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此岸到彼岸的距离——张炜小说论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feng_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炜是新时期以来一位十分重要且颇具争议的作家,同时也是中国当代文坛最具有本质意义的痛苦者和孤独者.在近三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向我们展示了一条知识分子孜孜不倦执着地追随自己精神理想的流浪——皈依——流浪——之路,并向我们传达着在这条路上的艰难的奋斗历程、激烈复杂的情感、各种各样的遭遇见闻和严肃沉重的历史思考及执拗的价值立场.走上流浪之路是张炜在社会转型期和当代文化语境中的必然选择,也是他内心各种矛盾的集中体现.他的这种执着流浪的精神及其悲剧性的"无家可归"的历史命运,正是人们试图在历史与道德的悖论中寻求精神家园应有的不可避免的宿命,而也正因为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张炜的探寻和流浪才显得那么悲壮感人,因此他的重建人类精神家园的形而上的探索在当代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此,该文以张炜寻找中的流浪情绪为研究重心,分别从他的心路历程和流浪寻找之路——纵和横两方面展开论述,旨在理解真实的张炜,发现张炜流浪的实质以及这种历史命运在当代文坛上的独特的意义和对文化重建的重大启示.
其他文献
介绍了一种新型空心铝型材挤压模具即蝶形模的设计技术,蝶形模是将传统分流组合模的矩形分流桥设计成拱形,而且分流桥的中心部位较低,用来减少突破挤压力,改善金属的流动性。
该论文主要是从华文文学的产生视角出发,根据其产生、发展和现状的历史意义、社会意义与审美意义,通过多方面的考察与研究,系统阐述印尼华文文学的发展过程.百年来的印尼华文
七月派代表作家路翎的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师承鲁迅“改造国民性”的追求,实践了胡风所倡导的“主观精神与客观真理的结合或融合”的文学理论,通过人物内在的思想矛盾和心灵冲
纵观中国古代绘画的绵延和发展,古代宫廷绘画史的脚步在有宋一代,是以一种跳跃的方式向前跃进。从制度的完善到画家的繁衍,从院体的鼎盛至绘事的颓靡,画院逐渐成为两宋间画史发展
徐訏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涌现的现代主义浪漫派代表作家。生平著述甚丰,有小说、诗歌、戏剧、散文集六十余种,两千万字,1972年,台湾正中书局编为《徐訏全集》十七卷。徐訏的小说
本文主要在汉字优化理论和汉字构形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抽样测查《开成石经》用字,从汉字构形学的角度对其用字状况进行共时描述,考察书写状况;然后将其与唐代的《干禄字书》、《
本篇论文选题的目的即在于运用汉字构形学的基本理论,尝试对外国留学生书写汉字的错讹字进行科学的分类分析,试图从反面、从理论层面认识留学生错讹字反映的理论问题,希望对提高
本论文以当代北京儿童散文的发展脉络、作家群体、文化特色以及问题和出路等几个方面为主要论述对象,展开对当代北京儿童散文的整体性研究,以期对当代北京儿童散文的发展有所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