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炭对铬的吸附机制及其对铬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的影响

来源 :山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ch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金属铬污染已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土壤重金属铬污染的修复已成为了目前的紧急工作。而生物炭作为一种高效的吸附剂,对土壤中的重金属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能有效控制其迁移转化作用。本研究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制备生物炭为原炭(RC),并对其进行级分,分别制备无机碳(IC)、有机碳(OC)、阻断羟基碳(BHC)和阻断羧基碳(BCC)等组分,以重金属铬(Cr(Ⅲ)和Cr(Ⅵ))的两种存在形态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炭及其不同组分对Cr(Ⅲ)和Cr(Ⅵ)吸附前后的表征,明确其对Cr(Ⅲ)和Cr(Ⅵ)的吸附机制;通过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实验,考察了生物炭及其不同组分对Cr(Ⅲ)和Cr(Ⅵ)的吸附性能;通过动态模拟酸雨的土柱实验,探讨了生物炭及其不同组分的输入对土壤中Cr(Ⅲ)和Cr(Ⅵ)迁移转化的影响,这对土壤重金属铬污染的修复具有积极意义和长远的应用前景。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生物炭不同组分对Cr(Ⅲ)和Cr(Ⅵ)的贡献率可知,OC对Cr(Ⅵ)的吸附贡献率为96.13%,远大于IC,还原机制在吸附Cr(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占53.04%。IC对Cr(Ⅲ)的吸附能力最强(15.15mg/g),Cr(Ⅲ)与K+和Ca2+等金属阳离子之间的离子交换起主要作用,占64.55%;BHC和BCC中-π电子的还原作用较强,能将Cr(Ⅵ)还原为Cr(Ⅲ),还原作用分别占65.62%和72.76%。(2)由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的分析可知,生物炭及其不同组分对Cr(Ⅲ)和Cr(Ⅵ)的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升温有利于吸附的进行。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和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颗粒内扩散并不是其控制唯一因素,吸附过程是由多种吸附机制的协同作用,且以化学吸附为主。(3)通过土柱模拟实验中pH与土壤中Cr(Ⅲ)和Cr(Ⅵ)形态分布的相关性可知,RC、IC、BHC和BCC的输入使土壤的p H增大。对于Cr(Ⅲ)的土柱,生物炭输入后的p H值与土柱深度和不同深度土壤中Cr(Ⅲ)的总量呈反比,且与各层土壤中Cr(Ⅲ)的各形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对于Cr(Ⅵ),生物炭的输入后的p H值与土柱深度和不同深度土壤中Cr(Ⅵ)的总量呈正比,且与各层土壤中Cr(Ⅵ)的各形态相关性不显著。(4)在土柱模拟实验中,Cr(Ⅲ)和Cr(Ⅵ)的各形态含量分布为:残渣态>有机结合态>弱酸可溶解态>Fe-Mn氧化结合态,其中Cr(Ⅲ)主要存在形态为残渣态,而Cr(Ⅵ)主要为残渣态和有机结合态两种。土壤中Cr(Ⅲ)各形态的含量及总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而Cr(Ⅵ)则先减小后增加。其中,Cr(Ⅲ)在土壤中的迁移性较低,迁移存在显著的滞后性,而Cr(Ⅵ)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性较强。生物炭及其不同组分对土壤中的Cr(Ⅲ)具有一定的滞缓作用,而对Cr(Ⅵ)的迁移转化具有促进作用。(5)生物炭及其不同组分对土壤中Cr(Ⅲ)和Cr(Ⅵ)的吸附机制比较复杂,多种吸附机理之间存在协同作用,生物炭及其不同组分对Cr(Ⅲ)和Cr(Ⅵ)在土壤中迁移转化影响的机制有:生物炭表面的静电相互作用及孔径吸附、生物炭不同组分对Cr(Ⅵ)的还原作用及羧基官能团(-COOH)对Cr(Ⅲ)的络合作用、Cr(Ⅲ)与金属阳离子之间的离子交换作用及碱性物质与Cr(Ⅲ)的共沉淀作用。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经济快速发展,而能源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由于传统化石能源在使用过程中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因此,燃料电池、风能、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系统逐渐成为各国的研究重点。其中,又以光伏发电发展最为迅速,而并网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在能量转换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并网逆变器根据有无隔离变压器,可以分为隔离型逆变器和非隔离型逆变器,其中,工频隔离变压器成本高、体积大,而高频隔离变压器需要引入
