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HP-PRRSV流行毒株遗传进化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twing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广西PRRSV的变异情况及分子遗传特征,从临床发病死亡猪采集组织接种Marc-145细胞分离病毒,取产生典型细胞病变(CPE)的病毒液经RT-PCR及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鉴定,证实分离到3个病毒株,分别命名GX1001、GX1002和GX1003株。采用RT-PCR分段扩增3个分离株的基因片段,经克隆、测序、拼接,获得3个分离株的全基因序列。结果,不包括poly (A)尾,GX1001、GX1002和GX1003株基因组全长分别为15329nt、15318nt和15320nt。同源性分析表明,3个分离株间全基因组核苷酸及其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3%~99.4%和99.5%~99.7%,与国内外美洲型参考毒株间的同源性分别为84.9%~99.5%和74.9%~99.5%,与欧洲型参考毒株间的同源性分别为61.5%~61.9%和51.0%~51.5%。序列分析表明,3个分离株的NSP2编码区均存在第481位aa和533~561位aa30个氨基酸的不连续缺失,具有PRRSV高致病性变异毒株(HP-PRRSV)的遗传特征,但在不同区域出现新的突变、缺失及插入等变异现象。遗传进化分析表明,所有美洲型毒株可以分为4个亚群,GX1001、GX1002和GX1003株均属于以高致病性JXA1株为代表的第4亚群。表明,本研究获得的PRRSV广西地方分离株GX1001、GX1002和GX1003株均属于HP-PRRSV,但其基因组在不同区域发生了新的遗传变异现象。为研究在免疫压力下HP-PRRSV田间流行毒株的遗传进化情况,2011-2012年在广西境内定点四个规模猪场(其中两个不免疫PRRSV疫苗,另外两个免疫PRRSV疫苗),每个季度采集一定数量的血清及组织病料进行PRRSV抗体及病原检测。结果,四个猪场每个季度的平均PRRSV抗体水平(S/P均值)都在阳性临界值以上,血清样品阳性率为45.7%~96.7%;通过RT-PCR及克隆技术,在四个猪场获得Nsp2基因序列91个,ORF5、ORF6、ORF7基因序列各98个。分析显示,所得到的基因序列都属于美洲型毒株,Nsp2、ORF5、ORF6、ORF7基因序列间核苷酸及其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是90.1%~100%和91.6%~100%、83.3%~100%和81.1%~100%、96.6%~100%和96.0%~100%、86.0%~100%和87.9%~100%。4个猪场中的PRRSV流行毒株,其Nsp2、ORF5、 ORF6、ORF7基因的平均进化速率分别为4.30×10-4、4.09×10-5、2.65×10-6、4.89×10-6substitutions/site/day,表明在4个基因中,Nsp2基因最容易发生变异,其次是ORF5基因,然后是ORF7基因,而ORF6基因最稳定。非免疫猪场Nsp2、ORF5、ORF6、ORF7基因的平均进化速率为4.18×10-4、3.98×10-5、2.59×10-6和4.84×10-6substitutions/site/day,免疫猪场Nsp2. ORF5、ORF6、ORF7基因的平均进化速率为4.42×10-4、4.20×10-5、2.71×10-6和4.93×10-6substitutions/site/day,表明与非免疫猪场中的PRRSV流行毒株相比,免疫猪场中PRRSV流行毒株的Nsp2、ORF5、ORF6、ORF7基因的进化速率要快。本研究分析了HP-PRRSV田间流行毒株在免疫压力下的遗传进化情况,为掌握广西HP-PRRSV的分子流行病学规律、为该病的综合防控提供了基础数据及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中等稳定以上的直接顶,引用“梁”和“拱”的理论,在对直接顶岩梁及断裂后形成的三铰拱进行力学分析,并考虑直接顶岩层力学性质的复杂性,提出三点假设的基础上,导出
数学定理是经过数学证明确认其真实性的命题。数学定理是数学的灵魂,也是学习数学的航标。初中阶段是学生系统学习数学定理的起始阶段,数学定理是初中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数学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系统地掌握数学定理,才能不断提高数学基本能力,顺利解答有关数学问题。  1.了解定理的由来,引导学生发现定理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是人主动自觉地理解和应用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悟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数感是当前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话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在数的计算中培养学生的数感谈几点做法。  一、提供结构材料,在经验启发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将课本知识与知识点相关的课外知识相结合,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
摘 要: 从A到B的路径有很多条,我们始终在寻找的就是从A到的B的那条线段,最近路线,即最有效的路径。那如何找到这条最有效的路径呢?了解学生的起点,做好“有效”的铺垫,选取有用的素材,开始“有效”的旅程。如何防止走上歧路呢?防止热闹的形式掩埋了数学思考,防止多媒体演示代替了动手操作,防止群体讨论淡化了个性思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有效教学 有效途径  早在十七世纪,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就第
科学种甜菜连年获高产徐承娥(新疆温泉县哈日布呼镇人民政府)新疆温泉县哈日布呼镇查干村乔玉文科学种甜菜连年获高产。1992年(5亩)、1993年(8亩)、1994年(10亩)与1995年(10亩),分别获年产4t、4.5t、4.8t与5.38t的革产记...
摘 要: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提出的具有创新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作者通过阐述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及特征等相关理论,结合自身的实习经历,分析当前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关于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希望能给正在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老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有效策略  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究是
产气荚膜梭菌病又称为“猝死症”,近年来,我国许多牛场爆发产气荚膜梭菌病,其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两季高发。该病呈全球流行态势,目前主要利用抗生素和灭活疫苗对该病进行控制
摘 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要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从完善准备和有效实施做起。完善准备包括正确解读教材、建立良好的目标意识和全面把握学生等,而有效实施则主要包括创设教学情境、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和强化教学效果等。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有效性研究 完善准备 有效实施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职责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针对新课改中出现的
THE 3RD MYANMAR INT’L TEXTILE&GARMENT INDUSTRY EXHIBITION Nov.20-23,2014Yangon,Myanmar/Myanmar Convention Center (MCC) Concurrent with Myanmar Int’l Textile&A
摘 要: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课堂评价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性作用,也是影响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存在很多问题,作者根据这些问题并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给出应对之策。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评价 存在问题 应对之策  《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