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使用者行为模式的高校建筑非正式空间设计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a0358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及人需求的提升,建筑所要满足的早已不是人简单的生活功能需求。回顾建筑的发展历程,随着空间、场所等概念的提出,人对建筑的理念与观点发生了转变,传统的空间划分以及分类模式也逐渐显现出弊端。现如今建筑内各种形式的活动经常在同一空间下混合发生,空间变得不再像以往那么专门化,只能满足单一功能的空间,其缺陷在如今变得越来越明显。
  在高校,随着综合学科的推进,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同样也变得模糊起来。现如今高校建筑空间大多围绕其固有需求下的每个功能空间、课程、学科去设计。随着各种学科、功能、需求的混合与模糊,教学、通行、休憩和交往等各类被定义好的行为,不再适合单一的套用到某个功能区块内。
  在高校建筑中的学习、生活及其配套空间部分,各专家学者做出了不少革新与尝试,其中有不少出彩的案例。但从当代国内大学宏观角度来看,空间的变革并未促进教学模式的更新,课堂外交往、学习空间的打造也并未改变中国大学生从中学时代所养成的习惯。各类休闲、学习、娱乐的非正式空间的营造,很大程度上只吸引了少数人的使用,这也从另一方面反应,从使用者的行为模式探讨这些非正式空间的必要性。
  论文的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节,主要对课题背景、相关理论、研究范围与研究目的做出阐述,第二部分为第二章节,主要介绍相关理论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以及高校建筑非正式空间的发展历程。第三部分为第三章节,结合主题,分析了空间环境与使用者行为的关系,以及当代大学生心理与行为特点,为后续高校建筑非正式空间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四部分为第四和第五章节,着眼于建筑的非正式空间,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问卷调研并结合前文的理论知识,对高校建筑非正式空间进行了多角度,深层次的剖析。以基于使用者行为角度去找寻适宜当代高校师生的非正式空间设计的方式方法,并以实例改造为载体,将此次研究成果以设计改良的形式进行表达。
  此次对高校建筑非正式空间的研究,是建立在各学科前辈们的科研理论成果之下,对高校非正式空间进行了探索,总结出符合使用者行为模式的高校建筑非正式空间的一些设计要点,以供今后高校建筑实践借鉴。
其他文献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街道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于此同时其转角空间设计也在逐渐趋于现代化成熟化。西方国家在这方面起步研究较早,尤其是对于这些全球一线城市来讲,其转角空间经历了不断的翻新与改造,同时近些年城市设计研究逐渐成熟,部分国家已经将其纳入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强将转角空间街道空间城市空间点线面串联在一起的系统化管理,已然形成了从理论到实际工程的设计流程。而奥克兰作为一个典型的西方国家城市,其城市的历史
建筑形态学是形态学的分析方法在建筑学领域的延伸,是重点研究建筑形态与情感表达的学科。建筑形态学通过对建筑形态的抽象化处理指导设计。学校建筑是具有明显人的心理干涉和强烈情感因素的公共建筑类型,更是城市文化环境的缩影。通过建筑形态学的研究分析,能够对学校建筑的情感特征和文化承载做到合理引导,使其能做到对城市文明发展的反馈。本文通过对学校发展大背景的调查研究,分析当代社会背景下梅山地区学校普遍建筑形态,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更新变得越来越重要。本论文的实践和研究也是对当代美丽乡村建设的一次尝试性的探索和回应。在城市化和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传统村落正在消亡,我们的传统村落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本文试图通过“微介入式“的手法及策略去引导美丽乡村运动中村落的改造,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保留村落的地域性特色,实现自身的更新和发展。在传统村落的改造中,“微介入式”改
城市形态学理论的发展与融合为城市形态研究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这在欧洲等城市的研究成果已得到充分证明。近些年来国内也陆续展开一系列城市形态理论研究与实践,但是研究对象多集中于历史街区,案例较少,其原因包括历史地图不完整等本土化应用的困境。因此,本文通过调整研究方法,站在跨文化、跨地域对比研究的视角,选择新西兰奥克兰与湖南长沙两个相似规模层级的城市进行核心区空间形态对比研究。基于历史动态发展的角
十九大的报告中正式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社会各界通过不同的方式参与乡村建设的活动中。在这股“乡建”热潮中,“乡村振兴”和“设计下乡”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为美丽乡村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响应“设计下乡”的中央号召,传统乡村尝试着以功能重组转型和空间重构的方式来激活乡村的发展与重生,从建筑改造层面统筹激活乡村活力,建设有独特地域特征及乡村文化的美丽乡村。同时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人口的“空心化”
自然通风不仅能够带来舒适的室内生活环境,还可以降低建筑使用时的能源消耗。而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标志性建筑及重要的学习空间,为人员密集的场所,其室内通风状况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注意力、学习效率以及身心健康。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图书馆中少有能够充分利用自然风,这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大学生学习质量的下降,因此研究如何在高校图书馆设计中充分利用自然风就变得有意义,同时最终的研究成果也能够为长沙地区高校图书馆被动式低
能源大量消耗问题已经开始导致环境恶化,出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国家推行发展绿色建筑并提倡“四节一环保”。长沙市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具有一定量的绿色建筑。近年来,随着长沙市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大量人群涌入城市导致房价不断上升,住房问题逐渐严峻。为了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国家不断完善住房保障安居体系,保障性住房建设量持续增加。保障性住房作为政府投资项目,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既可以实现绿色建筑的推广,又
一、文献综述    国内很多学者对IPO抑价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如金燕华和迟文杰(2008)、沈艺峰和陈雪颖(2003)、汪宜霞和夏新平(2007)等人,分别从统计特征、噪音交易者等角度对IPO抑价现象进行了研究,对IPO抑价显现的原因与相关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释。  国外很多文献也指出,IPO存在抑价现象;如(Ibbotson,1975,Ritter,1984)。Rook在其1986年的论文中提出
期刊
西安的佛教发展是中国佛教发展的缩影,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至今仍有大量佛寺遗存,见证了佛教的繁荣与衰落。西安佛寺不仅仅是宗教传播,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西安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如今,西安佛寺作为典型的都市型佛寺,其功能定位已随着城市化进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功能方面已不仅仅限制于佛事、法事活动等宗教性活动,礼拜祈福等民俗性活动以及参观游
安化茶业历史悠久,其作为湖南重要的产茶区兴盛于18-19世纪,构成了当时连接中蒙俄三国重要的国际商道——万里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茶业集镇作为重要的遗产类型,其空间形态的演变与湘茶兴衰的历史紧密链接。如何在遗产保护规划与城市建设中持续地、系统性地延续遗产内涵与历史街区的商贸活力是集镇保护与发展的重要课题。研究空间构型演变就是去解析空间关系中结构中心的变迁与茶业经济、社会意识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及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