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视域中的生态马克思主义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na_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存在争议。本文认为,生态马克思主义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欧美的马克思主义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批判功能,结合现代生态学、系统论、未来学、绿色意识形态等而创立的一种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或理论思想,也是一种以投身生态运动和绿色政治运动、推动实现生态社会主义目标为己任的实践活动。
  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本文从四个方面对生态马克思主义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从生态主义到生态马克思主义”。在生态主义运动与绿色政治运动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理论研究成果,其中,生态经济学和生态政治学的思想理论观点,为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建构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和广阔的理论视野。
  第二部分,“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建构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路向的转变”。主要讨论西方马克思主义与生态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结构上与政治实践相脱离,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批判的理论重点从政治经济学和国家转向了文化、哲学和艺术。而继承法兰克福学派批判传统的威廉·莱斯和本·阿格尔则把研究的目光转向了批判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的社会问题,由此开创了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既相互补充又各自独立的一种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生态马克思主义。
  第三部分,“生态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生态马克思主义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生产条件的破坏和资本主义生态殖民等方面对资本主义进行深刻批判,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具有“不可持续性”。主张用生态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
  第四部分,“生态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补充与挖掘”。阐述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空场派”和“理论先驱派”的主要观点。前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强烈的人类中心主义指向,缺乏生态思想维度,需要补充和发展;后者主张,马克思恩格斯是最早的生态社会主义者,是生态学和生态主义的理论先驱。应当“回到马克思”,回归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著,深入细致地挖掘和梳理马克思主义原著经典中蕴涵的生态思想。本文认为,该两派理论突出的缺陷就是对“自然”的过度推崇;主张用“马克思的实践本体论”对其进行矫正和纠偏,即消除威胁人类生存的生态问题,必须把解决问题的重点转向人类的实践方式和实践内容。
其他文献
世界佛教系统从印度次大陆最初形成到不间断的发展、传播、演变,延绵至今已然2500多年,按流传语系和经典的记录文字来划分,由汉、藏、巴利三大语系佛教组成。云南以一省之域融汇三大语系佛教于一地,实乃因缘机巧、殊胜非常。而纵观研究领域,佛教地理研究方兴未艾,关于云南的佛教地理研究更是缺乏。本文以云南地区佛教分布传统格局之形成与地理因素的密切关系为主题,展开探讨和分析。  云南佛教作为云南地方文化的重要组
学位
位于河南省南阳市的郭庄回族乡,地处镇平、新野、邓州三县市交界。自元代以来便不断有穆斯林迁居于此。现目前当地人口40%以上均为回族,伊斯兰教信仰在此居于主流,此外尚有佛教、道教以及祖先崇拜等传统信仰存在。在郭庄,伊斯兰教作为一种非本土的外来宗教,经过长久以来的传播和发展,在该地这样一个乡村社会发生了十分明显的本土化。本土化在河南郭庄回族乡回族村的发生是来自阿拉伯的伊斯兰文化与河南郭庄本土文化两种不同
学位
前周至春秋战国,青州地属齐国,及秦时又属临淄郡。隶属关系加上地理位置相邻,根据佛教传播规律,可认为青州佛教受齐都临淄的影响,启于阿育王时代。至西晋,青州取代临淄成为山东政治中心,由于政治地位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佛教兴盛的程度,因此两晋至刘宋,青州佛教获得快速发展。此后,青州地入北魏,在北魏最高统治者崇佛和青州经济繁荣的双重因素作用下,佛教急剧发展并形成了第一个建寺高峰期,广福寺正依此势成于北魏末年
学位
程瑶田是清乾嘉鼎盛时期的学者,其一生在训诂、象数、名物、制度、天文、地理、历算等方面都有所成就。《通艺录》一书涵盖了其一生的大部分作品。作为朴学家,其最有成就的地方当然主要表现在考据学领域。不过,《通艺录》一书把讨论义理问题的《论学小记》作为开篇,说明在他个人心目中,义理问题仍然是至关重要的。  就目前学界的研究情况来说,江永和戴震的义理思想,皆有较多的讨论,而程瑶田义理学方面的著作却少人问津。仅
学位
荀子是先秦思想文化的集大成者。他站在儒家礼治的立场上吸收法家的合理思想,并对其进行改造。以经过他改造的法思想对儒家的礼治思想进行拓展和充实,使法家的现实主义精神融入到儒家的理想政治中,可谓“以法拓礼”。荀子“以法拓礼”的思想弥补了传统儒家的不足,使传统儒家的礼治思想更具有现实性。  本文梳理《荀子》书中有关“礼”和“法”的表述,分析其涵义、功能及其区别与联系,试图厘清荀子对法家思想进行了何种程度上
学位
《说儒》是胡适20世纪30年代最有分量的史学文章,也是引起争论的焦点。《说儒》以章太炎《原儒》开篇。《原儒》提出了“题号由古今异”的历史见解,“使我们明白古人用这个名词有广狭不同的三种说法”,“使我们知道‘儒’字的意义经过了一种历史的变化”,由一个广义的包括一切方术之士的“儒”,逐步缩小到狭义的孔门之“儒”。胡适《说儒》即是在章太炎《原儒》的基础上详细追溯了“儒”从广义到狭义的发展过程,孔子儒家的
学位
《论语·先进》胪列十哲,分(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四科。朱子《论语集注》以孔门传人(会)参未入四科之列,引证孔门贤哲,非仅《先进篇》所列十哲,进而推论四科十哲,乃后人所列。  又《论语》各篇,未见四科十哲选列标准,且十哲之中,长于政事之仲弓(亦称冉雍),未入政事,反入德行,实(令)人好奇四科十哲系依何选列。  本文试由孔子于《论语》中对于圣王、仁人的景仰,及致力于成为君子努力,与汇整先秦经典
学位
随着德性伦理学的复兴,当代德性伦理学者们在批判现代道德哲学的基础上,逐步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德性伦理学运动,“德性”重新回到了当代伦理学的舞台上,形成了义务论、功利主义和德性伦理学三足鼎立的局面。同时,在康德伦理学阵营内部,面对当代德性伦理学者们的猛烈批评,一些康德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康德伦理学进行了重新解读,对这种批判作出了“德性式”的回应。他们认为德性在康德伦理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场如火如荼
人的能动性问题是泰勒哲学的核心问题,是其理论的生长点,正是围绕着对这个问题的论述,泰勒构建了他整个的理论系统。  通过对现代认同的历史主义分析,泰勒对现代性问题的诊断是,现代认同的各种价值之间存在强烈的冲突,同时,现代性存在三大隐忧:个人主义;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驱逐;自由的丧失。在现代性问题上,泰勒持肯定的立场,他力图把现代认同的各种价值都综合起来,并且纠正现代性发展中出现的偏差,因此,泰勒的哲
学位
价值哲学有其深厚的存在论基础。要实现对价值的存在论基础的科学把握,必须确立起科学的存在论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的存在论思维方式具有超验与经验、理论与现实、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基本特征,反映在对于价值存在基础的认识上,要求以人的存在为基础,同时包含着对人的实践存在和社会存在在内的、总体性的把握。  首先,实践存在是价值存在本质的基础。价值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价值不是外在于人类生存发展活动的某种先验的、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