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儿童友好度评价研究 ——以西安市长安区典型社区为例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eizi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6年联合国儿基会与人居署联合发出“儿童友好城市倡议”以来,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建构城市空间,让儿童生活在健康、安全、包容、绿色和繁荣的社区中,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城市发展的共识。在我国城市化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的今天,营造儿童友好的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既是对满足儿童空间需求、落实儿童空间权利的回应,也是提高城市居民空间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据统计我国城市居民中儿童占总人数的比重在2015年达17.90%,然而作为儿童使用最为频繁的社区公共空间,大多数的建设主要考虑到成年人的需求,相对而言缺少对儿童需求与诉求的考虑和回应,导致在城市社区中公共空间儿童友好度较低,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因此,完善儿童友好度评价体系、测度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儿童友好水平、根据空间感知差异从儿童需求出发优化城市社区公共空间,这从社会现实问题和学科发展背景两方面来看,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按照“理论研究一—实证研究——对策研究”逻辑,从城市社区儿童友好的理念出发,构建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儿童友好度评价模型,进一步指导公共空间促进儿童成长价值的发挥。首先,依托邻里单元理论、空间正义理论、功能可供性理论,依据对社区公共空间儿童友好内涵的解读和现有研究的评价指标,采用因子统计法建立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儿童友好度评价体系,采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接着,选取西安市长安区的3类6个代表性城市社区,包括以商品房为代表的Ⅰ类社区(万科城一期、雅居乐·珀琅峯)、以保障房为代表的Ⅱ类社区(学林雅苑、茅坡新城),以城中村为代表的Ⅲ类社区(第五桥村、大居安村),基于评价模型和研究需求设计调查问卷开展实证研究;对儿童的公共空间使用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对社区公共空间儿童友好度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分析。最后,根据儿童友好度特征,提出基于儿童友好的城市社区公共空间营造对策。通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构建以物质空间友好、社会空间友好为综合评价指标,以空间可达性、空间安全感、环境舒适性、设施完善度、功能多样性、社会安全、儿童参与、社区归属感等为分项评价指标,以步行时间、交通安全、场地视野、场地边界等27项因子为详细评价层的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儿童友好度评价体系。空间安全感(0.4297)、社会安全(0.6680)、社会治安(0.2134)、场地环境安全(0.1110)的权重值在各评价层居首位,说明空间安全,尤其是社会安全是影响社区公共空间儿童友好水平的重要因素。(2)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整体的儿童友好度得分为3.65,物质空间友好(3.81)分值略高于社会空间友好(3.51),处于比较友好水平。三类社区的公共空间儿童友好度得分排序为Ⅱ类社区(3.73)、Ⅰ类社区(3.68)、Ⅲ类社区(3.54),不同类型社区在整体上呈现出一致性,均处于比较友好水平;但是受客观物质空间要素和儿童感知能力差异的影响分项评价层则表现出差异性,Ⅰ类社区在空间可达性、空间安全感、环境舒适度、社区归属感方面评价相对较高,Ⅱ类社区的社会安全相较于另两类社区得分高,Ⅲ类社区在设施完善度、功能多样性和儿童参与方面获得儿童更多的认可;详细评价层的指标儿童友好度与重要度匹配水平一般。(3)依据满足儿童需求、儿童参与、普惠公平、促进邻里繁荣四项原则,采用继续维持“高重要度-高友好度”指标、着力改善“高重要度-低友好度”指标、渐进优化“低重要度-高友好度”指标、逐步改善“低重要度-低友好度”指标的差别化营造策略,从优化空间尺度、开放部分绿地、支持儿童参与方面提升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儿童友好度。本文创新之处为:一是从儿童友好城市的视角出发,建构包括物质空间友好和社会空间友好两个维度的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儿童友好度评价模型,更全面地从儿童感知的视角评价城市社区公共空间,丰富建设儿童友好型社区公共空间的理论研究。二是借鉴管理学的IPA模型,根据儿童友好度与重要度两者匹配特征采取差异化的空间营造策略,减少研究者主观判断的影响,更合理地提升社区公共空间儿童友好度,同时也推动人文地理学与管理学之间的融合。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2018年A股接连纳入明晟指数和富时罗素指数,2019年6月我国开通沪伦通,2019年9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取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的投资额度,这些举措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外资流入我国资本市场,并将对我国资本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境外机构投资者相较于国内投资者,投资理念更成熟,对上市公司的监督机制更有效,引入境外
学位
在这个高度全球化的世界,阅读作为一种主要的信息获取途径,已经成为了人们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因此,学者在单词,句子和篇章理解等层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便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然而,前人研究很少以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实际少数民族非英语专业大学生阅读教学中,老师注重句子结构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而忽略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在阅读中的影响。为了进一步完善现有的阅读教学方式,作者试图通过工作记忆训练减少
学位
钛是一种的重要金属资源,主要用于航空航天、船舰、涂料等领域。在我国,钛资源储量为所有金属资源储量的第4位,仅次于铁、铝以及镁。钛主要存在于钛铁矿以及金红石中,其中,钛铁矿储量占我国钛资源的比例高达98%。本文以云南富民某钛铁矿为研究对象,该矿石中主要矿物为钛铁矿、含水褐铁矿以及石英等。原矿中含钛铁矿约4.85%,占总Ti O2含量的77.85%,含Fe2O3约8.76%,占总铁矿含量的75.44%
学位
作为一种综合英语技能,写作在第二语言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它直接反映了学习者的英语综合能力。然而,为了满足考试的需要,教师通常更注重输入技能而不是输出技能,这导致了学生写作成绩的下降。此外,学生的写作焦虑也就增加了。过分焦虑不利于学生习得写作知识。因此,如何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减少写作焦虑已经成为研究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以往的研究中,许多研究者都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但他们的研究对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2017)》对高中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重视语篇知识的作用。阅读作为五大技能之一,对学习者语言输入和语言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当前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多重视生词、短语讲解,长难句分析等语言知识,较少关注到从文章整体出发去分析语段间以及篇章组织的内在逻辑关系。话语标记语作为一种连贯和衔接手段,在没有固定术语的情况下,话语标记语研究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