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紧锣密鼓的展开,加上新高考的灵活性和学术性对高中历史教师形成新的要求,一线教师日益需要关注史学研究前沿成果并将其与高中历史教学相结合。将史学研究前沿成果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既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应对新高考改革的必然之策。纵观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和新高考海南、山东卷,其对中国古代史的考查每年都有选用新材料和新成果。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具备以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两大素养为核心的较高研究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紧锣密鼓的展开,加上新高考的灵活性和学术性对高中历史教师形成新的要求,一线教师日益需要关注史学研究前沿成果并将其与高中历史教学相结合。将史学研究前沿成果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既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应对新高考改革的必然之策。纵观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和新高考海南、山东卷,其对中国古代史的考查每年都有选用新材料和新成果。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具备以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两大素养为核心的较高研究能力。但受制于学习环境和教育水平的地域差异,高中生在研究方法、史学理论和史料基础上都存在一定缺陷和个体差异,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予以弥补。从课堂教学本身来说,将中国古代史研究前沿成果与高中历史教学相结合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提升历史课堂的学术性、专业性和趣味性,吸引学生的关注度。从历史教学研究来看,中国古代史研究前沿成果与高中历史教学,特别是古代史部分的教学,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是将中国古代史研究前沿成果运用于高中历史课堂需要适度,需要在实践中研究应用策略和原则。本文从中国古代史研究前沿成果在高中历史教学的地位出发,探究近3年高考试题对中国古代史研究前沿成果的运用和新课标中对史料实证素养要求的分析来说明中国古代史研究前沿成果对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经过三年的跟踪调研,分析调研文卷中呈现的中国古代史研究前沿成果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为一线教师提供借鉴。最后从宏观上分主体为高中历史教师和学生在运用和学习中国古代史研究前沿成果上提供相应的方法参考,从微观上结合相应的教学设计案例探讨将中国古代史研究前沿成果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的具体操作路径,争取为中国古代史研究前沿成果与高中历史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提供参考,为一线教师提供案例,为历史教学的研讨贡献微薄之力。
其他文献
科技的进步降低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成本,“智慧课堂”,“数学实验室”等技术手段的出现和推广正在改变教学环境,在纷乱复杂的技术环境下,如何对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进行有效整合成为广大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高中数学教学中常用软件有几何画板、Power Point、Cabri 3D、Geo Gebra、Flash等,各类软件都有自己的设计优势和使用局限。其中,几何画板凭借数理逻辑清晰、内存占用小巧、操
新课程改革以来,文言文史料教学的重要性得到了广大一线老师的重视,加之高考试卷中有关文言文史料的试题的比重不断增加的导向,因此许多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文言文史料的学习,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当前有关文言文史料的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低效、负面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甚至打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如学生的文言文基础知识薄弱,对文言文史料产生畏难和逃避心理、从文言文史料中提取信息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英语语言能力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而阅读能力作为英语语言能力的核心要素,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英语阅读教学仍存在很多问题。高中一线老师普遍重视阅读教学,细致分析文章,甚至逐个
压轴题作为初中数学中区分度最大的题目,不仅汇集初中各年级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还融入分类讨论、化归、数形结合、建模等思想方法,是对学生构图、表达、运算、应变、推理、创新、解疑等能力的综合性考查,对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有非同小可的作用,是培养出具有坚毅品格的人才不可缺失的关卡。然而,初中生对于压轴题却是闻声色变,浑身微微发颤,教材也没有对压轴题设置专一的课时,更没有完备的教学策略引导课堂教学,更多地是依
随着我国普通高中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深化,图像史料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正逐渐引起大家的重视,在教学中成为教师的一个重要选择。一方面,图像史料的运用是落实课程改革的体现,它适应了新高考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图像史料的使用能够使学生学会透过图像表层含义提取到图像背后的隐含信息,既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图像的观察、理解能力,又可以加强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另一方面
二战以后,随着抽象表现主义在美国的成功,纽约成为现代艺术的聚集地。战后美国蓬勃发展的经济实力给现代艺术带来了生生不息的艺术源泉,故而促进了各种艺术流派接踵而生,也使世界各国艺术家积极投身到美国抽象式绘画的浪潮中去。在参与“国际浪潮”的同时,原本的民族文化慢慢被忽略和遗弃,以美国艺术为中心的评价体制,使百花绽放的世界艺术变为一花独放,让原本主流的绘画艺术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随着观念、极简和行为渐渐走
考试作为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之间相互支持并且相互制约。中考作为义务教育阶段至关重要的选拔性考试之一,检验了初中阶段的考生经过了一定时间的学习之后,掌握的课程内容标准规定的学科知识、基本技能和价值观念。通过分析基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的具体考试情况和试卷命制特点,达到“以考促教”和“以考导学”的目的,从而正确把握新形势下对历史教育提出的新方向和新要求。文章共由五个章
本论文主要从分析现当代儿童题材作品入手,来研究儿童题材作品的艺术手法的丰富性,以及在创作中凸显的魅力特征及艺术价值,并主观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和观点,试图为未来的儿童题材绘画理论提供一些参考。以此为契机,深化自己对儿童题材绘画理论的认识,对自己儿童题材绘画的创作也有巨大的指导意义。运用比较研究法进行纵向和横向两方面的分析,试图探索其历史延续性和时代性,并根据笔者的实践创作归纳总结出儿童题材绘画的表现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历史课堂正在从传统的知识灌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对此,教师们不断探索新方法,力求教学课堂中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但是由于历史知识点年代久远,知识点枯燥,学生们形成了乏味、无趣的印象,难以培养历史学习的主动性。笔者从这一问题出发,结合目前的历史学科对各种教学方法的研究现状,究其原因是课堂缺少趣味性,历史学习与现实生活相脱离,从而在历史教学中,学生们感到与自身无关,不愿意去主
民居是古人以及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与山川自然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在大自然中散发着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民居建筑是山水画中重要的题材之一,并作为一种精神符号承载着画家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情感。文章以笔者的创作组画《萧萧之陉》为切入点,对民居题材山水画逐步被提炼及演变的过程进行梳理和研究,探寻其中的创作思路和审美意境。本文将从五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章以民居作为传统山水画的点景图式表现为重点进行探索,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