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权力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是人类政治生活永恒的主题。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对权力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古代希腊罗马奴隶制社会、中世纪封建社会和近代以来的资本主义社会,众多的政治思想家对权力问题展开了研究和论述。如果说早期思想家更关注政治哲学、伦理、道德等问题,那么从马基雅维利将道德与政治分开,提出了“权力政治观”开始,权力问题就成为政治学及政治思想史中最重要的课题,对权力的关注是政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政治学相关问题中,几乎所有的问题都与权力相关,例如国家权力、政治权力、政府、政党、政治参与等等;在政治思想史方面更是如此,自然法、社会契约论、有限政府、自由主义、宪政等等。与此同时,权力的“双刃剑”作用也让人记忆深刻,因此如何有效的制衡权力,探寻权力的理想运行模式也成为思想家们关注的问题。本文研究的中心问题就是为什么要制衡权力,其逻辑基础是什么;不同时代的思想家进行了哪些探索和制度设计,他们是怎么将理论变为现实的,以及权力制衡模式在各个时期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本文研究的线索有四条:1.以历史时期为主要线索:权力制衡思想经历了古代萌芽时期,近现代形成、完善和拓展时期。分别是古代混合制衡思想,近代分权思想,和现代社会制衡思想。2.权力制衡思想的价值理念演变线索。从古代单纯的混合政体思想到“制衡”这一价值理念的引入,形成混合制衡思想;随着近代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最早确立,自由主义兴起,近代自由主义思想家提出分权思想。最后,由美国早期的政治思想家的吸收、运用,提出了“双重分立”理论,随后在美国形成了最早的、也是最具代表的三权分立政体。3.权力制衡从“内”到“外”的线索,从政体内部的制衡走向社会对权力的制衡,更加立体化。4.作为权力制衡重要方式的分权制衡,经历了从阶级分权——机构分权——职能分权的发展线索。本文由导论、正文、结束语三部分组成。导论主要介绍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介绍论文的基本思路,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总结及研究方法、创新不足等。正文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对主要的概念进行了确定,分析权力制衡思想的理论渊源。首先,界定权力、权力制约、权力制衡、分权制衡、混合政体的概念,指出联系与区别。明确文章中心是注重研究使权力达到“平衡”的相关历史和制度设计。其次,研究制衡思想的理论渊源,将思想家们控制权力的初衷、所处时代的现实情况和各自的理论设想联结起来,明确西方社会形成权力制衡价值和相关制度的历史必然性。第二部分主要论述古代混合制衡思想的形成过程。混合制衡是近代分权制衡思想的前身,混合制衡起源于对混合政体的吸收和改造。混合政体最早诞生于城邦政治中,由柏拉图提出,经亚里士多德改造成“双重混合平衡”的成熟混合政体思想。最后,混合制衡思想的集大成者波利比阿对其创造性的改造,不仅将机构分权引入混合政体,更添加了明确的“制衡”价值理念,分权制衡思想至此形成。第三部分:主要内容为近现代权力制衡思想的形成及拓展。近代权力制衡思想经历了分权思想—三权分立思想—美国的立体分权的权力制衡思想—政治体制之外的社会制衡,这四个历史阶段。首先,洛克解决了从古代混合政体理论到近代分权思想转化的困难:第一、国家所有权与治理权的分离;第二、特定机构行使特定职能,职能分权出现。后来,孟德斯鸠克服了洛克没有对司法权设计的缺陷,彻底完成了现代分权思想的设计,三权分立由此产生。美国早期的开国元勋将分权思想用于实践,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三权分立的政府。这一时期分权思想发展主要有“双重分权”思想的提出,各位思想家提出了具体的制约权力的思想和制度设计。1.权力制衡不只是在政府内部传统的三权分立,还包括政党间的分权制衡、中央和地方的制衡、参议院和众议院的分权制衡,整个政治体制结构中都充满了制衡(check and balance)。2.人民制约国家权力的观点,杰弗逊提出“人民对于他们的政府机关的控制,是衡量一个政府是否为公共指的标准”。在此,制衡思想不仅体现在三权分立制衡,更为重要的是分权是在“主权在民”和“自由原则”下的分权。3.权力制衡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即体制之外的制衡,政府之外的广大社会空间对权力的制衡,其代表人物有托克维尔、罗伯特.达尔、卡尔·波普尔。他们的核心观点是,政治体制的分权制衡之外还需要保障个人和社会的独立性,这就需要提供个人抗衡国家的平台和力量。还不足以保证个人和社会不受国家权力侵蚀。因为制度性的力量强调的是政府内部的权力分立与制衡,还不能提供个人抗衡国家所需要的各种平台和力量,而国家一旦拥有机会和能力,还是要跃出自己的权限和范围,吞噬个人和社会。第四部分结语,主要总结了笔者对西方权力制衡思想研究的几点心得和反思。西方权力制衡思想的“制衡”观对中国社会有着进步意义,但是要正确对待权力制衡的模式,根据自身社会条件发展出适合国情的道路,正确对待西方文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