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下《儒林外史》空间隐喻俄译研究

来源 :大连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gkuia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林外史》作为18世纪诞生于中国的优秀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其主要内容生动描绘了无数受科举毒害和被市侩熏染的学者的灵魂,为读者展开一幅广阔而又真实的中国社会历史图景,当选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同时,又是广泛流传于国外的中国典籍之一,其中的讽刺艺术以及所具有的中国清代社会人文特色,深受外国读者的喜爱,美国、日本、俄罗斯、越南、德国、捷克斯洛伐克等国都于上世纪30-50年代对《儒林外史》进行了全译。俄文全译本由1959年Д·沃斯克列辛斯基(ВоскресенскийД.Н.)所译,一经出版立刻得到了俄罗斯读者的好评,被称作是中国版“死魂灵”。该作品带领俄罗斯读者走近中国的十八世纪,品味中国传统儒学。国内外学者对《儒林外史》均颇有研究。就俄罗斯学者而言,对《儒林外史》的翻译与研究可以追溯至20世纪20年代,1929年俄罗斯著名汉学家伊万诺夫(ИвановА.А.)翻译了《儒林外史》前八回并发表了系列研究论文,1959年Д·沃斯克列辛斯基首次翻译并出版了《儒林外史》全五十五回的俄文译本,此后,苏联汉学界对该著作的研究大大增加,但研究多是从作品的思想内容、文学创作手法、人物分析等角度出发,代表人物有Д.沃斯克列辛斯基、李福清(РифтинБ.Л.)等。关于《儒林外史》的翻译研究则很少见。中国国内也对《儒林外史》展开了一系列研究,但关于其翻译的研究则是从近几十年来才开始增长,主要为英语界的译介研究,其中也包括从语言学、文化交流等角度分析翻译问题的研究。而国内俄语界对此的相关研究极少。本文以Д·沃斯克列辛斯基1959年所译《儒林外史》俄语全译本为语料,与原文进行对比分析,观察该译本中空间隐喻的翻译,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的视角出发,分析俄译本中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与选择及其对空间隐喻翻译的影响。本文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列举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以文学作品《儒林外史》空间隐喻翻译为研究对象,首次对其俄译进行生态翻译学研究和解读,探究译文在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原则下的适应性选择转换程度,以期丰富生态翻译学理论的应用研究,为《儒林外史》俄译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正文部分包括三章:第一章《儒林外史》空间隐喻俄译研究理论基础。简述生态翻译学理论、翻译适应选择论、“三维转换”原则;第二章《儒林外史》中的空间隐喻分类及其俄译研究。简述空间隐喻理论研究,将汉语空间隐喻文本和其俄译分别归类;第三章“三维转换”视角下《儒林外史》空间隐喻俄译分析。依据第二章中的归类情况分析《儒林外史》空间隐喻俄译在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上的适应性转换情况,根据“三维转换”原则分析空间隐喻俄译,判断是否达到应有的翻译效果。
其他文献
敦煌石窟作为人类文明的宝藏,其强大的包容性使得各种文化在此交融、碰撞,最后形成了敦煌文化的多元性,甚至其生命力一直延续到当代艺术。敦煌与于阗作为古丝绸之路上重要节点,尤其是在五代至宋时代,在敦煌石窟中出现了于阗图像,说明了五代至宋时期,两地互动频繁,关系密切,这个时期于阗文化在敦煌石窟中留下了壁画图像,也成为现当代艺术创作宝贵的资源。本文共分为四大部分,绪论作为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敦煌和于阗两地的
基于本土与外来二元认知体系建构的基础之上,苗刀作为一个外来传统拳械文化,对其如何扎根于四川省南充市进行多维度的解读与审思。研究发现:可以从其生存场域与内部传承空间进行寻绎,以及其文化集体记忆的呈现,民间习武群体人文情怀的嵌入与身体参与活动范式的践履等多方面着手,从而展开对本文重要话题元素的探索。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苗刀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深度剖析促使苗刀
