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具有约束非法取证行为、保障当事人合法权利和促进司法公正的价值,中国式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虽有自身特点,但仍然具有以上价值。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于监察机关办理的案件中具有正当性,在监察程序中进行证据资格审查、排除非法证据有诸多意义,不仅有利于《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的衔接,更能推动监察机关在反腐败工作上的正确展开,有效防范监察权的滥用。但从监察机关办案情况来看,目前监察非法证据排除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具有约束非法取证行为、保障当事人合法权利和促进司法公正的价值,中国式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虽有自身特点,但仍然具有以上价值。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于监察机关办理的案件中具有正当性,在监察程序中进行证据资格审查、排除非法证据有诸多意义,不仅有利于《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的衔接,更能推动监察机关在反腐败工作上的正确展开,有效防范监察权的滥用。但从监察机关办案情况来看,目前监察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适用时面临着诸多问题。就内部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及其释义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方面的规定过于笼统,监察机关在实践中难以准确适用;就外部而言,监察非法证据与刑事非法证据在条文规定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这使得监察证据的流转面临诸多困难。为了确保非法证据能够在监察程序中被成功扼杀,也为实现监察机关在打击贪腐、推进法治化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需对规则进行一定的完善。除引言外,本文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概述。该部分先对非法证据排除规的确立及发展历史进行介绍,进而从刑事诉讼领域切入到在监察领域中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结合监察机关的特殊定位及所办理案件的性质,对是否需要在监察程序中适用该规则进行了讨论,得出结论——监察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不仅具有可行性,且具有必要性。第二部分,监察机关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面临的困难。距离《监察法》颁布与监察机关设立已有段时日,目前监察机关在办理案件中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仍面临着诸多困难,该部分结合监察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运行方式进行了分析,剖析出存在的部分问题,例如,非法证据范围不明确,与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存在差异;无法明确监察程序中负责启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主体与监督主体;缺乏程序性的操作规范,难以确定排除方式;程序启动方式单一,仅可由监察机关启动,被调查人权利难以得到保障;机关进行自我排除存在的天然缺陷避无可避,无法确保程序的有效运行。第三部分,监察程序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该部分通过对《监察法》及其他相关法条进行整理归纳,在剖析之后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监察程序中与在刑事诉讼程序中进行对比,明晰了两者之间存在的相似性。在明确监察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具有其独立性之后,厘清其与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之间的差别所在,进而分析监察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产生问题的原因,探讨监察机关办理案件的特殊性,为后文做铺垫。第四部分,监察程序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完善。该部分以第三部分的阐述与分析为基础,进一步展开讨论,结合法条与实际,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完善措施:对监察调查程序中的非法证据进行了较为清晰的界定,完善启动监察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程序性操作规范,对监察机关内部权责划分进行明晰,完善监察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此外,从外部对监察非法证据的排除加以补强,同时对被调查人的律师帮助权进行保障,以保证监察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运行可以发挥最大效能。
其他文献
全球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全球失能或半失能老年人数量愈渐增多。随着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变革,我国社会分工结构逐步改变、家庭结构逐渐小型化、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变化以及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势必会加剧我国养老服务供需不平衡,增加养老风险。这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带来巨大压力,更为我国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2019年8月国务院部署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常务会议指出,“为应对老龄化,要以老年人
作为全球智能科技的发源地,美国所面临的老年数字鸿沟问题具有代表性。在理论根基上其依然符合接入沟、使用沟和知识沟的层次划分,但是在智能化时代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和趋势。老年数字鸿沟的产生不是单纯的科技问题,贫富差距的拉大、网络素养欠缺和社会配套不完善是重要原因,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现突出。在具体领域中,如医疗服务、心理健康、生活娱乐和公共设施使用中表现明显;在弥合手段上,数字包容、适老化改造和智慧养老
2012年《刑事诉讼法》在法律上正式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之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及发展受到法律界和其他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发现的多起冤假错案也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推向大众的视野之中。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严禁刑讯逼供、体罚虐待。为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健全落实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制度。2018年颁布施行的《监察法》第33条也明确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临床理论知识较为复杂,医学生普遍存在临床思维缺乏,临床诊断治疗时难以合理运用理论知识,从而导致误诊、漏诊或无法给予患者对应的治疗方案。因此,临床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而传统的临床医学生教学是以教师为核心,以知识内容持续灌输为主要学习方法,学习效率较低。新型教育模式在临床教学中的运用也成为急切需求。近年来,以问题为中心(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以案例为基础(case-ba
<正>长府发〔2021〕1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为进一步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国家、省、市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的部署要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写作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有效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高效地完成英语写作任务,从而提升他们的英语写作能力。本文对核心素养下思维导图与小学英语写作的有效融合进行了探究。
目的 探讨涉及硬脑膜的边缘区原发性B细胞淋巴瘤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起源于硬脑膜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MRI平扫、扩散加权成像(DWI)、MRI增强扫描影像资料。结果 9例病灶均为单发,发生于桥小脑角区1例,发生于额部7例(其中1例沟通颅板内外),发生于颞部1例;形态均为类圆形、团块状;瘤灶长径18.14~68.55 mm; 7例病灶内部可见多发条状、
提升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地撂荒,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前提。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考察了农民务工距离对农地撂荒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务工距离对农地撂荒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本地务工对农地撂荒并未产生影响,而异地务工通过降低农业投入时间和农地生存保障水平两条路径加剧了农地撂荒。(2)异质性分析表明,异地务工对农地撂荒的影响因转移劳动力的性别和代际结构存在差异性效果,
铜镜作为古人主要的梳妆类生活用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目前考古资料来看,中国最早的铜镜出现在距今4000年前的甘青地区。铜镜既是古人留下的重要生活用具,也是一件值得重点关注的艺术品,铜镜的造型和纹饰、铭文包含了古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反映了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三门峡古称陕州,位于西安、洛阳两大古都中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其辖区内文化遗迹较多,是我国重要的文明起源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