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易学研究——以体用论为中心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tang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弼易学以体用论为特点,是对汉易宇宙生成论的超越。其易学是以体用、时位、中正、吉凶、寂感等易学范畴组成的,其中体用是核心,贯彻到各个范畴之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哲学理论。
  王弼易学体用论与解释学互为表里,其易学解释学的总体定向是“以爻为人,以位为时”,提出了一个可以表达体用论的象数模式。体用论是从当时的才性论发展出来的。体用也可称形用,与形名相反对。“体”指性、质、形等,“用”指才用。体质相反,自然感通。王弼易学体用论的最大特点是,在卦与爻之间的多重对待关系中,以卦为时,以爻为适时之变者,以卦为位分,以爻为守位分之任者,而论爻体之时用、才用、用其中正,最后指向圣人体无通有之寂感。由于卦爻间关系的多重性,因此也决定了其体用论有多重视角,包括从卦体看用、从爻体看用、从时看用、从位看用、从中正看用、从寂感看用诸层面。
  “卦体”是指由六爻构成的一个形体,其之所以形成的理由,是用形者,就是卦主。从象看,中爻、独爻、二体皆可以成卦之体,但其义理在于寂然至无。这是一种自生自发的自然秩序。
  “时”与“位”是对卦体的进一步说明,是社会秩序的象征。“时”是一个客观情境,六十四卦都有“时”、“时义”、“时用”。时义是对时的认知,时有泰否;时用是根据时义的适时之变,用有行藏。有为与无为、用刚与用柔皆当随时而变。“位”是“位分”,即礼法名教的哲学抽象。一方面“位有尊卑,爻有阴阳”,反映了社会秩序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位无常分,事无常所”,反映了社会秩序的开放性。“位以德兴,德以位叙。”爻要发挥时用,必须得到才用之地,而居位即得性,其作用根据体质的阴阳、位的贵贱而不同,正己、通己,或兼及正物、通物。
  王弼判断吉凶的标准是“用其中正”,“用”字包含了用刚、用柔、时用、才用。由此,社会秩序是一个道德秩序。王弼对无咎进行了新的诠释,“无咎”就是补过,向中正的回归。王弼以《易》通孔老,以体冲和以通无为圣人之体,以五情同不能无哀乐以应物为圣人之用,将易学体用论贯彻于有无、性情之辨,此对郭象、僧肇等皆有影响,开启了以寂为体、以感为用的圣人观。
  在王弼易学中,“体”是在自然感应、社会时位、道德规范、圣人境界中多层次地得以展开其“用”的,这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体用论为特色的社会行为理论。王弼从体用论反思名教与自然的问题,体用与形名相反对,其目的是崇本举末,建立一个自然原则与道德原则相统一的名教秩序。
其他文献
荀子是先秦思想文化的集大成者。他站在儒家礼治的立场上吸收法家的合理思想,并对其进行改造。以经过他改造的法思想对儒家的礼治思想进行拓展和充实,使法家的现实主义精神融入到儒家的理想政治中,可谓“以法拓礼”。荀子“以法拓礼”的思想弥补了传统儒家的不足,使传统儒家的礼治思想更具有现实性。  本文梳理《荀子》书中有关“礼”和“法”的表述,分析其涵义、功能及其区别与联系,试图厘清荀子对法家思想进行了何种程度上
学位
《说儒》是胡适20世纪30年代最有分量的史学文章,也是引起争论的焦点。《说儒》以章太炎《原儒》开篇。《原儒》提出了“题号由古今异”的历史见解,“使我们明白古人用这个名词有广狭不同的三种说法”,“使我们知道‘儒’字的意义经过了一种历史的变化”,由一个广义的包括一切方术之士的“儒”,逐步缩小到狭义的孔门之“儒”。胡适《说儒》即是在章太炎《原儒》的基础上详细追溯了“儒”从广义到狭义的发展过程,孔子儒家的
学位
《论语·先进》胪列十哲,分(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四科。朱子《论语集注》以孔门传人(会)参未入四科之列,引证孔门贤哲,非仅《先进篇》所列十哲,进而推论四科十哲,乃后人所列。  又《论语》各篇,未见四科十哲选列标准,且十哲之中,长于政事之仲弓(亦称冉雍),未入政事,反入德行,实(令)人好奇四科十哲系依何选列。  本文试由孔子于《论语》中对于圣王、仁人的景仰,及致力于成为君子努力,与汇整先秦经典
学位
