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建国五十多年的历史实践证明,“宗教无小事”,党的宗教工作关系到国家安定、社会和谐、精神文明建设、民族团结以及对外关系等根本性问题。正基于此,宗教事务管理政策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日益凸显。本文结合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理论原则、现代政府管理职能定位理论和宗教变迁理论研究新成果等,通过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宗教政策历程,对当前中国宗教搴务管理政策的团结、引导、稳定三个重要理论和实践原则展开探讨,最后对当前中国宗教事务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及其动向作了分析。
本文力求阐释的主题是,社会公共管理是现代政府的熏要现实职能。宗教事务管理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宗教事务管理具有极强的政治性与政策性,直接关系到社会人心等多方面的稳定。因此,当前中国的宗教事务管理政策及其基本理念,必须坚持团结、引导、稳定的理论原则,这也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相关宗教政策基本脉络的概括总结。宗教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重要社会现象,宗教的现实变迁要求在社会管理中与时俱进地提出明确要求,需要从总结贯彻党的宗教政策的历史经验中,更加臼觉地允分发挥宗教在社会管理领域的种种正面功能,广泛团结一切爱国的、拥护党的政策的宗教群体,积极引导一定程度上认同党的政策、但信仰上又持较为偏执观念的宗教中间群体,有效处置冒用宗教名义从事非法活动的“类宗教”群体,努力维护宗教及社会稳定,这不仪是宗教事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宗教变迁客观规律的内在要求。进一步确立党和政府宗教政策的法律依据,尊重宗教信仰自由,保障宗教团体的合法利益,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使不同类型的宗教信仰团体在建设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发挥更火的积极作用,将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