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归责理论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az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归责是人类实践中的一种重要活动,也是人类思想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康德对归责问题做出了较多探讨,他关于归责的思想在哲学史上有着较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对于我们当代实践哲学研究也有着重要启示。本文旨在详细疏理康德关于归责的文本和思想,系统建构康德归责理论并阐述其特点,并讨论和回应当代研究者们对康德归责理论所提出的主要质疑。首先,本文详细探讨归责的含义和划分,提出“规范性归责”的概念来与事实归责相对,以之既包括法律归责、也包括道德归责,从而澄清归责的划分和层次。接着,本文追溯和讨论康德之前具有代表性的归责理论,即亚里士多德和普芬道夫的归责理论,以此来为我们对康德归责理论的探讨提供思想背景和理论参照。亚里士多德以“行为出于意愿”作为合理归责的条件,认为只有出于意愿的行为才应受到称赞或谴责,而违背意愿的行为通常受到原谅。普芬道夫也以意志自由作为归责的前提,认为只有行为者能够控制、有能力选择做与不做的行为才能够被归责,而归责的标准和原则是行为与自然法之间的关系,而且这种归责是在人类法庭中进行的、只涉及人类的外在行为。其次,本文着力讨论国外康德研究者们提出的康德哲学中的“归责问题”,并尝试为之提供一个新的和更合理的解决,以便为我们建构康德的归责理论提供基础。国外一些研究者从康德的作为自律的自由概念出发,引出了“不道德的行为是不自由的、因而不可归责”这个康德哲学中的“归责问题”。在他们看来,由于康德将自由等同于自律,而只有道德的行为才是自律的、自由的,不道德的行为是他律的、不自由的,因而,不道德的行为不可归责。这个“归责问题”的解决是建构康德归责理论的基础。本文讨论并说明研究者们对这个问题的三种已有解决都存在着各自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澄清康德哲学中自由、自律、道德等概念之间的关系,为这个“归责问题”提供一个新的合理的解决。在康德这里,不道德的行为之所以可以归责,首先是因为人的意志服从的法则是它自己给予自己的道德法则(自由法则)、而非自然法则。无论人是否遵循道德法则而行动,人的意志永远都处于道德法则的约束之下,不可能宣布不再服从道德法则,因而其意志总是自律的和自由的。其次,不道德的行为之所以可以归责,还是因为它们出自任意的自由选择,是人的任意自由地选择行动准则的结果。因此,康德“将自由等同于自律”并不妨碍他坚持认为“不道德的行为是可以归责的”。第三,本文从归责的定义、可归责行动与不可归责行动的划分、行动的可归责程度、道德归责与法律归责的划分等方面入手来建构康德的归责理论。首先,康德的归责理论以其归责定义为基础,这个定义强调归责是对于以人作为自由原因的、与实践法则相联系的行动的判断。其次,根据行动与实践法则的关系,行动被分为恰好符合法则要求的“本分的行动”、超出法则要求的“有功德的行动”、不符合法则要求的“有缺失的行动”,从而就有可归责的行动与不可归责的行动的区分。不可归责的行动是本分的行动,因为它们恰好符合法则的要求,既不能被赞赏,也不能被谴责;可归责的行动包括有功德的行动和有缺失的行动,前者受到赞赏,后者受到谴责或惩罚。第三,可归责的行动,作为功德或作为过失,被归责时有可归责程度的差别,这种差别可以根据行为者在行动时需要克服的自然障碍和道德障碍的大小来估量。第四,根据行动的标准和法则或义务的来源,归责划分为道德归责与法律归责。道德归责着眼于行动的道德性,亦即行动的准则是否与道德法则相一致;法律归责着眼于行动的合法则性,亦即行动是否与法学法则相一致;前者是一种内在归责,后者是一种外在归责。第四,本文对国外研究者针对康德归责理论而提出的两个主要质疑进行讨论并作出回应。一个质疑是:康德道德归责理论中难以存在超出义务的、有功德的行动,这是康德归责理论的一个重大缺失;对此本文回答:康德的道德归责的确没有为超出义务的、有功德的行动留下空间,因为道德法则要求人出于义务而遵守,人们履行不完全的义务算不上功德。尽管如此,这一点并不构成对康德归责理论的严重挑战,因为在康德这里,只有出于义务、出于对道德法则的敬重而做出的行动才是真正值得赞赏的,虽然这种行动称不上功德。另一个质疑是:康德的归责理论不以行为后果作为归责的根据,没有考虑行为后果在归责中的重要性,这使康德在具体事例中的观点过于极端;对此本文回应:康德在对凶犯说谎这一具体事例中所持的立场虽然难以得到辩护,但是一般说来,如果我们考虑到行为后果的不可预见性和道德运气,那么康德的归责理论不以行为后果作为归责根据,力图在归责中排除偶然运气因素的影响、只关注行为者所能自由选择的行动准则和行动,乃是合理的。最后,本文从康德的归责理论对传统理论的超越和对当代争论的启示两个方面阐明其重要意义。首先,康德的归责定义中所强调的自由概念比传统理论中的不受强迫或有多种选择更加根本,能够更好地贯彻“归责以自由为前提”这个主张;其次,康德的归责理论更加全面、系统地呈现出道德归责与法律归责的区分,这一区分是对传统归责理论的重要超越;再次,面对决定论对自由与归责的挑战,康德的先验观念论能够为我们捍卫自由和责任提供重要帮助,对自由意志争论具有重要启示。
其他文献
沙尘暴和台风是常年影响我国的主要强风灾害,每年给环境、建筑和交通等领域的各类基础设施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然而,目前我国对建筑结构抗风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强/台风对建筑物的影响,对于西北风沙地区的建筑抗风沙研究则很少,尤其是对风沙或沙尘暴发生时的风沙流场特性和风沙对建筑物的作用规律尚未形成深刻认识。为此,本文采取现场原型实测和风沙风洞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展了典型沙漠地区的近地面风场、风沙