随着德性伦理学的复兴,当代德性伦理学者们在批判现代道德哲学的基础上,逐步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德性伦理学运动,“德性”重新回到了当代伦理学的舞台上,形成了义务论、功利主义和德性伦理学三足鼎立的局面。同时,在康德伦理学阵营内部,面对当代德性伦理学者们的猛烈批评,一些康德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康德伦理学进行了重新解读,对这种批判作出了“德性式”的回应。他们认为德性在康德伦理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场如火如荼
人的能动性问题是泰勒哲学的核心问题,是其理论的生长点,正是围绕着对这个问题的论述,泰勒构建了他整个的理论系统。  通过对现代认同的历史主义分析,泰勒对现代性问题的诊断是,现代认同的各种价值之间存在强烈的冲突,同时,现代性存在三大隐忧:个人主义;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驱逐;自由的丧失。在现代性问题上,泰勒持肯定的立场,他力图把现代认同的各种价值都综合起来,并且纠正现代性发展中出现的偏差,因此,泰勒的哲
学位
价值哲学有其深厚的存在论基础。要实现对价值的存在论基础的科学把握,必须确立起科学的存在论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的存在论思维方式具有超验与经验、理论与现实、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基本特征,反映在对于价值存在基础的认识上,要求以人的存在为基础,同时包含着对人的实践存在和社会存在在内的、总体性的把握。  首先,实践存在是价值存在本质的基础。价值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价值不是外在于人类生存发展活动的某种先验的、神秘
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存在争议。本文认为,生态马克思主义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欧美的马克思主义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批判功能,结合现代生态学、系统论、未来学、绿色意识形态等而创立的一种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或理论思想,也是一种以投身生态运动和绿色政治运动、推动实现生态社会主义目标为己任的实践活动。  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本文从四个方面对生态马克思主义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从生态主义
本文围绕着黑格尔的所有权理论进行论述,通过对只是基于“上帝意志”的经验自然权利与“心中道德律”的形式自然权利的批判,引出黑格尔基于人格与自由意志的真正法权意义上的所有权。进而展开对这一“灵”(人格、自由意志)与“肉”(所有权)现实化自身的过程的考察(依次是抽象法中的抽象人格、直接自在地抽象意志与抽象性所有权;市民社会中的特殊人格、任意自为地特殊意志与实存性私人所有权,以及国家中那伦理深处的无限人格
学位
本文旨在解决“自由如何具体化”这一问题。该问题又可具体化为两个方面:一是自由的内涵如何具体化?本文通过回答“自由是怎样的”来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二是自由的外延如何具体化?本文通过回答“谁是自由的”来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  第一章讨论自由是怎样的?这一问题又可细化为三个小问题:一是自由有哪些偶性谓词?二是自由的偶性谓词对它的述谓是否属实?三是赋予自由哪些偶性谓词或多少偶性谓词才能使自由的内涵达到具体
学位
本论文的题目为《宋代道统思想研究——洛、闽学派为中心》。本论文主要讨论的是宋代道统思想的形成、演变、发展及其对後世的影响。笔者把道统思想分为道统理论与道统谱系来分析,以寻找宋代道统思想的原型。为了提供宋代道统思想特有的历史意义,笔者从宋初道统思想史上发生的三大转变入手,提出宋代道统思想在传道内容、传道主体、传道方式上的突破性观点。宋代士大夫通过革新道统思想,主张实现传道有“明道”、“行道”这两种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