗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简要介绍了磁约束可控核聚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接着介绍了研究对象以及一般的研究方法与理论。第二章,首先介绍了大型磁流体本征程序MARS-F,然后采用该程序对先进位形下撕裂模不稳定性在有限等离子体比压条件下的性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等离子体比压会导致撕裂模本征模式出现多解现象和有限频率,并且对撕裂模有较强的稳定作用。其中,在大有理面间距情况下,高比压会导致撕裂模转变为外扭曲模,因而可以通过电阻壁抑制其增长。第三章,首先介绍了大型磁流体初值程序MHD@Dalian Code,然后基于该程序研究了电子回旋电流驱动对先进位形下新经典撕裂模的主动控制。研究表明,在合适的控制条件下,电流驱动可以有效抑制新经典撕裂模及其诱发的能量爆发现象。尽早开启电子回旋波源可以取得良好的抑制效果。第四章,采用大型磁流体初值程序MHD@Dalian Code研究了电子回旋电流驱动对多螺旋新经典撕裂模的主动控制。研究表明,在采用电子回旋电流驱动主动控制新经典撕裂模时,不同螺旋度的新经典撕裂模可以互相影响彼此的控制效果,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环境,有针对性地设计控制方案。第五章,首先介绍了三维磁流体频谱分析法,实验上可采用该方法探测低环向模数的多模磁流体稳定性(例如:撕裂模和扭曲模)。然后采用频谱法中的时域方法对DⅢ-D和KSTAR托卡马克稳态放电实验中的多模磁流体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得到了多支磁流体模式本征值随时间的演化关系,并证明了该方法的效率足够用于实验上实时监测磁流体稳定性。最后,采用DⅢ-D实验平衡剖面,通过MARS-F程序进行数值模拟,验证了时域方法的可靠性,并得到了多支本征模式本征扰动的空间分布。最后,对本文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归纳总结,然后将研究工作的创新点提炼整理,并对未来即将开展的研究作进一步展望。
其他文献
人类可以通过协调身体姿态实现在多种场景下(不平地面、狭窄空间等)的稳定行走。当受到外界干扰时,往往也需要调整步态参数以保持平衡。受此启发,考虑仿人机器人的冗余自由度设计,可以利用多种步行策略,比如踝关节策略、迈步策略(步行周期和步行落脚位置调整)、髋关节策略(躯干倾斜角度/自旋角动量变化)和变高度策略(质心高度调整),来提高真实环境下双足步行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考虑机器人的结构尺寸、驱动能力、双足支
氢能源由于清洁、可再生、能量密度大、反应产物无污染等优点,被认为是取代化石能源的理想能量载体。而利用太阳能生产氢能源为进一步解决能源危机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带来了新的曙光。目前,光伏-电催化水分解以及光电化学水分解系统在太阳能转化为氢能的应用中均展现出了极大的应用前景以及发展潜力。但是由于水分解反应过程中产氧半反应具有大的能量势垒以及较慢的反应动力学,导致光伏-电催化水分解体系中的析氧电极以及光电化
合金材料因同时具有其组成成分金属的特性,且表现出很多不同于成分金属的特殊物理化学性能和机械性能,如低沸点、高硬度、耐酸碱性等,被广泛应用于电化学储能、催化、航空航天、运输等各大领域。传统制备合金材料的方法主要包括:高温煅烧法、溶胶注塑法等,但这些方法经常涉及到繁琐的反应步骤,从而使生产工艺复杂,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能源消耗高。到目前为止,合成合金纳米颗粒的方法还比较少,而且,传统的加热方法很难制备
第一部分:CUMS诱导LRP1改变与大鼠抑郁样行为目的:探讨LRP1表达与抑郁样行为的关系。方法:将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200-250g)分为control(CTRL,n=15)和CUMS(CUMS,n=15)两组,CUMS组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予以4周慢性不可预计温和应激(CUMS,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TRL组大鼠正常饲养。在应激前一天称取
通过一系列的小分子、金属团簇有序地排列组装形成三维空间中无限延伸的网络,框架化学已成为当今材料科学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包含的晶态材料有金属有机框架(MOFs)、共价有机框架(COFs)、沸石咪唑框架(ZIFs)等。其中COF是由有机小分子通过可逆的共价键反应连接而形成的晶态材料,而MOF则是通过配位键连接有机小分子和金属离子或团簇而结晶。这类材料具有晶态、空间无限延伸、多孔性的特点,在气体吸
巴西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巴西生产的咖啡、蜂胶和马黛茶都是外国游客送礼的上好选择。不过如今特产又要加上一项了,那就是果冻鞋。说到近几年流行起来的果冻鞋,很多时尚潮人都会想到Melissa、Ipanema、Havaianas等等这些牌子,其实这些都是巴西Grendene鞋业集团旗下品牌。如果数胶鞋元祖,首推巴西出品的Melissa,胶花、
期刊
目前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使人们对发展可再生的新能源技术更加关注,其中热电材料能够实现热能与电能的直接转换,是解决上述问题的理想选择之一。热电材料的能量转换效率可以由一个无量纲的热电优值ZT=S2σT/κ决定,其中T、S、σ以及κ分别代表绝对温度、塞贝克系数、电导率以及热导率(包括电子和声子的贡献)。然而,由于上述输运系数之间的竞争关系,材料的热电优值难以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
目标跟踪是指给定一段连续的图像序列和初始帧中人们感兴趣目标的位置,利用算法自主在后续帧中连续地对目标物体进行定位的过程.目标跟踪因其实时定位物体的天然要求,在自动驾驶、智能安防、无人机应用、卫星遥感等诸多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应用领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几十年以来,目标跟踪研究已经引起了科研人员广泛的兴趣,尽管现有的目标跟踪方法已经克服了该领域内的一些难题,并且取得了较大突破,但是在复杂环境下,目标
对地球和月球的地球动力学理解主要取决于地球物理数据,以了解形成其外层的形成过程。尽管有公认的研究地球和月球的方法,但对部分区域而言仍缺少必要的的地球物理约束。例如,由于无法到达和经济原因,在某些地区安装地震仪的困难,使得地震台网难以完全覆盖地球。对月球存在同样对情况,1960年代阿波罗任务仅在一个非常小的区域内获得了可用的数据。尽管世界某些地区密集的地震网络数量有所增加,但非洲,中国大陆部分区域和
文本在人类已产生的数据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如何从文本中自动发现知识是一个有着长久历史的经典问题。随着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的进步,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技术成为文本知识挖掘的主流。但是,已有模型通常只能表达数据的部分结构特征,缺乏捕获复杂场景下文本数据特征的能力。目前的文本挖掘模型与现实世界的文本挖掘任务之间仍然存在着差距。本文聚焦于多层次、动态、多源、异构等复杂场景下的文本挖掘任务。与传统的仅针对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