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的概念隐喻翻译认知分析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_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对隐喻的研究由来已久,亚里士多德的比较轮,昆体良的替代论和理查德的互动论奠定了传统隐喻学的基础。隐喻一直被看作是语言的另类表达和特殊的修辞工具,是人们用来装饰和美化语言的手段。传统隐喻翻译研究一直以修辞为导向,把隐喻翻译问题看作翻译过程中的普遍问题。认知隐喻学以体验哲学为基础,认为隐喻不是单纯的语言问题而是思维问题,是人类用来认识、理解和概念化世界的认知和思维工具。体验哲学认为语言是在人类的思维与认知和客观世界的互动体验中产生的,因此翻译作为一种语言活动不再是简单的语言符号之间的转换,而是一种思维活动,是源语向目标语的映射。隐喻的翻译不能一味追求在目的语中寻找完全对等的隐喻表达,而应力求再现隐喻间的映射过程,使目的语读者获得与源语读者类似的认知体验。本文基于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通过回顾隐喻由修辞工具与语言装饰到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的演变过程,突出了隐喻的认知本质和功能。根据Lakoff和Johnson对概念隐喻的分类,论述了隐喻对于中国古诗词的重要性,采取对不同译文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古诗词中概念隐喻的识别、理解和翻译。传统的翻译理论多追求隐喻的翻译对等,采用直译、意译或两者相结合的翻译方法,而认知隐喻理论和认知翻译观则力求把握隐喻的本质和翻译过程中的认知与心理机制。因此,本文更加关注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对翻译本质和翻译过程的诠释以及对隐喻翻译的指导,并从认知角度试探性地提出了概念隐喻的翻译策略,即在认知结构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对等翻译;而认知结构不同的情况下采用归化翻译,以寻求更灵活的翻译手段实现最佳翻译效果,从而为中国古诗词的翻译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其他文献
摘要是学术论文的“高度浓缩”,它以简短易懂的文字直接陈述论文的内容,可以让读者很快了解论文的内容和结论,从而决定是否有必要通读全文。模糊限制语作为英文写作中常用的语用
期刊
翻译和文化向来是不可分的。翻译是解文化的途径之一。随着外来新事物、新概念的涌现,借鉴外来语汇来丰富和发展本民族语汇是语言发展的重要途径,因而外来词的翻译是不可避免的
期刊
期刊
期刊
2004年1月30日教育部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提出:“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
大蒜素是大蒜中一种含硫化合物的特有成分,是多种含硫化合物的复合体,研究证实大蒜素对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近年来,大蒜素对消化道肿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相关研
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改进,自主学习在语言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已经成为语言教学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学者们就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
本文是对第九套英语新闻访谈节目一“对话”的会话分析。本研究通过会话分析旨在揭示这种的机构式对话在结构和语言使用方面与日常会话的区别性特征。 出于对机构式会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