创新是现有思想的重新组合或者产生的新思想,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新程序、新产品等。自主创新强调的是一国居民对创新的控制能力,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土著”所暗示的“土生土长”。例如,中国使用“自主创新”一词来表示“源自中国的创新”。创新越来越被认为是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的基石。因此,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本研究旨在从理论与实践层面研究创新与发展中经济体增长之间的辩证关系。本研究的
金属纳米多层膜中高密度界面及多变的组元类型赋予了其优异的力学、摩擦学及扩散阻挡等性能,在超硬、耐磨、耐高温及扩散阻挡层等方面应用前景广泛。目前,交替沉积法是制备金属纳米多层膜的常用方法,获得的多层膜大多由不同种类的纯金属子层交替堆垛而成,其界面结构及成分过渡突兀,故制约了其塑韧性及热稳定性等。本文提供了另一种制备金属纳米多层膜的新思路,即采用常用于制备混合膜的共沉积法获得了金属纳米多层膜,该制备过
有机自由基由于具有弱成键或未配对电子,展示出独特的光、电、磁特性,在热电材料、能量存储材料、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有机自旋电子器件等多个研究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在应用前景。本文立足于扭曲或螺旋共轭骨架,发展了基于扭曲苝核的共轭分子和开壳自由基体系,研究了分子构型与电子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随之带来的光学、自由基性质和磁学响应特征。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所示:1.设计合成了四重螺烯四自由基分子TBCP,并
现代半导体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飞速发展,同时来自不同领域的需求也刺激着研究人员开发各种新功能半导体材料。先进的实验仪器和高性能理论计算相结合使得定向地研发新型半导体材料越来越得心应手,各种新材料相继问世。关于半导体中缺陷性质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也随之涌现,但是对于缺陷与材料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还有一些尚未明晰的点:1)如何理解器件从三维向二维的转变过程中,电极金属原子在半导体中扩散行为的变化;2)Cu原子
随着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使污水处理过程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污泥。此外,部分污水的直接排放使其中污染物逐渐富集于河道底泥,而目前解决河道污染底泥最有效手段是环保疏浚,但该举措的广泛应用产生了大量疏浚底泥。污泥和疏浚底泥中不仅含有毒物质,而且其体积大、含水率高、脱水性差,若不予以正确处理与处置,将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开发高效环保的污泥和疏浚底泥脱水减量技术刻不容缓。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
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社交网络媒体在多种设备(计算机、手机、i Pad等)上的迅速发展,在线社交网络已成为人们交友、分享消息和获取资源等的重要渠道,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规模数据持续不断的产生,给社交网络挖掘和分析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论文结合社交网络分析、图计算、概率论和增量式计算的前沿理论和技术,对增量式大规模的社交网络分析关键技术展开了研究。针对大规模社交网络的拓扑结构分
如今,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人工智能的崛起,世界能源体系的结构必须要发生改变以应对化石燃料的枯竭和温室效应的加剧。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水能等)作为传统化石燃料的潜在替代品,其规模化应用已是大势所趋。然而,这些新一代能源都具有地理分布不均衡和间歇性等缺点,使得它们难以在不受天气/气候影响的情况下直接利用。因此,必须要开发有效的储能技术,以存储这些资源产生的间歇性能量。在现有的各种储能技
酮的多功能性和易得性使得其成为有机化学中重要原料被运用于多种合成转化中。烯基硼酸酯和炔基硼酸酯是有机化学十分重要的合成砌块,在有机合成、功能材料、制药和生物活性分子等众多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而烯基硼酸酯的合成以及炔基硼酸酯的转化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长久以来,围绕炔烃和烯烃来合成烯基硼酸酯普遍策略已经很好的建立起来。鉴于炔烃和烯烃在某些情况下难以获得,因此利用酮为原料合成烯基硼酸酯是非常具有前景
第一部分 聚乙烯亚胺-葡聚糖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粒子合成与表征目的:合成带正电荷的聚乙烯亚胺-葡聚糖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粒子(polyethyleneimine-dextran coated iron oxide nanoparticle,PDI),通过表征验证该材料的性能。方法:利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超顺磁性葡聚糖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dextran coated iron oxide nanop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