从诗僧研究视角出发,对佛教与文学关系所展开的研究,目前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明末清初诗僧研究尤为突出,但这一时期的诗僧个案研究,仍有许多尚待挖掘。因此,本文选择了明末清初临济三峰宗僧人释晓青作为系统研究的对象。作为清初诗僧的代表之一,释晓青诗文创作颇具文人色彩,自成一格,受到时人褒扬,更有较多反映社会现实的创作,具有以诗证史的史料价值。此外,由于临济三峰宗在明末清初的巨大影响力,释晓青在清初佛教
纪录片这一形式,在各类影视艺术体裁中最注重其纪实性与真实性。我们知道时间是单向的同时无法被留住,但纪录片却将时间用镜头分解开来并保留,同时也分解了人们对时间的认识。纪录片是一门关于时间与空间的艺术、关于历史与社会的艺术、关于实用与审美的艺术。而人物纪录片则又是各种纪录片题材中较为常见的一类,这种纪录存在于人物的生活中、表情中、他的客观外部活动与他的主观内心想法、以及他与社会众生的关系里。镜头虽然如
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丽江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经过多年探索,丽江逐渐创造出了实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旅游业发展双赢的“丽江模式”,为欠发达地区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推动社会发展提供了示范路径。但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趋势增强,商业资本的介入与现代生活方式的侵袭,丽江古城的保护和利用涌现出各种新的问题与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为保持遗产的完整性和原真性,提升古城历
近年来,大型商业综合体特别是地下商业建筑的开发利用对火灾等紧急情况下安全疏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火灾发生后如何从建筑物内安全迅速疏散现场人员,已成为国内外建筑科学和公共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点。地下商业建筑空间封闭、结构复杂等建筑特点,使得其发生火灾后危害程度更大、扑救更难。已发生的案例与研究显示,现有消防疏散标识并没有实现预期疏散目标。本文通过研究地下商业建筑发生火灾后受灾人员感知、理解疏散标识的
近来年,医疗领域腐败已经成为腐败问题的“重灾区”,随着2009年新一轮医改的逐步推进,政府开始大力解决广大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使得基层公立医院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机会,但同时,也让基层公立医院面临越来越多的诱惑,变成许多医药购销公司“围猎”的对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基层公立医院内部开展腐败防控工作,变得非常必要且意义重大。本文细致分析了腐败风险、腐败风险防控、腐败风险防控体系等概念,研究了
总结国内外在采用DRM范式探究错误记忆通道效应的文献时,我们发现中文错误记忆的通道效应的产生机制存在一定的争议,研究者们都普遍倾向于从视觉通道下是否具有细节加工优势来解释,较少比较通道效应的产生阶段。因此本研究在控制了比较有争议的影响变量后,在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再认方式下对中文错误记忆通道效应进行验证性研究,探讨视觉学习通道下是否具有加工优势,同时采用新的研究方式进一步探究错误记忆通道效应的产生阶段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基于知识建构理论的情景化学习方式。它以研究学科概念和促成学习理解为基础,学生通过对活动项目的参与,进行研究、协作、调查等各种活动以解决项目问题或形成项目成果,从而构建认识体系的学习活动,并能够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高中生历史知识的项目式学习指向概念为本的知识目标,项目设计所聚焦的学科素养、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则需要在政策与本土实践中找准落地。在项目式学习的历史学科实践中,要把握以学生
1925年,著名芬兰数学家R.Nevanlinna建立了亚纯函数值分布理论体系中两个重要的基本定理,自此亚纯函数理论成为复分析领域中的热点课题之一.近百年来,国内外许多数学工作者对亚纯函数值分布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得到了许多有意义的成果.本文基于分担值主要讨论了亚纯函数的微分多项式与平移算子的唯一性问题,并对零级亚纯函数与其-平移算子的唯一性问题进行研究.论文的主要结构如下:第一章预备知识.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