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际差异与文化融合--林语堂英文小说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ing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立足于文化、语言与文学写作存在复杂微妙关联的前提基础上,对林语堂一生的七部重要英文小说作品进行综合分析阐释。运用外族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即本文使用的核心命题:跨语际写作),是一种出现还不算久、但在世纪交替后愈演愈烈的文学现象,也是本文考察林语堂小说作品的全新视角。文章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从跨语际写作方式与传统写作方式的差异及其特殊表现出发,论述了林语堂走上英语写作之路的主客观因素,对林语堂跨语际创作的小说作品进行初步介绍;第二部分详细分析林语堂在跨语际写作过程中解决语言与文化矛盾冲突问题的处理技巧,并简要介绍了林语堂英语语言的风格和表现力,以及林语堂小说在人物形象设置上的总体特征;第三部分侧重对林语堂小说作品叙事艺术的理解,在中西方文学传统相去甚远的前提下,文章从小说题材选择、结构形态和叙述情境等方面阐释了这一系列作品的跨语际特质;第四部分着重介绍林语堂英文小说的译介传播情况,并探讨林语堂的英文写作在华人英语文学发展中的影响和意义。
其他文献
本篇论文选题的目的即在于运用汉字构形学的基本理论,尝试对外国留学生书写汉字的错讹字进行科学的分类分析,试图从反面、从理论层面认识留学生错讹字反映的理论问题,希望对提高
本论文以当代北京儿童散文的发展脉络、作家群体、文化特色以及问题和出路等几个方面为主要论述对象,展开对当代北京儿童散文的整体性研究,以期对当代北京儿童散文的发展有所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期刊
张炜是新时期以来一位十分重要且颇具争议的作家,同时也是中国当代文坛最具有本质意义的痛苦者和孤独者.在近三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向我们展示了一条知识分子孜孜不倦执着地
金庸是中国二十世纪通俗文学的一座重镇。在香港这块可供其自由呼吸的沃土上,他缔造了一个商业神话,同时也推出了一个快意恩仇的原生态武侠江湖。他的武侠小说里的人物纠裹在民
品牌营销战场的倒逼、掌握话语权的冲动,开始让越来越多的企业认真做自媒体。“现在做微信公众号投放简直太贵了,有这钱真不如自己养个号。”——这句话的上半句说的是事实:
2007年,作家出版社推出的河北作家黄谷子的长篇历史小说《涿鹿大战》,描述了五千多年前黄帝、炎帝、蚩尤等部落的历史地理、人文景观、风情风物、生活习俗、原始信仰以及他们的
这篇文章的研究对象是三十年代的左翼小说与左翼电影,试图通过题材、创作手法这两个角度的比较,总结出三十年代左翼小说与左翼电影之间的关系。 文章大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
由于电液系统中存在各种非线性因素以及不确定干扰,为提高电液位置伺服系统在干扰下的控制精度,以电液振动台为控制对象,建立非线性模型,利用干扰观测器对干扰力进行观测,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