随着电致发光材料的不断发展,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材料因节能、成本低、发光稳定、效率高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照明、显示等领域。第一代发光材料为传统荧光材料,根据自旋量子理论其激子利用率最高仅可达到25%。为了解决发光效率低的问题,科研工作者研发了第二代磷光材料,通过掺杂重金属增强单重态与三重态间的旋轨耦合强度,基于磷光材料制作的OLED内量子效率可以达到100%。磷光材料性能虽好,但重金属储量有限
说话人识别是一种通过声音进行身份认证的技术,该技术在国家安全和商业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与实现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在理想的实验条件下,可以控制语音的采集环境和传输信道,使语音数据拥有较高的信噪比和匹配的信道条件,从而保持说话人识别系统较高的性能。但是在现实场景中,语音采集过程容易混入环境噪声,并受到不同程度的信道干扰,系统的识别性能难以保证。因此,如何削弱环境噪声和信道干扰等因素
近年来,随着大量的非线性、冲击性和波动性负载接入电网,使电力系统出现了一系列电能质量问题,电能质量的下降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电能质量扰动的准确检测和识别是深入分析和研究电能质量扰动产生原因的基础,对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减少国民损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扰动信号检测、特征提取及分类三个方面对电能质量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阐述了电能质量问题的相关国际标准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归
大型望远镜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了解外太空未知世界的重要工具,也是衡量国家科技实力和经济力量的重要标志。在大型望远镜系统中,主镜和次镜的空间位姿极大影响了望远镜的成像质量。但是由于温度、气压及振动等因素,无法保证主次镜的相对位姿始终保持不变。因此,需要设计调整机构对主次镜的位姿进行调整。在实际研究中考虑到大型望远镜的体积、质量及能耗等问题,一般均旋转次镜作为调整对象。因此,对次镜调整机构相关技术的研
石墨烯是一种零带隙、原子以规则的六边形密集排列的二维碳同素异形体,具有独特的机械,热,电,磁和光学性能,应用在电子元件、光电子、太阳能电池、储能装置、显示器、触摸屏和传感等众多领域。本论文首先介绍了石墨烯光电特性以及将其应用到生物传感领域的研究进展,这也是本论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对此,将研究工作分为三个方面分别进行介绍:第一,介绍了石墨烯的常见制备方法及其测试表征,并通过我们改进的低压化学气相
柴油机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包括交通运输、机动车辆和工业生产,但柴油机排放的颗粒物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威胁着人类健康与生态系统,是制约柴油机未来发展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研究学者提出了各种技术减少颗粒物的排放,同时多个国家颁布了严厉的排放法规。柴油机颗粒捕集器是降低颗粒物排放的最有效的装置之一。研究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内气体的流动、颗粒沉积与压降特性,对DPF的再生和结构优化设计具
全桥-半桥1:1混合型MMC(简称混合型MMC)以其建造费用低、运行效率高、直流侧短路故障穿越能力强等优点,在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的拓扑中得到了广泛关注,并已初步成为柔直换流站的首选方案。在极端天气及森林火灾等场景下,考虑输电线路的绝缘问题,一般会降低混合型MMC直流侧电压以维持运行的可靠性;在传输功率固定时,还可通过降低混合型MMC直流侧电压以增大直流侧传输电流,进而实现直流融冰功能。当混合型
我国中压配电网普遍采用小电流接地方式,由于小电流接地故障电流微弱,故障点破坏不明显,在架空线路停电的状态下,以目测的方式查找故障点十分困难,因此研究故障精确定位方法对于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实际工程中常用的在线故障定位方法,只能定位故障点所在区段,仍需在故障区段内查找故障点所在位置,因此需使用离线故障定位方法精确定位故障点。由于配电网线路结构复杂,分支线多且电缆架空线路混接,基于
活性氧(ROS)是细胞代谢的正常产物,但过量的ROS会引起细胞的氧化损伤。甜菜碱是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的一种生物碱,具有多种生理调控功能,但其抗氧化作用调控机制研究较少。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了胚胎发育、免疫、代谢、细胞凋亡、坏死等调控过程,与ROS之间关系密切。本课题拟研究Wnt/β-catenin通路参与甜菜碱调控斑马鱼ZF4细胞ROS水平的机制,从细胞水平研究甜菜碱对斑马鱼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