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短视频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llyyiq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伴随着数字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试听行业也逐渐崭露头角,趋于移动化和社交化。其中网络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媒介,因极强的互动性、参与性、便捷性脱颖而出,深受当代大学生的青睐。大学生思维活跃,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极强,尤其是对自媒体技术存在超前的认知和体会,再加上青年大学生有思想、有能力、有干劲、有知识,大学生又是时代的领跑者,他们在除旧立新、顺应时代的同时又超越时代,因此大学生是短视频使用与浏览的重要力量。作为当前社会很时髦的视听媒介,短视频深受大学生的喜爱,但是网络上的内容往往良莠不齐,大学生的判断难免会黑白不分,导致其价值观和人生观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新时代培养良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大学生价值观为视角,在分析短视频概念、特征、类型、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群体对短视频的使用状况,分析了短视频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探讨了短视频影响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从政府、短视频平台、高校以及提高大学生自身教育四个角度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出了相关对策。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从研究价值角度主要介绍了短视频影响下研究大学生价值观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网络短视频、网络短视频与价值观、大学生价值观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研究的研究现状等问题进行了梳理,对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进行了分析,同时对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进行了解读。第二部分详细解释短视频、价值观、价值观教育等概念,分析短视频和价值观的特征及主要类型。从基本概念入手分析短视频和价值观,深入探讨其内在联系,这是有针对性进行价值观教育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探究短视频影响下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的理论基础,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教育相关理论,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以及新闻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分析研究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现状的必要性。第三部分阐述短视频当前的发展状况以及它与主流价值观的关系,这对于详细阐述短视频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起到了铺垫作用。第四部分主要分析网络短视频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本部分内容分析大学生网络短视频浏览的基本状况,在大学生群体中流行并掀起热潮的原因、短视频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以及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五部分提出应用短视频进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策略措施。在对策研究上主要是从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基本主体入手,对政府、短视频平台、高校和大学生自身进行整治和优化,以网络短视频为抓手,推进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总之,当前短视频行业处在用户红利期,有些东西良莠不齐,大学生很难分辨真伪,尤其在一些偏激思想下,对大学生的认知和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最容易绑架大学生的行为准则,使大学生放弃理性思考,沉溺于短视频之中,丧失了自己的追求目标,因此,短视频是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网络因素,而研究短视频影响下的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及教育问题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要途径,是推进短视频行业健康长久发展的必然要求。
其他文献
本文以西安市特色移民社区为切入点,研究城市化进程中西安市移民社区的语言生活状况,并探究各种社会因素及西安市语言环境对该移民社区语言发展的影响。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许多外来移民在西安市建设发展期迁入西安,同时由于工作单位的影响,这些外来移民居住在一起形成了主要由移民组成的社区。这些移民社区内部交流频繁,具有独特的语言使用特点,但又受到西安市整体语言环境的影响,使其语言使用及变化情况呈现出复杂的状况
21世纪10年代开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引发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者的热切关注。同时,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该模式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自传入中国起,越来越多的学科将其应用于学科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界也掀起了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热潮。目前,有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虽然有不少学者进行了对外汉语教学与“翻转课堂”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自由观的发展演变中具有重要意义,是马克思自由思想变革的重要节点。马克思在《手稿》中以劳动概念为出发点对市民社会进行政治经济学批判,实现了自身自由观的转向。深入探析《手稿》中的“劳动-自由”观并澄清学术界对其误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阿伦特、马尔库塞、哈贝马斯、鲍德里亚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试图通过对《手稿》中“劳动-自由”观的重构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但是
左思被认为是西晋时期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其留存下来的作品虽然数量不多,但无论是诗还是赋,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他的许多作品都进行了体制和题材的创新,对后世的文学起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在考察左思生平履历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状,对左思诸多作品的具体创作时间进行合理性的推测。确定作品创作时间后,再根据文本的内容去探究左思生涯中复杂的思想情感。而不同时期产生的不同风格的作品,清晰地展现了左思思
诗歌的有效教学对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有很大意义,但当前高中诗歌教学存在着浅层化、应试化等问题。“比较阅读”作为一种阅读教学方法,实质在于有目的、有计划地灵活使用教材,发挥课文“例子”的作用。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明确提到要使用“比较阅读”的方法,2019年统编版新教材采用“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双线编排的模式,实现了课文的进一步整合,适应当前诗歌阅读教
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图谱上,“延安时期”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意义的特殊概念,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十三年时间里,通过建立革命根据地和民主政权使得革命成果进一步扩大,延安的局部执政,成为了中国共产党走向全面执政的重要前提和深入实践。在边区革命实践中,共产党结合当地实际进行了众多创新性的政治实践,在高举全面抗战和民主建设的旗帜下,最终赢得了民心,进而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国民党并引起西方广泛关注的“延安道路”。西方
阿图尔·叔本华是19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是西方哲学发展史上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他以意志论和表象论为基础,建立了悲观主义哲学体系。叔本华认为世界和人自己一样,彻头彻尾是意志,又彻头彻尾是表象,此外再没有剩下什么东西了。意志是世界的本质,意志本身没有认识,意志通过为它服务而开展的表象世界才得以认识它自己的欲求,认识它所要的就是这世界,就是如此存在着的生命。叔本华将意志客体化后显现的世界,称之为“反
思想政治课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如何落实这一根本任务要求,围绕该门课程旨归开展好课程教学,充分发挥课程育人作用,是全体任课教师面临的重要职责和主要任务。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要充分体现国家意志,发挥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政治导向作用,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和能力也是该门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大纲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从内容安排
随着社会的进步,思辨能力在人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教育部颁发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思维发展与提升”便是其中之一,还在十八个任务群中设置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任务,思辨能力的培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论述类文本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其独特的理性、逻辑色彩,可以作为培养高中生思辨能力的宝贵资源
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其语文综合素质的高低。在语文试卷中,作文所占的分值比例也是最大的,这足以可见写作的重要性。然而写作既是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同样也是语文教学中难度系数最大的一部分。直到今天,语文教育工作者们从未停息对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道路的探索。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速着教育教学的变革。在信息化时代的影响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